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被稱為國姓爺的他,為何三攻潮州城?

被稱為國姓爺的他,為何三攻潮州城?

鄭成功(1623—1662),是明末清初著名民族英雄,原名森,號大木,福建南安石井鄉人。他15歲中秀才,21歲進入太學(南京國子監)學習時逢清兵入關。其父鄭芝龍於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六月在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為明皇帝(明紹宗),改元隆武,改福州為天興府。鄭芝龍被隆武帝封為南澳鎮總兵、平虜伯,旋即又晉為平國公;其子森深得隆武帝賞識,被賜國姓(朱),改名成功,封為“延平郡王”,賜延平(今福建省南平市)為封地。翌年八月,清軍攻入福建後,鄭芝龍降清。鄭成功當時23歲,還是個書生。他堅決反對父親降清,因哭諫未果,便毅然出走,逃回南安縣三都鄉(今泉州市西郊杏後村)。當他接到隆武帝在汀州(今福建長汀)被清兵抓住並被殺害於福州的消息時,便焚燒儒巾青衣,在孔廟大哭(今當地有碑紀念),隨後組織了一支抗清義軍90多人投奔其父親信、南澳總兵陳豹。南澳為潮州海上門戶,扼控粵閩水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由於鄭成功之父在南澳經營10年,其家族於此淵源極深、勢力甚大,故鄭成功很快就招兵數千人,把南澳建為武裝抗清的根據地。當鄭成功接納黃海如等反清武裝後,一呼百應,於順治二年在南澳獵嶼誓師北伐,攻到長江口兵敗又退回南澳後,開始在潮州沿海進行長達12年的武裝鬥爭。順治五年(1648),他便派其叔父定國公鄭鴻逵和陳豹佔領揭陽,次年六月,他親自帶兵攻下澄海南洋寨,緊接著便揮師北上首攻潮州城。

當時,鄭成功率部下12000人(有24鎮正規軍,每鎮有戰鬥人員500人)攻城,但因潮州城堅炮好,鄭成功又沒有攻城器械,只好撤退到榕城與其叔父鄭鴻逵會師。

被稱為國姓爺的他,為何三攻潮州城?

順治七年(1650)四月,鄭成功在揭陽新墟大破清軍,殺敵數千並佔據普寧、揭陽、惠來、潮陽四縣。同年六月,鄭成功以黃海如、陳斌(綽號大巴掌)、劉公顯(九軍元首)為先鋒,第二次圍攻潮州城。潮州總兵郝尚久出城迎戰,被打敗而歸,只好閉城死守。鄭軍缺乏攻城器材,圍攻50天不下。郝尚久派人向清朝漳州總兵王邦俊求援。為斷絕城東援兵,鄭成功派部將陳斌火燒湘子橋。毀掉石樑。並移兵城南、城西以便攻城,但在西湖山上遭到清兵炮擊,其管家在身邊為掩護他而戰死。當時王邦俊佔領黃岡,有進犯南澳之動向,鄭成功只好退兵。其舟師在出韓江口時遭到鷗汀寨陳君諤的襲擊,喪失舟船無數。

順治十七年(1660)三月,鄭成功指揮戰艦千餘艘停泊於揭陽炮臺外,佔領沿海各縣。同年十一月,鄭成功第三次攻打潮州城。清朝潮州總兵黃應傑守禦有方,鄭成功又沒攻下,便揮師佔領廈門和金門。次年,鄭成功率大軍數萬人,經過8個月的苦戰,終於驅逐了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成為彪炳史冊的民族英雄。

曾被明桂王朱由榔封為“潮王”的鄭成功,在潮汕沿海浴血奮戰12年,三攻潮州而不果。其一生始終忠誠於明王朝,為民族利益奮鬥到底、堅貞不屈的精神,受到後代人的頌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