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安陽市範粹墓出土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

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佔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

這些地區,是中國文化的根所在地。延續著中國瓷器的發展。

古城的安陽,在幾百年的戰亂中,仍然發展著。當時稱之為相州。戰爭繼續,生活同樣得繼續。瓷器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相州窯的窯火,或許,比戰爭之煙火更盛。

相州窯是北齊最大的瓷器生產基地。供給著富貴人的藝術品與貧窮人的生活品。

安陽市範粹墓出土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

相州窯生產

身為高官的範粹,主要享受於瓷器藝術品所帶來的心靈震憾。生亦如此,死亦如此。

1971年,安陽發現了範粹墓,從中出土了藝術品的白釉綠彩長頸瓶。

白釉綠彩長頸瓶高22釐米,口徑6.8釐米,底徑7釐米,侈口,細長頸,鼓腹,淺圈足,底部微凹,頸肩相交處有一道弦紋。器飾白釉,白釉泛青。腹部有翠綠斑駁,色彩鮮明。

相州窯生產的瓷器,釉色以青釉為主,青中帶綠、青中閃黃以及青灰、青褐等色。個別器物青色極淺已近白釉。當時的技術而言,不可能降低胎,釉中的鐵元素。便採用了施化妝土的辦法,使之更趨向於白瓷。

安陽市範粹墓出土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

白釉綠彩長頸瓶

白釉綠彩長頸瓶,明顯地有著化妝土的痕跡。化妝土美化胎面,起到增白效果的同時,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燒裂,又可填補坯胎氣孔。從化妝土的使用,可以得出當時人們在追求青變白,這不單純是顏色的追求。更多是對技術的要求。中國瓷器工匠一直沒有放棄青變白的過程,這個過程,即是中國化學的半部歷史。

白釉綠彩長頸瓶除了化妝土使用,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即是單色釉向多彩色釉的轉變。追求瓷器變白,與多色彩,不相矛盾。只有控制胎釉的白,才能燒製出更完美的彩色釉。瓷器延著這兩個大方向一直前進。直至到了清朝,才可以隨心所欲。

安陽市範粹墓出土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

相州窯生產

白釉綠彩長頸瓶的燒製成功,為唐朝的三彩準備好的技術上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