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根管治療到底是什麼?有哪些誤區?

根管治療就是我們俗稱的牙齒殺神經,又被稱為牙髓治療,是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根管治療需要摘除牙髓組織和清除根管系統感染,以保留整個患牙或牙根為目的,但是要求患牙具有足夠的牙周組織和骨的支持。它的原理是通過機械和化學方法去除根管內的大部分感染物,並通過充填根管、封閉冠部,防止發生根尖周病變或促進已經發生的根尖周病變的癒合。

根管治療到底是什麼?有哪些誤區?


對於根管治療和後期的修復,很多患者都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一:根管治療後的牙就是“死牙”,沒有咀嚼功能了

當很多患者聽到自己的牙要做“殺神經”治療時,內心都是拒絕的。因為他們覺得牙一旦被“殺”了神經,牙就是“死牙”了,就沒有用了。

根管治療到底是什麼?有哪些誤區?

其實不然,老百姓經常掛在嘴邊的“殺神經”治療是指的我們醫學術語中的“根管治療”。根管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清除感染的牙髓(牙神經),並且徹底清理根管(牙髓所在部位)裡的細菌,然後完全封閉根管系統,防止細菌的再感染。而牙髓裡主要包含的是給牙齒提供血液支持的毛細血管以及對溫度的感受器,所以去除牙髓後牙齒只是沒有了血液供應同時不能感受冷熱,但要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還是可以的——前提條件是要選擇合適的後期修復方式。因此,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並不是老百姓所說的“死牙”,在選擇合適的修復方式後仍然可以當做一顆正常的牙來用。

誤區二:根管治療應該一次就能完成,無需分次治療。

大部分患者認為看牙比較簡單:拍個片子,查個血,開開藥就結束了,半天就能完事。但是,殊不知口腔治療是實打實的操作,說得淺顯一些,每個病人都是一臺“小手術”。而根管治療是所有口腔治療方法中操作步驟最繁瑣的,難度也是較高的。當然,根管治療並不是不能一次完成,如果病人的配合度較好,炎症較輕,並且牙齒不太靠裡(牙齒越靠裡操作難度越大),根管治療可以考慮一次完成,但是符合以上條件的病人非常少(因為中國人一般都是牙疼後才就診的,這時牙齒的炎症一般都比較重了),而且一次性根管治療後患者的術後反應會較重。如果操作難度較大的牙採取一次性根管治療,那患者治療過程大概為1.5-2個小時。大家可以試試,2個小時的時間一直處於大張口的狀態,等治療完後,基本每個人都會出現耳前區的壓痛不適,這就是我們的顳下頜關節因為長時間大張口而受到了損傷的表現。而分次操作,可以將每次操作時間控制在40分鐘以內,有效地避免了因張口時間過長而導致的顳下頜關節的損傷。另外,分次操作還可以在兩次就診之間進行根管內封藥,這樣可以部分“殺死”根管內的細菌,而且減小根管治療後的術後反應。

根管治療到底是什麼?有哪些誤區?

誤區三:根管治療後直接補上就行,不需進行後期修復

剛才已經提到,根管治療後要選擇合適的修復方法才能讓牙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那怎樣才算合適的修復方式呢?

根管治療到底是什麼?有哪些誤區?

首先是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牙齒的抗折力。牙齒抗折力指的是牙在行使正常功能時抗折斷的能力。我們把一顆完整牙齒的抗折力設定為100%,那麼這裡有一組數據可以供大家參考:

a:如果您做完根管治療後的牙只有咬合面中間有個洞,那麼此時牙齒的抗折力是69%;

b:如果不僅咬合面中間有一個洞,而且牙齒另一個面也缺損了,那麼牙齒的抗折力是56.7%;

c:如果咬合面中間有一個洞加上兩個面缺損,牙齒的抗折力只有30.2%;

d:如果咬合面有一個洞加上三個面都缺損,這時候需要口腔修復的專科醫生來判斷這顆牙是否可以保留。

那麼從上述說明中就可以看出,牙齒一旦有缺損,抗折力大大減小,當抗折力減小後,受到同樣大小的咀嚼力時,折斷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因此,根管治療後不能進行單純的“補牙”,而是要進行牙冠或者嵌體修復。具體進行哪種修復方式應該聽從口腔修復的專科大夫意見。


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根管治療?可參考我之前發佈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