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徕卡相机为什么这么贵?

丿Seduce-希丶


先直接回答题主的问题,然后详细分析。

1.不是所有的徕卡相机都贵,“松徕”相机不贵

2.徕卡相机的红色可乐标价值连城,品牌溢价高~

3.徕卡相机的德国工厂制造成本很高(原材料、人力、工艺)


首先我们先来一起看看,徕卡相机都有哪些系列,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价格到底怎么个贵法?

1.Leica

S系列中画幅相机

Leica S是徕卡于2012年9月推出的中画幅数码相机,英文名是Leica S-system,这是一款所谓“120画幅”的数码相机。

如今的S系列已经进化到Leica S3,在2019年发售。拥有6400万像素的CMOS,支持中画幅4K视频,感光度可以支持高达50000.

Leica S的镜头焦段是24-180mm,实际效果可以参考官方的样片。

Leica S3在国内似乎还没有开卖,但是此前S2和S2-P的价格都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所以S3的价格肯定不会低于这个价格~ 当然,好马配好鞍,Leica S系列的镜头也是动辄数万元甚至更高的奢侈镜头

无论从价格还是性能来看,Leica S3针对的都是高端市场,也就是面向专业摄影师,或是土豪摄影玩家~

2.Leica

SL系列全画幅无反数码相机

随着Sony带来的无反相机(微单)革命,并不追逐潮流的徕卡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市场压力。

2015年,徕卡终于推出了期待已久的全画幅无反数码相机。

Leica SL相机的像素只有2400万,最高高感支持50000,跟Sony的全画幅无反旗舰机比起来有点逊色。

当然,一个可乐标似乎就让人忽略了这一切。

其实Leica SL的整体性能还是很NB的,比如支持4k 30fps的视频拍摄能力,支持11fps的高速连拍,49点对焦系统,防尘防滴机身,以及由整块铝块切削而出的坚固材质。

此外,它还有一项当时的”世界第一“,那就是高达440万像素60fps更新率的EVF取景器。再加上支持双SD卡和Wifi,USB3.0,是一款非常全面的机型。

而且,据说性能更加卓越的leica SL2将在2019年的夏季发布~

下面是Leica SL拍摄的官方样片。

Leica SL的价格在某东上是4.6万左右(机身),相比Sony/佳能/尼康的旗舰全画幅微单机型肯定是要贵上不少的~


3.Leica

CL/TL/X-U系列APS-C画幅无反数码相机

标志性的徕卡CL继承了徕卡的传统,与徕卡TL2的未来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连同丰富的T L镜头群组合,共同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基石。

要我个人选,肯定是未来感十足的Leica TL系列了。


leica TL2在某东上的报价是1.25W元人民币左右(单机身),Leica CL的报价则在2W左右(机身)。相比Sony 的a6000系列,真的又是乘以一个数字系数的概念~

此外,小众的徕卡还有一个在自身品牌中都很小众的X-U系列,可以用于水下拍摄,是一款三防运动相机。虽然只有1600万像素的CMOS传感器,但是三防的X-U系列还是报价2.5w起~

4.Leica

Q系列

在支持自动对焦的徕卡系列相机中,Leica Q系列可谓最受摄影爱好者的欢迎,甚至可以说是徕卡相机中最为畅销的一款(包括Leica M经典系列)。

如今它的最新系列是2019年新推出的Leica Q2,从各项参数和实际体验来看,是接近于完美的街拍神器。

Leica Q2的机身重量是637g,焦距28mm ,光圈f/1.7,4730万像素的全画幅CMOS传感器,画质极佳。

可以这么说,如果Q2的焦距是35mm,那Sony的大黑卡系列就可以彻底退出市场了。

当然,在某东上Leica Q2的价格高达4.5W元左右,而与之对垒的Sony RX1R2价格则在2.5W元左右。

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Leica Q2!

