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於都縣禾豐鎮金雞山的由來

于都縣禾豐鎮金雞山的由來

于都縣禾豐鎮金雞山的由來


在禾豐境內,介於金盆村和大字村之間,有一座石山。石山頂上有一塊石頭雞頭,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金雞山。說起金雞山,還有一段神奇的來歷呢。

相傳很久以前,禾豐是一個很旱的地方。每到五荒六月,田裡裂開尺打尺的縫,秧苗插不下,紅薯種不下。莊稼人主要靠這種食糧。這兩種作物種不下,來年的春荒只好挖草根剝樹皮,割雞婆草度日。這種日子是不容易熬的,吃得人人面黃飢瘦,個個青絲落肉,浮腫病經常發生。


于都縣禾豐鎮金雞山的由來


祖先們曾組織人找水,可找了幾年,連點水影兒也沒有。當時有個叫金老漢的,家中父子兩口,儘管父子倆很勤勞,還是逃不了旱災的折磨。他帶著大家闖了幾年以後,腦子就轉悠起來,想找現成的水很難。於是,他向大家建議,不要瞎闖,要打主動仗——挖。大家聽了金老漢的話,都很贊成。於是一種新的找水計劃出來了,把全禾豐的鐵器都收攏來,打成大鋤頭。

找水又開始了。金老漢父子倆和大家起,向著荒山禿嶺走去。他們走了一天又一天,過了一山又一山。這一天,他們走到大山腳下,抬頭一看:山頭,雲蒸霧罩;山下,烈日灼人。他們走累了,也走餓了,也都走渴了,都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

金老漢奕然喊:“你們看,那是什麼?”

大家順手望去,只見是一棵大樹。周圍幾十裡都沒有樹木,這棵樹卻長得很茂盛。金老漢圍著樹邊轉邊想,突然悟出一個道理:樹要水才能活,有水才能養樹。這麼說,這棵樹底下就一定有水了。

他把這想法告訴大家,大家都認為有理。餓的不餓了,累的不累了,渴的不得了。大家精神倍增,圍著大樹挖了起來,越往下挖土越潮溼,幹勁也越大。

正當大家幹勁十足挖得正歡時,突然“啡啦啦”一陣響,大家趕忙散開。又累又渴又餓年老體衰的金老漢還沒來得及爬上坑來,大樹已倒下來了。大家一窩蜂趕過去,把樹推開,只見金老漢血流病面,胸脯被樹枝壓了一下,主心骨被折斷了。

大家悲感交集,嚎啕大哭。天空被哭起了烏雲,山上被哭起了霧靄。金老漢的兒子金其抱著父親的頭,更是哭得死去活來。


于都縣禾豐鎮金雞山的由來


一個時辰過去了,忽然,金老漢微微睜開眼睛,把大家打量了一番,聲音微弱地說:“鄉親們,我不行了,你們繼續幹吧!”又向著金其說:“孩子,不要哭,哭沒有什麼用,要多為鄉親們做好事,我沒有什麼留給你,只有挖水的願望留給你。”……一陣痛疼,不得不緩口氣:“只要你不辜負我的希望,能挖出水來,我死到明曹也……”話未說完,手指了指挖的坑,一瞪腿歸西去了。

大夥又哭了起來。年紀稍長的金洪從痛哭中醒來,勸大家不要哭了,備辦後事要緊,大家才止住大哭。可是,金其死活不走。他說:“鄉親們,我挖到了水就是最大的孝心,你們走吧!”

金其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也和金老漢一樣,長得膀大腰圓,背闊肩大,身高七尺,臂力過人,平常說話不多,可是當他認定的事,就要一干到底,脾氣也和金老漢一樣,好人為善,誰個要是缺衣少著,他寧肯自己換餓受凍,也要盡力相助你。大家看他那堅定的眼神,知道無法動搖,只好罷了。

鄉親們走了,金老漢的屍體被送走了。

金其擦乾眼淚,以他慣於沉默的力量,開始了單獨挖水。他挖呀挖,一尺,二尺,三尺;挖呀挖,一天,二天,三天,還是沒有水。金其有點精疲力竭了,他一放下鋤頭就似乎看到一個個面黃飢瘦的面孔,以及一片片被曬枯的莊稼,就又責備自己,他到死也要為鄉親們做好事的決心就更加堅定,就又振作精神挖起來。挖到第五天,飢餓、口渴、疲勞一齊向他襲來,終於暈倒了。


