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蟋蟀》:透过婚姻,看到女主理想爱情的幻灭下,人性的执着

太宰治是日本私小说的天才作家,他写的私小说大都以自我告白的形式出现,充满了纯粹而敏锐的感受性。

《蟋蟀》是他的私小说其中一部。讲述的内容是:女主人公“我”是一富商之女,天性向往找到一个不一样的伴侣。当家人帮她选择门当户对的公子哥,她不要,觉得如果他们真的如介绍人所说的那么好,那么自然有好女孩要。而她要嫁的,是这个世界上,除了她,就没有谁肯嫁给他。在她看来,丈夫的画只有自己懂,那么丈夫的贫穷也永远存在,他会要在她的照顾下生活,他永远需要她。但丈夫一夜成名之后却什么都变了,她所认识的丈夫变成了她从前讨厌的人,最终她不得不提出分手。

从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看到了一个人在成名前和成名后的变化,看到了主人公“我”内心理想爱情的幻灭。

透过女主的婚姻,作者要表达的不只是女主理想爱的幻灭,更是太宰治本人道德观的一种体现,他以另外一种方式同女主人公重合,表明自己的心声。下面,我们就从爱的理想,立身成名,人性的执着三个方面来对本文进行解读。


《蟋蟀》:透过婚姻,看到女主理想爱情的幻灭下,人性的执着


1

爱的理想:主人公“我”理想爱情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重合

女主人公“我”是一个东京富商之女,父亲开了一个公司,从小衣食无忧,有自己的想法,她想嫁给这样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就没有谁肯嫁给他。

从这一点来说,她的这个理想爱情,本身就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试想,什么样的人才会符合呢?

女主人公的丈夫是一个从濑户跑到东京寻找发展机会的贫穷的画家,遭父母亲戚嫌弃,喜欢喝酒,沉默寡言,画作从未在展览会上展出过,笨嘴笨舌而又脾气暴躁。

看上去不匹配的两个人,却走到了一起。原因一个是在于“我”欣赏他的画作,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能够读懂他的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的反对。心理学上有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说男女恋爱时,父母干涉阻扰,并不能阻止他们,反而让他们彼此相爱更深。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人都有自主的需要,都渴望能独立自主,不愿受人控制。一旦有人想要替自己作选择,或者把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而更加喜欢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对于别人反对的东西,越有吸引力。

在小说中,女主有自己的理想爱情,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她,没有谁肯嫁给他。那些上门来提亲的门当户对的人,条件好,自然有很多人想要嫁给他,故而是与她的理想爱情相悖的。其次,因为贫穷,女主出生在富商之家,对于她来说,贫穷不是贬义词,反而是褒义词,因为贫穷让很多女孩看不到他的才华和优点,自然也就不会想要嫁给他了。而她对他的欣赏和懂得,也就是成为了唯一。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别人告诉我们,这个人不能信,我们却偏偏要去信;还有就是当两个人恋爱时,一旦自己认定了对方,父母无论怎么说都没有用,反而会促使我们认定自己的想法,坚持到底。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内心都有一种逆反心理,别人越是反对的东西,自己心理却越认同,而只有当自己撞得头破血流时,才会回头,而这本身就是每个人成熟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故而,在最开始,当女主第一眼看到对方画作,就欣赏对方,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此刻女主“我”就已经把自己内心的理想的爱情投射到了他的身上,把他看做了自己的理想爱情的归宿。

这段婚姻就如“我”所想的一样,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重合,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甚至让“我”觉得,越是没有钱的时候,饭菜就越是美味,越是幸福。

这种理想主义的婚姻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婚姻是自己的,我们不必在别人的眼光中生活和选择。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理想伴侣,而这种理想伴侣的选择,需要时间,更需要一种缘分,有时候不能只看表面,更需要透过表面看实质,才会真正的认清一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的另一半。

《蟋蟀》:透过婚姻,看到女主理想爱情的幻灭下,人性的执着


2

立身成名:丈夫的变化,理想爱情世界的幻灭

每个人在每天都会发生变化,女主的丈夫在画画成名之后,同以前相比,他变了很多。

第一个变化是行为的变化。在未成名前丈夫不注重个人的装扮,原来虫牙很多,笑起来像个老头子,女主还劝他去看牙医,他却说等牙齿都掉光了,就去镶个假牙好啦。

而成名后,会定期看牙医。甚至趁工作的时候闲溜出去,换上一两颗金牙回来。

在拜访名家冈井老师的时候,人前作揖打躬,转身就说对方坏话。

第二个变化是语言的变化。在未成名前丈夫沉默寡言,笨嘴笨舌,从不搬弄他人是非,一幅唯我独尊的态度,一幅漠不关心的样子;成名后语言粗俗,开始说起一些无聊的事来。

第三个变化是对金钱的态度。在未成名前,但马先生给钱,他都装作不知情的样子。而在成名后,一旦有钱进来,他会把钱分成两份,一份五张大钱币放自己的钱包里面,而一张大钱币折叠成四折放女主的钱包里。其他的都存进邮局或者银行。