5.Leica

M系列

最经典的徕卡相机系列,没有之一。

虽然不支持自动对焦是个致命伤,而且最新的Leica M10甚至砍掉了视频拍摄功能,但徕卡M仍然是所有摄影爱好者心中最为正统的徕卡相机。

当然,其价格也很”正统“,某东上的机身价格在5.5w元左右~

随便一个经典镜头也是好几万的样子,就问你怕不怕?

6.徕卡便携系列相机(D-LUX/C-LUX/V-LUX)

敲黑板,重点来了,如果你想买到带有可乐标,但是价格在万元以下的徕卡相机,就关注这个系列吧~

如果江湖传言没有错误的话,以上系列的徕卡相机其实被业内玩家成为”松徕相机“。这是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在松下的代工厂里面生产的~

7.华为和松下合作的拍照手机

这个,就不算徕卡相机了吧~


好了,了解了徕卡相机的种类和价格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徕卡相机为什么这么贵?

1.不是所有的徕卡相机都贵

”松徕”系列相机都不算太贵,价格都在万元以下。


2.徕卡相机的红色可乐标价值连城,品牌溢价高~

徕卡有个必杀技,那就是每当销量下滑,或是关注率下降的时候,就推出个“典藏版”,“纪念版”之类的~

但如果是Sony/佳能/尼康这么搞,恐怕没有多少用户会吃这一套。

从徕卡相机诞生以来,Leica已经成了摄影界的Top品牌,比哈苏这些都要让人觉得“血统”尊重。

所以,哪怕是“松徕”系列的代工贴牌相机,也会比完全相同配置的松下同系列相机贵上接近一倍~


3.徕卡相机的德国工厂制造成本很高

在Leica M9发布之前,《连线》杂志曾经走访了位于德国索姆的徕卡相机制造工厂,给大家分享了徕卡制造相机的全过程。


在风光秀丽的德国索姆,很多参与制造装配徕卡相机的员工都已经为公司工作了及时年之久。比如参与了M9研发的Stefan Daniels,从15岁开始就用徕卡相机拍照,在徕卡工作室还取得了技术工程师的学位。

与崇尚电子化、自动化的Sony/佳能/尼康相比,徕卡相机的很多制作过程需要人工参与,特别是光学部件更是如此。

而一个经验丰富的产线工人在徕卡拥有很高的地位,当然工资待遇也没法跟标准流水线的工人相提并论。


徕卡的工作人员会对每一台相机进行极其严格的检测,包括快门计时,测距仪,对焦系统,感光元件等。


举例而言,徕卡要求从取景器中所看到的景物和通过镜头捕捉到的突破之间的对焦误差不能超过0.0001毫米~

在徕卡的装配车间中,装配一台相机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35个人工作8小时。

由于任何一点小灰尘进入相机内部都会造成大问题,所以徕卡的员工必须带发罩,穿防静电的鞋,还有无尘服。

某些客户会对自己的相机有定制要求,比如这台定制的徕卡M7,外表面覆盖着鸵鸟皮。

徕卡的定制相机允许用户选择相机的外饰,包括相机成品、按钮或皮套的颜色,甚至是取景器的放大率和明线的位置~

这种极其个性化的定制显然不会是免费的,也不可能便宜。

如同巨大的药品般的玻璃毛坯,会被研磨抛光为徕卡的经典f/1.4镜头

徕卡会根据玻璃的纯度、可用性和价格向全球玻璃生产商进行采购,显然所采购的部件成本都不会低。

徕卡镜头打磨的误差要求是1/2000毫米,比人类的头发还要细1000倍~

徕卡的镜头根据型号不同,有可能覆盖最多43种图层,每一层都会用于提高成像质量,矫正色差或其它误差。

同样以工作严谨和追求细节闻名全球,在看完徕卡相机的德国工厂记录之后,你会得出一个结论:

论严谨,论追求品质,日本比德国还差得太远~

除了可乐标,德国工厂本身对品质的要求会远远高于日本的松下代工工厂。

最后放上一段徕卡官方的如何制造M10相机的视频,供大家参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80e80006d00fc7328fb9\

