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么预防水稻倒伏?

老实巴交乡里人


水稻倒伏现象多发生在中晚稻,有时在寒潮大风天气之后,一些中晚稻田就一丘丘的全倒了!有时这样的田就没有什么产量,甚至绝收了!早稻的倒伏现象极少,除非是那些被虫害伤得严重的,或者已经因病害死亡的,也可能倒伏。

要预防水稻倒伏,需要考虑的方面较多。

一、水稻抗倒伏品种的选择。这可以说是最基础和关键性的,如果品种选择不好,特别是中晚稻,茎秆纤细,弱不禁风,一旦在齐穗后遇风就会应声而倒!这在晚稻的迟熟品种尤为关键,因为晚稻的迟熟品种基本上都会遇上一次寒潮大风天气。

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如果水稻被病虫害危害过,则很可能禾苗的长势和健壮度都会受到影响。就像人一样,一旦遭受一次大的病,身体多少就会弱很多,抵抗力也会下降,一有天气变化,又会伤风感冒。所以,避免水稻生长期间病虫害的爆发,不仅关系到成苗率、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与产量息息相关的方面,还一个就是能有一个健壮的植株来对抗可能出现的寒潮大风。

三、水稻水肥的管理。种植水稻的农民都有经验,有个口诀:干长根,湿长芽。干湿交替是育好禾苗的关键。及时晒田能够使水稻根深扎泥土,有了强劲的根系,就像大厦有了扎实的基础,能够更好地让禾苗抵抗寒潮大风天气。

而施好肥的目的也是促进水稻植株有个好的身体素质,这个科学合理施肥就很关键,既要保证各时期水稻对各营养成分的需要,搭配好氮磷钾的比例和各微量元素的供给,同时又不能失衡和过量。例如氮素过多容易引起禾苗疯长,也就容易造成倒伏;例如促进对硅元素的吸收,能有效增强稻株的坚实度,抗倒伏能力就增强。

四、水稻种植的合理密植。不论是采用移栽,抛秧还是直播,要根据科学的原则来确定单位面积的苗数,进行合理的密植。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植株过密,一是稻田通风透光条件不行,容易滋生病虫害;二是争养分,容易造成弱苗,人们如果生两胞胎甚至多胞胎,总会比只生一个的要瘦弱些就是这个道理,也是造成倒伏的诱因。

五、水稻种植时期和田间管理。每个品种的生育期不一样,同时还受光照、积温等影响,这就要根据已经获得的数据资料来科学合理安排茬数、播种期、移栽期等,同时配合好田间管理,让水稻健壮生长,同时能够避开寒潮大风天气就完成收割是最安全的;但像水稻晚稻的中迟熟很难躲得过一次寒潮,那么就要考虑设计周全,让水稻抽穗这样的关键期躲过寒潮;在寒潮大风发生前大田经过了晒田促扎深根等措施都是能保证水稻防止倒伏的有效措施,所以中晚稻中、后期开沟沥水比较关键。

欢迎不同意见留言讨论和补充。感谢您的关注、点赞、收藏和转发!


原生态乡村


大部分种植户都多多少少遇到过水稻倒伏的状况,水稻倒伏的原因也比较多,水稻的品种和管理不得当都可能导致水稻倒伏,一般倒伏有根倒和茎倒两种倒伏情况,根倒是根部没有发育好,支撑不住上面的水稻,有一点风雨可能就会发生倒伏。茎倒是茎不强壮,也会造成倒伏。

