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在河西走廊,有一扇橫亙千古的門——玉門。如果說,“門”是分割有限空間的一種實體,連接和阻斷空間的出入口,那麼玉門便是一座無形的門,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總有人在這裡進進出出。

左宗棠走進去,林則徐走出來

如今的西北,楊柳現在已遍及各個綠洲。但是,一直以來,西北流行一種說法:在左宗棠西征以前,玉門關外是沒有楊柳的,因此唐代王之渙才有詩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太平作亂,捻軍起義,陝甘局勢幾近糜爛,新疆危局迫在眉睫。左宗棠這個屢試不第、壯志晚酬的湖南漢子,面對“兵疲、餉絀、糧乏、運艱”的戰局,連夜出京:“六十許人,豈尚有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擔者,此心想能鑑之。”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左宗棠下令修築橫貫陝甘的大馬路,東從陝西長武縣起,西到嘉峪關止,全長3000餘里。他走出玉門,走向了沃原千里的新疆。當年,那個日出征夫出關親手培植的小樹,如今已經是玉門蔚然成蔭的“左公柳”。這正如左宗棠的老朋友暢昌浚贈左宗棠詩說:“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近代中國放開眼界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因受投降派誣害遭朝廷革職。林則徐自1842年發配新疆途徑玉門遭遇冷落,1845年重新啟用時又在玉門接到道光帝諭旨,委以陝甘總督的重任面對寒冷的天氣和坎坷的道路,往返時都經過絲路重鎮玉門小鎮,留下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貶謫時,林公仰天長嘆寫下了著名的《過玉門》:“脂山無片脂,玉門不生玉。荒戍幾人家,如棋剩殘局。”返程時,林公再次書寫古絲路玉門“ 不信玉門成畏道,欲傾珠海洗邊愁。臨歧極目仍南望,蜃氣連雲正結樓。”而這,都與玉門有關。

熱血青年走進去,石油兒女走出來

在1953到1957這段崢嶸歲月裡,無數人從祖國各地嘯聚而來,立志振興民族石油工業。從老君廟出發,我們循著鐵人當年的足跡,追尋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線圖。誕生於國家百廢待興的玉門油田,當年以孫健初為代表的石油先輩和開拓者們,排除萬難,探油建廠,開我國石油工業之先河。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熱血青年匯聚玉門,他們的孩子甚至在窯洞裡出生,他們征服著惡劣的條件,把一座戈壁中的城市變成了家園。玉門有許多榮耀的名字:中國第一個石油基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這裡是近代中國石油工業的大學校、大試驗田、大研究所。成列的運油火車從這裡駛出,再帶回全國各地政府和人民的饋贈。鼎盛時,這座西北小城中,人口達到13萬。在1955年春節,石油工人的餐桌上,竟然能出現鯉魚、黃魚、對蝦、火腿、香腸等高檔副食品。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然後,玉門人又走出了玉門,這就是玉門人引以為傲的“三大四出”。60年代參加大慶會戰,共1.8萬人成建制開赴一線;上世紀70年代跑步上慶陽,又有1.8萬人;上世紀80年代重戰吐魯番,最後拿下好油田......十萬石油大軍浩浩蕩蕩,從這裡開赴各個會戰前線。印證了石油詩人李季的兩句詩:“凡有石油處,皆有玉門人。”

藝術家走進去,老城移民走出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石油產量枯竭,這座單一資源發展路線的城市因此失去生機。市政府和油田基地相繼搬離,9萬居民棄城外遷。我們幾乎走遍了這座城市,去過很多廢棄的房間。如黃金年代人們匆匆而來,沒落之後,人們匆匆離開,甚至整個房間還保留從前的模樣。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老城玉門的街道上幾乎看不見車,走進玉門,彷彿一頭扎進某個舊日時代,上世紀八十年代風格的建築卻給你似曾相識感。雖然人少,老城玉門依然保持著它運轉的秩序與規律。老邁的環衛工人掃淨了街道,還要再俯身撿起一片樹葉。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老城移民走後,玉門老城永久性地保持了曾經的樣貌。藝術家們,用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此刻玉門老城的珍貴。玉門老城中,有建礦之初石油工人住過的西河壩窯洞、石油河大峽谷、有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的老君廟、有玉門油田鑽鑿的第一口井老一井、有玉門煉油廠遺址、矗立孫健初紀念碑和王進喜銅像的油城公園等一些石油工業遺址和遺蹟。50年代老建築,包括蘇聯專家樓、市委原辦公樓等。玉門油田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以“玉門風格”和“玉門精神”為主要內容的“石油搖籃文化”,讓玉門油田獨特的文化遺產。

玉門,門外的人走進去,門裡的人走出來

隨著《未擇之路》、《共和國血脈》等影視作品,先後走進玉門老市區拍攝取景,並在全國平臺的播出,老市區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以紅色、石油、年代劇,為主題的影視拍攝基地,藝術家紛至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