头号果粉


徕卡相机,分为三种:1,徕卡自己生产的相机或者镜头。2,徕卡与松下合作的相机或者镜头。3,徕卡与华为合作的拍照手机。


徕卡生产的徕卡,真心是蛮不错的了,质量和工艺,对得起这个价格和品牌


具体解析一下:


1,徕卡自己生产的相机或者镜头。

早期,徕卡就是追求的世界第一,为了这个世界第一,徕卡,或者说德国的照相机厂商和光学厂商,是不会为了质量而妥协价格的。

这个就导致,德国的东西虽然好,但是价格贵。

这个徕卡相机或者徕卡镜头贵,是一开始就贵的。并不是因为有了品牌,所以才贵的。

这个因果关系或者说先后关系,一定要搞清楚先。


正是因为德国货的性价比太低,所以日本货才有机会的。

日本人以80-90%的德国质量,但是可能不到50%的德国价格,席卷了全世界。

以至于,在1960年代之后,日本取代了德国成为了世界的照相机及摄影镜头的世界第一地位。


1980年代,德国人在民用的照相机和摄影镜头市场方面,甚至一度非常窘迫和难过,德国徕卡也甚至一度濒临倒闭。

在同类厂商中,德国徕卡算是非常幸运的了,居然活到了现在。

但是,徕卡既然活着,就要养活自己,当然也要养活德国工人了。

以目前的徕卡公司的经营情况来说,虽然说看似徕卡的东西贵,但是徕卡的总销售规模并不大,利润规模也并不大,应该说,是远远不能和松下公司或者华为公司相比的了。


再说呢,现在只要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基本上不会是白菜价便宜货啊!

你要买个光学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买个如此牛的logo,你不花钱怎么可以呢?

如果大家都不愿意花这个钱,徕卡也只有关门大吉啊。


2,徕卡与松下合作的相机或者镜头


应该说,徕卡是大力提升了松下的水平。

松下的徕卡镜头,是公认的有徕卡精髓的镜头。

但是,松下把徕卡镜头给贱卖了,是真的贱卖了。和索尼对比一下,大家应该就很容易得出结论了。

然后,徕卡也有松下版本的相机和镜头,其售价,怎么说呢?看看索尼黑卡6的价格,或者看看其他索尼蔡司合作的东西,你就知道,其实松下版本的徕卡,真心不算贵了。


松下的徕卡,价格真的贵嘛?要和竞争对手相比了,你就会觉得,真心不算贵了啊


另外,我一直都不太喜欢索尼和蔡司的组合,是的,是一贯的不喜欢,这个没有办法,纯属个人的口味,就好比有人不喜欢吃麻辣,有人喜欢吃麻辣。

松下和徕卡的组合,确实是很好的一个组合。

至于价格,真心是良心价。


3,徕卡与华为的合作

一开始,我也觉得只是华为的一个噱头。

不过,事实证明,德国人是真的德国人,一贯的严谨和认真,并没有放任华为胡作非为。

华为的徕卡,也是真正得了真传或者说继承呢精髓的徕卡。


从目前来说,基本上,手机摄影,我最佩服的只有苹果和华为,千真万确。


光线摄影学院


德国的工业产品都以做工精致,可靠,相机的机械部件基本上只要保养得宜,基本上可用一辈子。

我曾经在桂林的一家介绍中共革命时期的通讯联络站,博物馆的当时的徕卡相机和现在的徕卡m的系列的相机,哎机械部份和外形几乎是一模一样。那台机是1921年,由此可见徕卡旁轴的相机的设计,在很早的时候就一基本上稳定下来而且很少更改。旁轴135相机几乎就是徕卡的标志