水稻倒伏原因

1、水稻插秧时插的比较浅,没有深到地下,支撑力比较差而导致的倒伏。

2、插秧的时候太密集,导致光照不好,同时通风也不好,所以茎秆发育不良,容易导致倒伏。

3、施的氮肥比较多,导致叶片太大,会挡住下面的阳光,导致茎秆发育不好。还有浇灌的水太多,影响根部的生长发育,容易倒伏。

4、品种不行,品种没有抗倒伏的基因,这个比较关键,选品种时最好选择抗倒伏的品种。管理不好容易引发病虫来袭,一些病虫会导致水稻发育不良,造成倒伏。

5、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比如大雨大风,都容易造成水稻倒伏。

预防倒伏需要采取的措施

1、要挑选优质的品种,选一些产量高的,有抗倒伏基因的水稻。

2、要学会培育出壮秧,前面我的回答里有提到过如何培育壮秧,要学会管理。

3、种植密度要控制好,密度得当的标准是不影响通风和光照,这样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

4、不要用太多的氮肥,适当的施一些有机肥。另外控制稻田的水量,不要太多,导致一直淹着根部,影响根部发育。

5、要细心管理,及时发现病虫并清理病虫。

结语:按以上说的做,一般都是可以预防倒伏的,但是如果已经发生了倒伏,还是有一些补救的措施的,比如排净稻田水分,保证通风。发现病虫害可以用一些相应的治虫药来去除病虫。还可以给施加一些有机肥,至于具体如何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小白的vlog


水稻倒伏的类型

1、根倒

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扎根浅而不稳,缺乏支持力,稍受风雨浸蚀,就发生平地倒伏;

2、茎倒

由于茎秆不壮,负担不起上部重量,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水稻倒伏的原因

1、品种不抗倒

植株节间短,茎杆粗壮,叶片直立,剑叶短以及根系发达的品种就不易倒伏,反之则为以倒伏品种。种植倒伏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关键。

2、栽植密度不合理

每亩栽插穴(蔸)数过多或每穴中秧苗株数过多,严重影响水稻的通风透光性,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植株生长细弱,基部节间增长,就容易招致倒伏。

3、肥水管理不到位

片面重施氮肥,使植株生长过旺,封行过早拔节长,穗期叶面积过大,造成倒伏;长期深灌水,造成茎杆基部节间徒长,下部叶片早死,根系发育不良而倒伏。

4、病虫危害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茎杆组织被破坏,也容易造成倒伏。

防治措施

1、选用耐肥抗倒品种

如选用半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直立的耐肥品种。

2、加强水肥管理

适量施用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少量施用硅肥等微肥;浅水勤灌,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应实行浅湿间歇灌溉的方法,在孕穗期水层可适当加深,抽穗后则继续保持浅水层勤灌。

3、合理密植

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可防止群体密度过大,通风透光良好,茎叶组织老健,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可增强茎秆的抗倒能力。

4、适时晒田

晒田是防止水稻倒伏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在水稻分蘖末期要进行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使稻苗达到健生稳长。

5、及时防除病虫害

保护茎秆的抗倒性能不受病虫害破坏或者尽力降低茎秆的受害程度。


专注农业E辈子


水稻倒伏,不仅会带来收割难度,也造成一定的减产。所以说,预防水稻倒伏,也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措施。


亮仔也种植了水稻,今年对于水稻倒伏方面,预防措施表现的也不错,在生育后期遇台风,在大风大雨的攻击下,基本上没有出现倒伏。我的防治措施主要表现为:

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当地种植且抗倒伏的品种,这个要综合考虑,既要做到适宜当地种植,也要具有抗倒伏能力及满足高产能力。我们一般是选择二至三个这样的品种,以减少不利年份带来更多损失。

2、整理好田面:在耕好耙平的基础上,把有坑洼的地方填平,使整个田面保持水平平整,在需要排水的时候能及时排出,以免积水造成倒伏。特别直播的水稻,田面得不到平整,田里积水,前期撒种在上面,不利于成活,后期扎根不稳,容易发生倒伏。

3、肥水运作好:在施好底肥的基础上,及早施好分蘖肥,适时施好穗肥。分蘖肥促进发棵,及早形成壮苗。穗肥保花护颖,使整个营养供需得以平衡,易形成壮杆,有利于抗倒伏。

在分蘖末期,适时搁田,促根生长,使田面干裂不下陷,后期排水适时收割时,能及早使田面干燥,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不易倒伏。后期排水,要根据天气情况,如果雨水多,就要提早排水,以免田间湿度大,而发生倒伏。

