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九阴真经》作者黄裳,征讨明教方腊,金庸笔下与真实历史的异同

金庸老先生的历史水准,是历史爱好者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他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在于其相当程度的阅读量,更由于他在材料的取舍、裁剪、组织方面的天才,从而在他笔下形成一个自恰的虚拟体系。沿用这一体系,比起自己重构新的体系,难度无疑小得多。

因此,无数后辈武侠小说作者,许多都下意识沿用了金老先生的关于武功和武林格局的一些设定。

《射雕》《神雕》故事发生的宋朝,经济发达,政治开明,军事技术也是世界第一。据统计,北宋政和二年,人均农作物生产量竟不下于工业化后的现代社会,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转型的进程中。主要货币单位不是铜币,而是金银等贵金属,甚至出现了早期的纸币和汇票。

王安石的变法,实际上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变化所采取的一种遏制,其目的在于克服商业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结构松散化,限制信贷活动和人口流动,加强政权的组织力以应付国防上的困境。对于变法的得失,是个很难作结论的问题。但由于中华文明一贯性政治相对于经济极端早熟,这种对新经济模式的遏制,未尝不是一种正确的手段。

由于宋代实际上是一个接近完美的社会形态。绝大多数民众能够免于物质匮乏,禁军的半福利化吸纳了灾年的大量饥民。文官考试制度的成熟使阶层流动渠道保持畅通无阻,社会精英能够通过合法的方式,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自身地位的改善。

我们知道,改朝换代有两大要素:大批民众无法获得生存权;社会精英无法以合法方式改善自身地位。而在宋代,这两大要素都不存在。因此,宋代的社会结构相当稳定,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跨省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要发动的起义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宗教组织。

所以不难理解,宋代的所有农民起义,都是有宗教背景的。其中规模最大的,无疑是宣和二年的方腊起义、建炎四年的王宗石起义和同年的钟相杨幺起义。而无论方腊、王宗石还是钟相,都是地地道道的摩尼教徒。因此,金庸小说《射雕》《倚天屠龙记》中,说他们是历任明教教主,并不是信口开河。

明教教主:方腊

《九阴真经》作者黄裳,征讨明教方腊,金庸笔下与真实历史的异同

金庸笔下绝世武功《九阴真经》的作黄裳,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第一手资料,是南宋著名词人陆游在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写的一个关于明教的条陈(奏折)。全文如下:

【……淮南谓之二襘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明教尤盛。至有秀才、吏人、军兵亦相传习。其神号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号。白衣乌帽,所在成社。伪经妖像,至於刻版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等为校勘,福州知州黄裳为监雕。近岁之方腊皆是类也。务加以严惩,多张晓示,限期自首,限满悬赏搜捕,焚毁经文版印,流放传写刊印明教等妖妄经文者。”】

金老先生语焉不详,只说黄裳是文官,因监雕《万寿道藏》而得悟上乘道家武功,却没有写明黄裳做的什么官。所以后来谈到黄裳带兵围剿治下的明教教徒,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在一般人想来,既然监雕道藏,那么多半是翰林学士或者礼部官员,怎么会带兵打仗呢?但是看到陆游的奏折,这位黄裳原来乃是福州知州,那么就比较好理解了。

原来黄裳讨伐明教的战役,并不是发生在宣和二年的方腊起义时,而是在那之前,也许是政和年间的小规模的战役。所出动的大概也不是正规军,而是地方上的乡勇、团练之类,众寡不敌,自然不是明教的对手。

不过说到武功,黄裳既然已精通《九阴真经》,武功当不在宋徽宗时赫赫有名的道士仙长,如龙虎山天师派虚靖天师、大内真人林灵素等人之下,只怕明教之中,只有精通”乾坤大挪移“神功的教主方腊本人尚可与之一战,寻常的护教法王、光明使者自然不是其对手。

黄裳:

《九阴真经》作者黄裳,征讨明教方腊,金庸笔下与真实历史的异同

加上黄裳身为朝廷命官,并非武林中人,又是名正言顺地官兵抓捕盗贼,自然也不屑于武林众人的所谓”江湖规矩“,因此,当数名护教法王、光明使者死在黄裳手中后,他们来自武林各门各派的亲友,发起了一场对【破坏武林规矩】的”狗官黄裳“的围攻,更打着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口号,杀害了他全部家人。

黄裳身心俱伤,愤然退隐,苦心钻研各路仇家武功与破解法门,等到他四十年后重新出山时,连当初一个小女孩都变成了垂垂老矣的老婆婆,昔日明教群雄,如方腊、钟相等人,更是早已死得精光。

黄裳和昔日的仇家小女孩:

《九阴真经》作者黄裳,征讨明教方腊,金庸笔下与真实历史的异同

可惜金庸老先生没有具体描绘,方腊这个大名鼎鼎的明教教主,怎样亲自出手,同黄裳较量一番,定是十分精彩。

笔者个人认为,尚且没有把“乾坤大挪移”练到第五层的方腊,在武功上当然略逊一筹,但如果两人当真一对一动手,此时刚刚从道藏中领会无上武功,并不会什么厉害杀人法门,也不具备足够比武经验的黄裳,必死无疑

方腊起兵江南,将湖广的钟相作为一支伏兵,暂且没有发动。

《九阴真经》作者黄裳,征讨明教方腊,金庸笔下与真实历史的异同

十年之后,继任明教教主的王宗石、钟相先后起兵,都是不久即败亡。钟相的部将”大圣天王“杨幺,虽在洞庭湖开创一方基业,却终不过是个偏安之局,已经注定不可能在天下的棋局上有所作为。等岳飞大军来征讨,便一战即溃。

而明教在宋朝夺取天下的梦想,至此基本上破灭。其下一次复兴,则要等到元朝末年的韩山童、刘福通时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