于都縣禾豐鎮金雞山的由來


這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童顏鶴髮的老人拄著柺棍,笑吟吟走來,對金其說:“年輕人,你的決心不小哇。我在這裡等了幾十年,終於把你們等來了。明天你再往下挖,就能挖到我的金扁擔了。你拿到金扁擔後,就到隘口上把那兩座‘鎮龍泉井’的石山挑走,挑到水口上把住水口,那兩口龍泉井的水就會噴出來,你們就再也不愁缺水了。不過,小夥子,要挑走這兩座“鎮龍泉井”的石山,就要有為民造福的志氣,又要有敢於挑走的勇氣。你挑到後,要踩著山尖走,不能走山溝。否則,龍泉井水就會跟蹤而來,把你淹死。”說完就要走,金其一把拉住:“請問老爺爺,你是誰?”老人回答說:“我是這裡的山神,勇敢的小夥子,去吧!””說完化陣清風走了。

金其一覺醒來已是次日清晨。想起夢中之事,覺得很奇怪,且不管,挖下去再說。挖呀挖,一尺,二尺,三尺,一塊石板露了出來。這塊石板一尺來長,把石板一撬,一隻箱子出現在眼前。金其拿起一看,這箱子油光錚亮,打開箱子一看,一根扁擔狀的尺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豪光放了出來。金其喜不自勝,心想:這可能就是夜來託夢的金扁擔了。金其看了又看,珍惜地收起“尺子”,連忙朝隘口走去。

隘口,就是兩座大山交界關口,故稱隘口。現在人們稱它隘上,隘口往上是豐田,隘口往下是禾豐。金其左看右看,雖然隘口有兩座相距不遠的石山,它們形狀相似,大小相同,遙遙相峙。

金其自言自語道:就是這兩座“鎮龍泉井”的石山嗎?這麼丁點兒的“扁擔”怎麼挑呢?說話間手中的“扁擔”竟長了許多,大了許多。金其高興極了,一連說了幾聲長、大,這才達到了兩座石山的距離。剛好,兩座石山的腰部都有個洞,扁擔正好可以伸進去。也不知哪來的力量,金其身子一.蹲,往肩上一挑,自己的身子也徒然長了起來,高了幾丈,只聽得“轟隆隆”聲聲巨響,金其邁開大步,一步一個山頭,飛快地往下堡水口走去。

身後,已聽見“嘩啦啦”的水流聲。一個山頭,二個山頭,三個頭……眼見快到下堡水口了。飢餓疲勞一齊襲來,只覺得頭昏目眩腳發軟,一個山頭沒踏中,一個倒裁蔥,“轟隆”一聲,“鎮龍泉井”石山摔出老遠。金扁擔失去平衡,一彈射上天空去了,竟成了七色彩虹。金其的手撐深幾尺的坑,後來人們稱它“巴掌塘”,就是現在金盆村的巴掌塘;他的腳一蹬,蹬起一個大坑,人們叫它“深窩裡”,就是現在黃泥村的深窩裡。當人們知道金其找到了水源口,帶著乾糧去接他,可是沒等見面,金其卻已不知去向了。


于都縣禾豐鎮金雞山的由來


後來,鄉親們發現金其已化為只石頭雞,高高地立在石山之頂,每天都給報來正確的時間。當它第一聲啼鳴之後,全禾豐的家雞都會“喔喔喔”地啼起來。金其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死後還為人們做了好事。鄉親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金雞善士”,稱這石山為“金雞山”。

如今從於盤公路上走過,還可看見那石雞頭呢。還在水閣口的一座山上修了一座塔,有人稱它為水閣塔,也有人稱為金雞塔。據說,金其化的金雞去外地傳聲時還在此塔上站過呢!

從此,禾豐的莊稼人再也不愁缺水了。年年風調雨順,豐登大熟,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金其的故事至今還為人們所傳頌。


于都縣禾豐鎮金雞山的由來


(錄《于都風采》1986年第三集;供稿:于都縣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