4、病虫草害的防治:病虫害能削弱水稻的生长能力,不利于高产,也易发生倒伏。所以,在病虫发生期,结合当地农技部门公布的防治时间,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适时防治。

草害也是造成倒伏的重要因素,不仅争肥争水,也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根据杂草发生规律和时间,及早进行防治。一般来说,人工插秧在管理好水层的情况下,一次封闭除草就可以了。而直播,除了封闭除草,还要进行苗期除草。具体防治时间和防治用药,前面的回答都己经讲过,这里就不阐述了。

5、叶面肥的喷施:今年我的水稻倒伏情况良好,在做好上面4点的基础上,就是喷施了叶面肥。叶面肥主要是磷钾肥和微肥,当然也可以用芸苔素内脂,在破口期和灌浆期,按照规定用量兑水,进行均匀喷施就可以了。对于肥力高,长势好的稻田,不要进行叶面肥喷施,防止叶面指数过大,而易引起倒伏。但可以使用芸苔素内脂进行调节,实现一定量的增产。

按照以上操作,我的大部分稻田都没有发生倒伏,个别田块由于田面不平整积水,有少量倒伏,可以忽略不计。但有处稻田,田面也很干燥,病虫害防治也是最佳期,结果大面积发生倒伏,病害发生也很严重。其发生倒伏原因,主要还是病害发生严重所导致。由于这片稻田一直病害发生严重,药物防治起不到好的效果,只有通过清理田间病菌,改善田间环境。现在提倡秸秆还田,不能焚烧,只能通过冬前深翻,防止病菌越冬继续危害。

以上是我今年一年种植的总结,每年种植每年总结,每年会有一些变故,如有回答不到位的,还请及时补充和更正,谢谢!


亮仔为农


如何预防水稻倒伏?水稻倒伏的情况一般是大风大雨天气引起的。

预防水稻倒伏其实并不复杂,有经验的农民一般都知道怎么预防水稻倒伏。预防水稻倒伏最好从选择水稻品种开始,选择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的杂交水稻品种很重要,根系发达的杂交水稻,扎根深,茎杠不会很高,粗壮,不容易被风刮倒,结实率高,谷粒饱满,产量高。


选用人工插秧或者用插秧机插秧,入泥层深一点,比起抛秧来说,不容易被大风大雨刮倒,抗倒伏强一些。抛秧只是秧苗散落在稻田泥巴表面,根系浅,抗倒伏性差一点。


预防水稻倒伏,施肥是最关键,最好撒施氮磷钾比例合适的复合肥,不要过量使用尿素,如果尿素撒施过多,会引起水稻疯长过高,茎叶过于茂盛,不但容易引起病虫害,还容易被大风大雨刮倒,抗倒伏性差。



容易被大风大雨刮倒的稻田,撒施底肥或者追肥的时候最好多施一点钾肥,或者撒施比例适当的复合肥,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但不是不用氮肥,是适量减少氮肥使用量。


在水稻最后两次打药的时候,搭配叶面肥一起喷施下去,比如使用抗倒伏谷粒饱或者磷酸二氢钾,不但能增产,还有抗倒伏作用。


村野辉哥


在农村,在水稻快收割前,会出现水稻大面积的倒伏,让水稻收成受到影响,籽粒不饱满造成减产,让水稻难于收割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预防水稻倒伏呢?

怎么预防水稻倒伏?