日本的光学产业,基本是在二战后,由日本光学仪器公司也就是尼康开始了整个光学产品的研发和创造。有意思的是日本人第一台旁轴相机的设计外形几乎和徕卡相机是一模一样的,这一台相机是由尼康和佳能联合研制取名叫观音。(佳能设计机身尼康设计镜头)由于造型和莱卡相机的造型太过相似而被莱卡公司控告侵权,(工业产品都是从模仿到创新)日本从20世纪初到中期,许多工业产品都是模仿山寨西方,这台机子生产了800多台就被下架了,可见徕卡相机在135旁轴相机的江湖地位。

但徕卡真正贵的在于它对镜片材料的要求,徕卡镜头的镜片玻璃选材要求非常严格,而且必在徕卡加拿大收购的一些山洞仓库里面保存十年以上。等镜胚的质量稳定后,才开模做镜,所以真正原生的莱卡镜头产量极低,莱卡的镜头设计体积小,但是居然拥有大光圈。还有在光线底下的反差反差过度锐利,平滑,即使你是直出的黑白照片都有极其丰富的影调和表现细节。

而日系厂商的产品,以相机的自动化功能多迭代频繁,镜头的产量高来进行差异竞争,镜片的开模做镜的周期也大多在三年左右,许多镜片组的非关键镜片都使用聚树脂纤维镜片来替代减低成本,但是镜片的耐用性和成像质量就不如徕卡了。

徕卡是一机一镜几乎可以用一辈子的理念来生产相机镜头。甚至可以传下去,而现在打徕卡认证标志的松下相机,华为手机不过是由徕卡公司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研发,调色,搞一些所谓的德味玄学,让向往又用不起徕卡的人过一下瘾,真正体验徕卡光学的魅力,只有拥有一台徕卡m相机加原生镜头才能感受,当然你也可以用索尼大法微单转接!总之对于热爱摄影的人,今天是幸福的,中国摄影配件厂商的崛起,大大降低了摄影的门槛成本,日本电子光学的普及让大家方便摄影,而曾经如神一般存在的顶级品牌厂家徕卡,在现在国际竞争中,慢慢的也低下了它高傲的头,生产了一些入门版本的廉价相机,国人收入的增加,也让许多人可以轻松的拥抱徕卡,感受它的光学魅力,反正摄影是一种让人发现美体会美的艺术,器材手段没有绝对,不要纠结。

所以徕卡贵,是有其道理的。


蒙蒙123499906


嗯,这个问题貌似之前很多人提过,不过因为我以前在公众号(君峰徕卡)上也写过很多类似的文章,所以不妨搬运过来回答一下吧。


之前 iPhone X 发布,近万元的价格引起一片争议,摄影圈内则不动声色地扔出一张图,让很多圈外人惊诧不已:这是什么镜头,为什么那么贵?!


众多周知,Leica Noctilux-M 50mm f/0.95 ASPH.是目前徕卡的最大光圈镜头,它也远不止是徕卡的一个产品,更是代表了徕卡镜头的最高光学品质。


徕卡相机镜头设计总监彼得·卡伯,同时也是50/0.95的总设计师



以前小编给大家分享过徕卡镜头的制作过程,其实这则视频就是用来说明 “Leica 为什么这么贵”,比如下面这张视频截图上的文字写的 “100种不同种类的光学玻璃”


别看是小小一片玻璃,其实光是玻璃镜片本身的原料就已经是难上加难的高科技工业。


以 Leica 镜头来说,里面使用的镜片光是玻璃配方就有超过百种(还有一些以前用过,现在已经停产的),在经过配方融解、混合、凝固之后,还必须经过非常长时间的「退火」,也就是让玻璃从融解高温降到能用手拿的程度。


限量特别版50/0.95


由于玻璃退火速度越慢越能提高镜片的折射率,因此 Leica 的玻璃退火需要六周,差不多是每小时降温一度。这不仅意味着做一颗镜头要很久(约五十二周),再加上Leica坚持不用化学药剂帮助玻璃融解、精密控温等,直接造成 Leica 镜头成本与售价暴涨。

