02.09 清朝九子夺嫡没有演变成西晋八王之乱,康熙帝比晋武帝强在哪里?

向敬之

1

西晋立国第二代爆发了“八王之乱”,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王”,是真正的诸侯王,他们有自己的封地、掌管一地的军政财政大权。像首先叛乱的汝南王司马亮,做过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等要职,镇守一方,入朝任太尉、录尚书事,兼任太子太傅。

这些藩王,有司马懿的儿子,有司马炎的儿子和子侄。他们之所以能够相互攻击,就是因为觊觎皇权的同时,有足够的财力和兵力。此外,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和挑事者之一。

清朝九子夺嫡没有演变成西晋八王之乱,康熙帝比晋武帝强在哪里?

晋武帝

这样的皇家内讧,在后世诸多王朝经常发生,迄至明武宗时,也曾发生了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

到了清朝,皇帝的儿子不再是天生的王,要想被封王,必须看功劳大小、嫡庶关系和皇帝心情。而且,清朝最高的皇家和硕亲王,位列超品,却没有封地和军队,就是每年所得俸禄,都是不过万两万斛。

2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东统一女真、建国改元的进程中,对诸子的分封,基本上是按军功大小、嫡庶有别进行分封的。他有15个儿子,但只设了四个贝勒,其中仅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是他的儿子,二贝勒阿敏是他的侄儿。

天命七年,努尔哈赤实施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即以八旗旗主贝勒共同执政。除了他自将两黄旗外,其他三旗旗主为儿子(正红旗旗主代善、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正白旗旗主皇太极),两旗旗主为孙子(镶白旗旗主杜度为长子褚英之子,镶红旗旗主岳托为次子代善之子),另有镶蓝旗旗主为侄儿阿敏。

皇太极继位后,除了亲率皇帝自将的两黄旗外,开始创立封爵制度。对于皇子,按宗室爵位分封。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或者不封。

皇太极在位时,诸皇子仅皇长子豪格因军功受封和硕肃亲王,其他皆只是皇子,没有爵位。他可以封有功的皇兄弟、堂兄弟甚至亲侄堂侄为王、为贝勒,却对诸子是吝啬的。

皇太极的做法,直接影响了后继之君。顺治帝在位时,仅追封了幼殇的皇四子为荣亲王,其他七子皆不给封爵。爵位都没有,更莫说封地和护卫。

清朝九子夺嫡没有演变成西晋八王之乱,康熙帝比晋武帝强在哪里?

康熙帝

康熙皇帝继位前,身份是皇子,他是大清皇帝中生育儿女最多者,但他分封诸子,除了皇二子因嫡出而被直接封为太子,其他诸子封爵一律按功劳大小来,被封亲王者寥寥可数,而且没有被直接封为亲王的。雍正帝胤禛于康熙四十八年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前,是贝勒,为康熙三十一年所封。他被封为贝勒和亲王,完全是因政治表现和理政才干争取来的,而不是因为他是皇四子。

康熙朝,不少皇子爵位低,还得靠皇帝特批从内务府拨款养家。同时,没有皇帝的安排,他们不得擅自接触军队,甚至同官员来往也得私下的。

清朝的皇子并不是天生的王。综观清代皇家王公贵族兴衰史,宗亲并没成为国家财政真正的负担。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庄园,但他们不能像明朝皇子那要有自己成建制的护卫军。他们要想出京,还得向皇帝报批。

这是满洲皇家的传统和制度。

制度断掉了天潢贵胄能够拥兵自重的基础。像大家都知道的康熙帝十四子胤祯(允禵),于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称大将军王,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征战西北。

大将军王用兵数十万众,但是,康熙去世当日,雍正迅速将允禵召回京师,随即软禁于景陵读书。很多人质疑胤祯为何不拥兵自重,夺取皇位。原因很简单,作战打的是后勤与补给,雍正的亲信年羹尧总督川陕,此前负责筹集西征大军的后勤补给,随时可以断掉他们的生存物质和钱粮。

3

军队和财赋牢牢地掌控在皇帝的手中,皇子夺储主要靠在官员中的人气度和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视度。

康熙执政期间,先是将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幅度削权,进而组织皇帝办公室——南书房向内阁夺权,最后命皇子分领旗务,参决大政,足见凌驾于议政处、内阁、南书房之上的特别权力中枢。

这为康熙晚年,诸皇子自成集团,暗结朋党,相互倾轧,提供了机会。皇子夺嫡,严重侵犯康熙不断集中和强化的皇权,但实权始终牢牢地控制在康熙的手中。

清朝九子夺嫡没有演变成西晋八王之乱,康熙帝比晋武帝强在哪里?

康熙诸皇子剧照

如何正确立储,是他从不懈怠的政治任务。康熙为了选中理想的接班人,不惜对其他诸子采取严厉的打击,不惜将立储达三十七年之久的皇太子胤礽废黜,宣布学习汉人实施的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失败后,秘密探索密建皇储计划。他把立储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而晋武帝立储,就因听了皇后的话,执意立了为人痴呆不任事的次子司马衷为后继之君,以貌丑性妒的贾南风为惠帝皇后,结果酿成“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之久,导致无数百姓死于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崩溃了社会秩序,激化了社会矛盾,使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为之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埋下了祸根。

而康熙的继承者雍正帝,虽然即位在法理上存在形形色色的争议,但是他的杰出能力和铁腕手段,为历史上著名的康雍乾盛世夯实了坚固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