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人的一生有三次最重要的儀式:第一次呱呱落地,第二次是成家立業,第三次是撒手人寰。葬禮是否用心是對已逝之人的尊重。葬禮這些傳統隨著村裡老一輩漸逝,也許會慢慢被淡忘。此文內容圖片有些會引起讀者不適,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客家喪葬習俗

對於客家人來說,比起其他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為莊嚴肅穆,客家人的喪葬觀念基本上繼承了中原漢民的傳統,如相信靈魂不死,重視福、壽、孝、喪禮講究排場,特別重視風水等。

古時,客家人的喪禮還有一些獨特的風俗。例如:死於室外者,屍體不得入室;難產而死的婦女,可厚葬,但不舉行葬禮等....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葬禮是殯殮死者、舉辦喪事、居喪祭奠的種種儀式禮節。自古以來,喪禮為漢民族禮儀中的重大禮儀之一,不僅等級區分嚴格,而且有許多繁文褥節,喪葬很多細節的,要懂的人才能說明白,比如家裡。現就客家地區近代以來主要的喪禮儀式列舉如下:

過歲

人在病危彌留時,其子孫親屬要守護在床前待其斷氣,當立即全體跪下,放聲號哭,謂之“過世”,子孫能夠送終,死者被人稱為“福氣好”,子孫親屬亦心中稍安。

舊時要祖上有血緣關係的裔孫才能在廳廈裡斷氣。而女人是外人,廳廈沒有她的份,故不能在廳大廈裡斷氣,這叫做“守歲”,現在男人、女人都在間房裡斷氣後才抬出廳堂。在臨死時,要拆掉眠床上的“天仙架”、蚊帳。但有規定:在廳廈男人放在左邊,女人放在右邊。拆下死者的眠床板,拿到廳廈裡(上廳)搭一個鋪位,放屍體。

人死後,要洗澡。這時要由做媳的或妻子、女兒去河裡或井裡買水。舊時買水的人要哭著去,回來的時候不能哭。反之則對孝家不利。到了河邊買水前要往河裡或井裡丟若個錢幣,向河唇伯公或井水伯公買水。水買回後給死者洗澡,用冷水洗,洗澡這項工作由本屋的婦女們去做。洗澡完畢,穿上壽衣、壽鞋、壽帽。抬到廳堂上預先擺好的鋪位上放好。準備入殮。這時在屍體的腳邊放上一碗飯,點上香火。這是祖傳舊俗。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請喪事理事人

孝子們要到族中長輩或屋中長輩面前跪著哭。請求有身份、有治喪經驗的人來料理喪事。舊時都是族中管理公堂的人做理事人,也有族長、屋長做理事人的。孝家把錢交足給理事人,由他們去操辦喪事。孝子孝孫則守在廳廈裡的靈堂前。

有經驗的喪事理事人,是有組織能力的他們會把治喪期間的各項工作安排得很好,工作人員各施其職,互相配合,工作做得忙而不亂,有條有序。理事人先請地理行政管理擇出治喪期間的一序列時間。擇日子也有考究,要把死者年齡、生肖、孝家中有關人的生肖時辰結合,主肖不能相沖。一般有兩張表要貼出:一、工作人員安排表。表中寫明:接待人員若干人(都是族中有文化懂禮節的人),要是富裕人家做喪事,人選要求更嚴格。鑼鼓班、儀仗隊人員,廚房工作人員、採買、抬棺、放鞭炮、撒路紙等人員。其中,打鼓、打小鼓(2人)打大銅鑼1人,打鈸1人。二、治喪時間表。表中寫上:起鼓、小殮、大殮、成服、做齋起壇、還山等時間,註明各種生肖的人在上述儀式中要避開,不然會相沖,對其不利。如生肖不合的人參加其儀式會大病一場。未正式用事之前,村裡面的親朋好友鄰居婦人,都會過來幫忙做家務做飯,準備用事材料,桌椅之類。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報 喪

又叫“報死”、“報孝”。請地理先生擇定日期,接著派內親向親戚“報喪”。如果是女喪,就必須等其孃家親戚到了,並驗其是否正常死亡後才可裝棺入殮。死者入殮後,當晚設靈堂,兒孫在靈堂兩旁席地而坐,通宵達旦,恭敬守孝,日夜守護死者遺體,直至死者出殯還山。。

例如:家裡女長輩過歲,需第一時間往孃家的外祖父、舅家及親叔家報喪,隨後向親朋好友報喪,告知用事時間。

準備治喪

在理事人的安排下,做好下列工作。

1、設靈堂

2、請風水先生踏看墓地

3、請懂禮儀的人寫訃帖 送各親友,用藍紙、白字寫對聯,寫挽軸、銘旌

4、做花圈、靈堂

5、請樂隊、笛手(樂隊是演奏祭施)

6、請和尚或尼姑“做半夜光”

7、寫好治喪時間表,治喪期間工作人員安排表

8、擬訂治喪期間席位

9、喪家要交足治喪期間擬定的資金給理事人。

設靈堂:靈堂布置得要有哀傷氣氛。要為死者點燃一盞油燈在棺木的腳跟邊,倒頭生公雞一隻。在“孝簾”(一種用白布做的幕)前擺一張八仙桌,置死者神位(靈牌)。掛死者遺像於“靈屋”正中。靈屋是用竹片扎架,五色紙粘貼而成,靈堂兩側置紙紮的金童玉女。靈前設香案一張,案上設香燭、酒、葷素食品。下設跪墊。廳堂大門兩側及靈堂上張貼對聯。對聯用綠紙寫。