1、造成水稻倒伏的原因。

①遇到大的暴风雨造成倒伏,。

在水稻快成熟时,遇到大的暴风雨,风吹雨打,让水稻折断造成倒伏。

②密度过大造成倒伏。

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密度过大,让水稻营养不均衡,缺乏营养,也会让水稻造成倒伏。

③病虫害造成倒伏。

水稻最容易发生的就是稻飞虱和稻瘟病的危害,对水稻的危害最大,如果水稻发生了稻飞虱和稻瘟病等病虫害危害,也会造成水稻倒伏。

2、怎么预防水稻倒伏。

① 选择抗倒伏的品种。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抗倒伏品种,选择根系发达品种,这样从第一关就要选择水稻抗倒伏品种,预防水稻倒伏。

② 合理密植。

在插秧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和土壤肥力与供肥水平来选择水稻的种植密度,过密了容易造成倒伏,种植密度过希了,不利于增产。

③ 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在水稻种植中,要防止做好水稻的稻瘟病,水稻的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④ 做好水肥管理。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要让水田干着水,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这样能有效预防水稻的倒伏。

总结

预防水稻倒伏,首先就是要选择抗倒伏品种,合理进行施植密度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希,平稳进行施肥,保持水田有水,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水稻倒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如果有不妥的地方可以交流讨论,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我。

以文温暖三农


水稻倒伏也是水稻生产过程经常遇到的现象。不过,在清江鹤的记忆中,农村盛行种植高杆水稻品种那几年,水稻倒伏几乎成为常态,自农村推广矮杆水稻以后,倒伏者少之又少,特殊年份如遭遇洪水等这种降水量比较大的年份,倒伏现象也存在。但相比"高八寸"那个时代,水稻倒伏现象几乎忽略不计。



水稻倒伏据相关的文献资料显示,与水稻的茎节长短有关。水稻节间长的品种易倒伏,短的茎节水稻品种不容易倒伏。

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水稻的茎节是园的。其实不是。水稻的茎节是呈扁园形的。扁圆形的直立性没有园形物的直立性强。于是水稻专家们就弄了一个扁平率来表示水稻品种的倒伏性。长茎轴的倒伏率高于短茎轴的倒伏率。



说得通俗直白一点就是同等茎杆粗状的水稻茎秆,节间长的比节间短的易倒伏。因此,我们在选择水稻品种时,根据以往年度的种植经验和资料显示,要选茎杆粗且相对比较短的品种,从品种的抗不抗倒这个生物学基本特征上做好抗倒基础工作。

其实就是合理密植,增强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密植可以高产。这有点想当然。农村有句俗语叫稀三挑,密六箩。可见密植并不见好。



然后就是做好田间土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水稻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抗倒伏性。

最后就是根据田间水稻植株生长情况,确有必要喷施植调剂对水稻进行矮化时,还必须根据产品的相关要求,对水稻喷施一定浓度的植调剂。

如百分之二十五的多效唑,百分之五的烯效唑等。于水稻拔节时喷施,仿倒伏的效果十分优异。


清江鹤


这几天有农友发来图片,水稻倒伏了,损失较大,初步判定是稻飞虱爆发引起的倒伏,水稻后期倒伏,对于水稻产量来说影响较大,也影响收割操作,下面农农老师来谈谈水稻后期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水稻倒伏原因

稻飞虱暴发引起倒伏

水稻后期褐飞虱大发生,2-3天内就可以导致水稻倒伏,特别是当前“晚秋不凉”的时候,稻飞虱发生概率较大,对于稻飞虱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出现虫情时及时防治是关键。

二化螟引起的倒伏

以往很少见二化螟导致的水稻倒伏,但这几年在江西、湖南等地都有出现二化螟造成的水稻倒伏现象,水稻二化螟防治应该抓住孕穗期和破口期的预防工作,这样后期才能有效预防。

不良天气引起的倒伏

台风、大风等天气容易导致一些病虫害较多,不抗倒伏等品种倒伏,不良天气引起的倒伏较为常见。

二、水稻倒伏预防措施

选择抗倒伏品种

对于沿海或者海风较大区域,选择抗倒伏品种较为关键,一些高杆品种比较容易倒伏,选择时需谨慎。

合理施肥

水稻贪青是倒伏的重要原因,贪青不仅病虫害较多,而且茎秆更容易倒伏,建议农友合理施用氮肥,后期从孕穗期到灌浆期,喷施2-3次磷钾源库等肥料,促进水稻茎秆叶片老熟,增加节间韧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前期施用硅肥有利于减少水稻倒伏。

