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農民養老金少,專家建議引入這種新養老模式,比提高養老金更實惠

每個人都會老去,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每個人最基本的人生保障。

但在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一直是三農領域的一大難題,也是影響農村發展,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絆腳石。如果能順利解決這一問題,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農民負擔,為農村發展帶來活力。

農民養老金少,專家建議引入這種新養老模式,比提高養老金更實惠

為何在農村的養老問題如此突出呢?原因有幾個方面。

留守老人

留守老人是農村的最大社會現象,現在到每個村子轉轉就會發現,村子裡只有老人的身影,諾大的一個村子只剩下老人了。而且基本都是六十多,七八十歲以上的年齡,稍微年輕一點也不會呆在村裡。

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打工已經是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了。而且基本是拋棄農業了,常年在外打工的,只有過年才回家幾天。

那問題就來了,農村在家留守的老人如何生活。誰來照顧?經濟來源是什麼?

他們年齡大了,有的身體還患有疾病,農村本來生活就艱苦,吃水,買菜,磨面都不是很方便,對老人來說更難。

農民養老金少,專家建議引入這種新養老模式,比提高養老金更實惠

生活來源問題

呆在家裡就意味著沒有生活來源,種地慢慢也種不動了。存款也花光了,為了兒女的婚姻問題。這次就靠養兒防老了,但子女在外打工並不容易,收入在解決日常開銷後所剩無幾,對於老人的幫助非常有限。

養兒防老也非常難。

農民養老金少,專家建議引入這種新養老模式,比提高養老金更實惠

社會保障問題

為了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國家也將農民納入了社保體系,每月為農民發放養老金。在一定程度上農民得到了實惠。

但就目前來看,農民養老金保障水平太低,一百多元對農民養老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農民養老金少,專家建議引入這種新養老模式,比提高養老金更實惠

面對農村養老的現實情況,有專家提出了一種新的養老模式:

農村集體創辦養老院

有條件的農村集體可以創辦養老院,照顧在家留守的老人。至於資金來源,國家補助一部分,村集體籌集一部分,農民繳納一部分。

還可以吸引城市老人到農村養老,也可以解決一部分資金。

農民養老金少,專家建議引入這種新養老模式,比提高養老金更實惠

這時老農也有個疑問,農村老人那來的錢住養老院。專家建議:

以房養老、以地養老

沒錯,農村老人不缺房子,也不缺地。把房地和地抵押給銀行或他人換去資金。解決養老問題。

老農想也是,地荒著也是荒著,房子閒著也是閒著,能用房子和地解決養老問題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

也許比單純提高農村老人養老金更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