第四个变化是思想的变化。在未成名前沉默寡言,故而女主一直认为她什么都心知肚明,只因觉得一切都很无聊,所以才保持缄默。成名后他口若悬河,却是照搬别人的画论和套用我的愚见。

纵观丈夫的前后变化,在世人看来,也许没有什么。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换个牙齿,打扮打扮一番,还真的不算什么,哪怕是搬到大房子,小气不借钱给穷朋友,人前点头哈腰,人后讲人坏话,看上去都很正常。但其追根究底,他为什么在一夜成名之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我想,这应该不是一下子就变了的,而是一开始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上的东西,而其内在的真实都被隐藏了

心理学家萨提亚曾提过一个冰山理论,就是说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都在冰山下面,而外在的语言行为不过是冰山上的表现而已。

《蟋蟀》中的丈夫,呈现给女主的是他沉默寡言,笨嘴笨舌,不爱装扮,社交,只喜欢随性地画画,喝点小酒等等。这是冰山之上,不但是女主,也是其他人所看到的他。

而在冰山下面,则是因为贫穷而长期被压抑的另一个内在他。成名是一个导火索,让他所有压抑的内在都找到了突破口,让他另一个自我呈现出来。

如果说成名前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只有把自己的所有精神投入到画画中,把什么都交给妻子去管理。表面上看来,他是一个孤傲的孤独的痴迷画画的人,他生活的重心,除了画画就是妻子;

成名后的他,就不同了,他说的话,有人听;做的事,有人捧;挣的钱也不是单单养家糊口,已经有了剩余。而这样的他,成了大家眼中的红人,所有人都同他交往,就包括女主的父母家人,也因为他的成名,而把他的画挂到了书斋,并且还来家中看望。那么,在大家的追捧下,他内在的另一个他开始逐渐的浮出水面,出现在大众面前。才有了女主所看到的变化。他生活的重心也不再是女主和画画,还有了其他和交际。

丈夫的飞黄腾达,放在任何其他女人身上,应该感到高兴。但就是这样人人眼中的好丈夫,却让女主感到羞愧,落寞,只因为,这样的丈夫,离她的理想爱情越来越远。最终导致了女主理想爱情的幻灭,不得不提出分手。

记得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里面挪拉在丈夫海尔茂生病的时候,为了筹钱不惜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事后,她一直保守这个秘密,悄悄帮人抄写文件来还债。

海尔茂后来出任银行经理,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并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

而当柯洛克斯泰写信退回了借据。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恩爱。

通过借钱这个事件,海尔茂在水面下的另一个虚伪的他浮出水面,让娜拉看透他的虚伪的灵魂和她在家中的地位,于是,挪拉选择离开。

无论是挪拉还是“我”,在最开始时候,她们都以为找到了理想的爱情,幸福的婚姻。可是透过婚姻,她们看清了丈夫的内在,虚伪冷漠而自私,这使得她们爱情幻灭,而这种爱情幻灭的原因一个是时代环境所致,另一方面是女主自我意识的觉醒。觉醒后的她们,不愿意与他们为伍,所以想要挣脱这个看似幸福的牢笼。她们的反抗,看似微弱,却也表达了她们内在的心声。


《蟋蟀》:透过婚姻,看到女主理想爱情的幻灭下,人性的执着


3

结束语:看似幸福婚姻下,人性的执着

《蟋蟀》的结尾写道:听见有只蟋蟀在我背后拼命地叫着。虽然是在地板下叫着,但位置就在我背部的正下方,所以,仿佛蟋蟀是在我的脊椎里叫着似的。我想把这小小的、幽幽的声音存放进我的脊椎里,一生不忘地活下去。

在世人看来,女主有点小题大做,这么好的有才华的又成名的丈夫,却要提出分手。谁还没有缺点呢。但有时候就是这样,有些缺点是可以容忍的,而有些缺点是无法容忍的。而女主丈夫的缺点是让女主“我”无法容忍的。

看清了丈夫的内在实质,让女主感到无比的羞愧,落寞。理想中的他,孤傲,不随波逐流,被世人所“抛弃”;而一旦成名,他同其他人一个样,甚至更俗。而这样的人,是女主内心不能接纳的。故而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分手,通过多次的强调,表明了女主的决心。

作者太宰治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他是家庭中的第6个儿子,他的父亲是一个多额纳的贵族议员,母亲体弱多病。他从小一直都是由叔母和保姆带大。

他渴望父母的爱,却一直都无法得到。这让他生活在孤寂的世界里,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人,更能看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看清楚那种因为利益关系而产生的冷漠、虚伪和庸俗。

在《人间失格》中他就提到了父亲的演讲,男佣人及其他人都表面上祝贺父亲演讲取得了成功,而在背后却说着完全相反的话。人与人之间互相欺骗,却又彼此相安无事,好像都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一样。

而这种欺骗,和人与人之间虚伪的关系,正是作者要批判的,同时要拒绝的。在《蟋蟀》中,看似是女主的执着,不愿意再同一个虚伪、庸俗、自私的人生活下去,而其实质也是作者的心声,坚决的抵制这种伪善、鄙俗的社会。同时也是作者在提醒自己,不要沉浸在其中,要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