吊 唁

死者生前友好或其他外人,聞訊前來致哀,要先到靈堂向死者牌位(或遺像),按親疏或一跪三叩,或行鞠躬禮,然後才與死者家屬見禮。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接外家

本地人做外家的接到訃帖後,若上午接下午則要派人去“探青”。即去看死者遺容,看完後要當天下午返回。見到遺容後外家要用手摸一摸死者面容,規定要男人去。李招書同志說:外家侄和女死者是有血緣的關係。外家代表要男人去則代表本姓族人的場面。有錢的外家,連“做齋”的錢都由外家包了,以此顯示場面氣派。

外家去奔喪:一般都在8人以上,越多越好,表示隆重,經濟條件好的外家,做“半夜光”的錢由外家出,顯示有氣派。去奔喪的外家一幫人,必須有一個會做禮生的,一個會讀哀章的。有男、有女,女的多數請中年婦女,並選熟練懂“哭詞”的婦人去哭姑婆。

外家要在大殮前到達喪家,死者在大殮前要再見一面外家的人才可封棺大殮。釘上四枚大鐵釘,此時向死者行三鞠躬禮。哭靈的婦女們便要大聲哭靈了。

入 殮

為死者裝扮,蓋上大紅蓋頭布,由親人捧死者頭、腳將屍體人棺。

入殮分小殮、大殮兩種。

小殮要起鼓以後才可以。起鼓是有時辰的,接地理先生所擇的時間而定。有時因日子不好而延遲幾天時間。小殮:屍體入殮時,用瓦墊成高高的枕頭(有些村莊用稻杆),用草紙墊棺材底。按擇定的時辰一到,把屍體反抬進棺材裡面。抬屍體的人要由嫡系子孫抬。此時全體子孫要在場,要鳴鑼擊鼓,放鞭炮。

大殮:這時把棺材蓋上,釘上鐵釘,子孫分拉子孫線。這時不但要子孫在場,族中五服(五世內至親)內的人大場,若是女死者,則外家的人要在場。向死者再見一次面。大殮時辰一到,棺材封蓋,擊鑼鳴鼓,子孫們嚎哭聲響成一片,場面相當悲痛,使聞者莫不為之動容。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舉 哀

死者家屬披麻戴孝,親友傷心啼哭。女眷各按自編之詞,依一定調子和節奏號哭,俗稱“叫哀”。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點 主

設死者靈位,靈牌上寫“某某之靈主”,“主”字要留上面一點不寫,成“王”字。男喪請族長、族中德高望重者,母喪則請舅家中男子最長者,在靈牌的“王”字上添加一點,成“主”字,叫“點主”。意即尊長同意此喪事。此時孝子孝孫應哭拜跪謝。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出殯

出殯前,舉行祭奠儀式(富戶還請當地名士在靈堂讀祭文、唱輓歌)。出殯時,抬棺者規定要有八人(俗稱“八大王”)。一路丟紙錢(俗稱“引路錢”),鳴鑼放爆竹,由死者長子捧靈牌(如死者子歿,則由長孫代之),其他孝子扶棺緩緩而行。抬棺材的必須是已婚有子嗣男性,且屬相不與死者犯衝。

送葬隊伍排列有順序。放炮撒路紙的先行,然後是頭鑼、燈籠、彩旗,銘旌、鑼鼓、靈柩,後面是孝子、孝孫孝女等五服內親戚親友。送葬隊伍伴隨著鑼鼓聲,孝子孝女們的嚎哭聲,隔一段時間響一單響鞭炮,笛手吹哀歌,向埋葬地點走去。

路祭:送葬隊伍來到三叉路口要舉行路祭。此時再向死者的靈柩再祭祀一次,在開闊地段擺香案祭品。和尚繞著棺木唸經文。路祭完畢,親友和做媳婦不能送的人可以回去(不能原路回)不必再送了。其餘要送到最終地點。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印象中送葬人員回去路上需將白布條扔掉, 到主家需要跨過火堆,紅曲水用手蘸一點往臉上、額頭摸一摸,用梳子梳一下頭,掛紅繩。

遺體火化

由長子拿遺像,次子拿靈位一行人護送遺體到火化間,進爐前,鼓樂宣天,爆竹齊鳴,依次全體跪拜送母親遺體進火化爐,由親人親見骨灰裝入盒內,由紅布包好帶出。一般長子手捧骨灰盒,次子捧遺像,女兒捧靈位牌,一行人護送到追思堂前。

印象中回去後,還需將靈屋,紙做金童玉女及其它物品放到天井一起燒掉,兒子腰纏紅揹帶,拿鐮刀在天井四周刮,每個兒子,孫子一盞油燈等。

酬賓

喪事畢,宴請來賓,俗稱“食齋飯”。席間除幫工外,他人一律不喝酒。飯後,對所有送禮者,一概要回禮。回禮要重於原禮,甚至加倍奉還。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送火

安葬當天及第二天黃昏,死者女眷要前往死者墳前點燃蠟燭、草繩,意為送火給死者在陰間照明。

五華客家地區喪葬習俗,膽小者請及時撤退!

以上大都採編自網絡,可能是每個地區還有點差異化。還不是太詳盡,之後會持續進行改進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