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綜藝初心應該是“人”,而非慾望、流量和錢

從《演員的誕生》到《演員請就位》再到《演技派》,近些年來關於演員的演技類綜藝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了出來。

綜藝初心應該是“人”,而非慾望、流量和錢

“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樣子,要真敢的話就是所有來的人都演同樣的角色”,同樣的角色有不同的演繹形式作對比,才能讓觀眾更直觀地看到演技的差異。

綜藝初心應該是“人”,而非慾望、流量和錢

他並沒有將這個綜藝看成一場PK,而更多的是將它看作一個機會,這個節目中有他心儀的導演,在這位導演面前展現自我,得到點評與執導,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收穫。

綜藝初心應該是“人”,而非慾望、流量和錢

​ 梁靜與佟大為合作的《夏洛特煩惱》,喜劇嘗試的效果差強人意,甚至被當場質疑引發“演員應不應該走出舒適圈”的討論。 而在下一期,梁靜選擇的則是截然不同的表演風格,在看似極為“感人”的片段結尾,甚至一起同觀眾唱國歌,以希望達到最大程度的舞臺渲染力。 演技類綜藝從一開始便與電影元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節目嘗試著將許多電影的經典片段搬上舞臺,通過演員的現場表演呈現給觀眾不一樣的詮釋。

當前各大平臺都在生產演員綜藝節目,例如《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演技派》等等,劉天池認為演員綜藝是綜藝不是課堂,並不能展現演員演技;宋秉華談製作演員綜藝的初心是提升觀眾鑑賞水平,指出流量演員沒演技是全行業共同問題;李梅表示新一代年輕演員的心靈很脆弱,需要導演的扶持和指導;牛駿峰分享拍戲經驗,不懼出演負面角色被觀眾罵。

綜藝初心應該是“人”,而非慾望、流量和錢

演員綜藝的pk模式能展現演技嗎? 劉天池直言:“鍋,演員肯定不應該背。”她談到,首先表演這個藝術的特點就是綜合藝術門類,它離開誰都不行的,所以鍋演員肯定是不應該背的;

其次,演員要有自己的責任心,要把自己的鋒芒收起來,成為“躲在角色背後的王”;

最後,導演也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她說:“導演不應該凌駕於演員之上,導演和演員應該是師生、朋友關係。”導演就像一面鏡子,得親自告訴演員是行還是不行。 但秦昊,婁燁導演的愛將,多年養成的習慣,就是不能太追隨本能反應,抽離能夠釋放豐富的信息,讓電影觀眾沉浸到情緒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