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望亭,運河入蘇第一鎮

2500歲,是蘇州的年紀,也是京杭大運河的年紀。

吳王夫差一定不會想到,自己為了北伐齊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挖的一條170公里的“邗溝”,此後會成為全長1797公里、貫通中國南北五大水系的一項偉大工程。放眼全球,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長度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190公里)的9倍,巴拿馬運河(81.3公里)的22倍。

運河蘇州段,從古到今都是京杭大運河最繁忙的河段之一。它的水是活的,因為一刻不停地在用,而且用得越來越壯觀。它的性格是平和的,因為有江南土地的滋養,“白玉長堤路,臨河古戲臺,烏篷小畫船”的畫面總在眼底心上。於是,便有了“好運蘇州”這個題,沿著運河的脈絡,說說蘇州的故事。


望亭,運河入蘇第一鎮


為了避免洩洪時影響大運河航運,望虞河與大運河相交處修築了水利樞紐,站在岸上能看到罕見的“水上立交”。圖@望亭鎮宣傳辦

--望亭--

選瞭望亭來“打頭陣”。選完有點忐忑,論名氣,望亭在江南古鎮裡大概排不到前十。但是說到大運河,望亭肯定是繞不過去的,一句話概括它的地位:運河入蘇第一鎮。

望亭位於蘇州城西北,毗連無錫,大運河經由望亭五七橋點流入蘇州境內。在水上交通中,它更是樞紐位置,太湖、大運河和望虞河在此交匯。

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功能,望亭在古代叫做“望亭驛”,是一處驛站。驛站,就是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往來官員途中歇宿、換馬的處所,聽起來有點像後來的“招待所”,其實驛站的等級要高得多,是承擔一定政府職能的。


望亭,運河入蘇第一鎮


日均6000艘貨船的航運水平,從古到今,望亭“不停”。

白居易在蘇州做刺史的時候,作過一首詩,題目叫《望亭驛酬別周判官》:“何事出長洲,連宵飲不休。醒應難作別,歡漸少於愁。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何言五十里,已不屬蘇州。”看,不僅有驛樓,有酒有菜,還有笙歌相伴,這規模,怎麼也算四星以上了。

如果外地朋友讀了老白這首詩,遙想著燈火輝煌、酒杯交錯的熱鬧景象,腦袋一熱就要親自跑到望亭來看一看,蘇州人多半會攔住他:“望亭啊,沒啥看的,只有個發電廠。”(很多95後、00後大概連望亭有發電廠都不知道了……)


望亭,運河入蘇第一鎮


大煙囪聳立的電廠,成了望亭的一個標誌。

小時候家裡長輩“嚇唬”小孩子:不要得罪望亭人,他們分分鐘讓你家停電。這當然不是真的,但足以說明望亭發電廠和電廠工人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望亭發電廠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當時最早的一批國有發電企業。直到現在它依然擔負著蘇州、無錫、常州、上海的用電任務,是華東電網的負荷中心和樞鈕電站。望亭人對這片土地最深刻的記憶,就是矗立在運河邊的兩根大煙囪。

還記得2016年夏天,運河水位、太湖水位居高不下,蘇州段實施停航管控。運河停航,意味著全靠水路運煤的望亭發電廠被直接宣告“斷糧”,最終靠重新啟用公路、鐵路運煤才度過危機。大運河給望亭發電廠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煤炭燃料,也讓望亭這座江南古鎮少了一分水鄉柔情,多了好幾分屬於重工業的“硬核”力量。


望亭,運河入蘇第一鎮


運河邊的“重工業氣息”,是江南古鎮裡少見的。

《大江大河》裡寫男主角宋運輝進入金州化工廠,看到“新電影院,電影院邊上是有點老舊的三層樓的工人文化宮,報紙雜誌閱覽室在文化宮二樓”,就像一個獨立的“小社會”,這樣的場景也曾經出現在望亭發電廠。在望亭人眼裡,電廠的一切都是“專屬”的,不光有學校、醫院、電影院,甚至連住的宿舍都是紅洋房。

大概是福利待遇太好滋生出的優越感,當時在望亭,電廠工人處於“鄙視鏈的頂端”。平時他們一般不會主動和望亭本地人有交集,年輕工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首先考慮內部解決,“門當戶對”在這裡顯得格外重要。


望亭,運河入蘇第一鎮


不過現在,望亭人早就過了“眼紅”電廠工人的時代。沿著運河一路走,運河公園的景觀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過不了多久就會成為望亭人休閒散步的好去處。這個季節,岸邊的油菜花開得正好,“稻香小鎮”已經成為望亭最自豪的名片。大運河上來來往往的是滿載著建築材料和煤炭的貨船,浩浩蕩蕩,神氣十足,你來我往,一派繁忙景象。望亭人在汽笛聲中醒來,又在汽笛聲中進入夢鄉。


望亭,運河入蘇第一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