这也是为什么一枚夜神能卖到8万,正是成本过高所致。



既然对玻璃质量那么在意,那么严格检查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Leica 宣称这些玻璃将接受老经验技师的 60 项检查,不过请不要以为都是像上图这样用肉眼检查,当然还会配合各种不同的仪器来检查玻璃的质量,毕竟 Leica 镜头都那么贵。


拆镜头时看到的蓝色或绿色胶质,就是避免螺丝松脱用的


在确认玻璃质量符合要求之后,经过精密的电脑控制器材打磨、抛光,才能制作出 Leica 镜头的粗胚,之后再经过镀膜、边缘处理、胶合之后才能组装成镜头。



你可以看到镜头上有个英文 “ASPH” ,意思是非球面镜片抛光,根据 Leica 的说法,非球面镜片制造是一开始 Leica 独家开发的技术。



完成抛光之后,镜片才会呈现晶莹剔透的外观。上图是镜片正在超声波洗净机里面清洁,这是为了稍后的镀膜作准备,避免在打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影响镀膜质量。



在视频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步骤:「帮镜片的边缘上黑漆」


视频上并没有详细说明是干嘛用的,不过老师傅说,这是用来避免镜片内反射与镜筒反光。

镜筒内部涂黑可以防止光线进入后发生反射造成照片上出现鬼影。这个黑漆原厂使用的都是独家配方的墨水,绝对不是自己拿个黑色油笔涂一涂就能了事的!



镜片完成之后还要再经过一次测试,这部分除了用仪器测试之外,也要经过肉眼测试才能完成。

不过想想徕卡镜头在二战时期的镜头到今天依旧相当有竞争力,天晓得在那个没有电脑的时代是怎么做出来的…



Leica镜头外壳都是金属制造+CNC刻印,这点是 Leica 与日系镜头最大的不同之处。

很多人都会以为制造镜头只有镜片属于精密工业,但实际上镜筒制造的精密度要求并不亚于镜片!


Leica SL+M-50/0.95


根据知名 Leica 图鉴作者 Erwin Puts 的书中所述,Leica 某些镜头的全对焦行程只让内部镜片前后移动0.75mm,足见镜筒制造工艺的重要。

完成镜筒之后,还要经过电镀、烤漆等工序才能打造出我们常见的银色/黑色镜筒。


镜筒组装起来之后就像上图这样,是一种一筒套一筒的复杂结构。不要小看镜片结构,每收一级光圈,镜片玻璃配方和结构都要重新设计,而且困难呈指数式增长


NOCTILUX 能收到 F0.95,天知道做一枚这样的镜头得费多少功夫。




最后就是镜头组装啦!Leica镜头到今天还是手工组装(所以做一颗平均要52周),想想看,如果镜头便宜到只要两三千就能买到,全手工组装怎么可能划得来?



适当的转移产地、降低劳动成本、引进自动化机械、简化镜片生产(例如塑料镜片)等都是现在很多镜头制造厂的必修课,但这也是徕卡镜头不同于其他镜头之处,因为比起成像,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更是镜头本身的质量啊!


一颗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镜头对我们来说的满足感才是最高的~

如果说徕卡只是卖情怀,那么光凭情怀就能卖这么贵,为什么其他相机厂商不这么干?单纯靠情怀又能支撑多久?

我想,答案尽在这支镜头中。


君峰影像


产品贵,是因为附加在产品上面的品牌文化和价值也需要买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a30000211b22bf04cc\

水哥布绘画


品牌,性能,配置有不同价位。


凌風小林


因为徕卡现在是卖给有钱人,不是摄影民工,高手在民间,买徕卡的大部分不懂摄影。



arrizo艾瑞泽旗舰店


徕卡以后和蔡司一样,提供优质镜头就可以了。买徕卡镜头配其它机身组合最好。


敬守尊安


这个道理就是劳力士和卡西欧对比一样的,论性能卡西欧完胜劳力士啊……


右脚吊射


不贵不贵。一万买一胶片M机身加一镜头。可以玩十年以上。比如M2机身加50/2.8或Summitar 5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