及时防治病虫害

重点是稻飞虱的预防,稻飞虱预防建议从孕穗期起就要重视,可以预防药剂是呋虫胺、烯啶吡蚜酮等,钻心虫等预防建议施药四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

结束语

水稻倒伏是一个综合性的原因,我们在预防倒伏时,不仅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同时也要关注合理施肥,这样才有效减少倒伏造成损失。


农农老师


我是乡村小岳,我来答

水稻倒伏是最令稻农头痛的事,倒伏之后多数稻谷会发芽,虽然会有一点收成,但也就意味着一年的辛苦努力有点白费了!据我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水稻倒伏主要与种子的好坏、施肥过多、自然灾害有直接关系!我把我的经验与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1、购买的种子是否优良?是否有超强的抗倒伏能力?记得有一年,我购买的种子是湖南培育的超级稻,稻杆明显比别人家粗一些!还高出10公分,感觉有点像高粱一样!这一年雨水特别多!风也大!还没出穗之前,大家的都没倒伏!等到稻谷成熟时,我们沟里三分之二的都倒了!就我家及少数两家的没有倒!雨水多又不好收割!好多都长了芽,怪可惜的!所以种子的好坏?抗倒伏能力好不好?特别重要!不然一年的努力泡汤了!所以选种子很重要!不仅要选优良的!而且还要选抗倒伏力强的!


2、施肥是不是不科学?有没有施得过多?我有个邻居,种稻子喜欢偷懒!我家一般每亩农家肥1500斤、氮肥最多20斤、、磷肥30斤、锌钾肥10斤,而他一般不用农家肥!直接氮肥60斤、磷肥100斤、锌钾肥20斤,这样是很省事!但是每一年稻谷成熟时,十次有九次都倒伏!后来他向我父亲请教,肥料减少三分之一,就很少倒伏了!所以一定要科学施肥!少了不好!多了也会坏事!才能减少倒伏!

3、除了以上两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气的好坏?这种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插秧的时侯尽量保持行距通风畅通!也会减少倒伏的发生。


综上所述!要想避免减少倒伏,一要购买抗倒伏的优良种子、二要科学合理施肥、三要保持秧苗通风畅通,就能有效预防倒伏的发生。


地摊老赵


水稻是我国的三大主粮品种之一,从南到北都有种植,2019年水稻的种植面积为4.45亿亩,高于小麦的播种面积3.56亿亩。虽然近年来水稻的产量呈现增长的态势,但各地的种植户也出现一些其他问题,比如病虫害出现较多,另外就是倒伏,稻田中一旦有倒伏现象,给收割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是临近成熟期出现倒伏,还容易出现部分稻谷发芽的现象,对稻谷品质有较大影响。

正常情况下,种植水稻亩产量可达1000—1200斤,如果稻田中倒伏的面积超过25%,那么水稻产量会减少10—20%,当然如果是少量的倒伏,对总产量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对于种植户来说,肯定是不希望出现倒伏的,那么哪些情况会引起水稻倒伏呢?微尘微视界认为主要跟以下4个因素有关。



一、品种选择不当

种植水稻想要获得高产,除了稻田肥力、光照、日常管理等因素之外,还与水稻的品种有很大关系,有的品种本身抗倒伏能力较弱,再加上其他因素,容易使得水稻出现倒伏。当前国内的水稻品种有成百上千个,一旦种植户没有选对品种,出现倒伏只是其中一种异常情况,还可能出现病虫害较多,甚至结穗偏少,导致最终的产量受到影响。还有的种植户贪图便宜,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买了一些过期,或者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种植的品种,出芽率偏低,水稻的长势也不太理想,弱小苗较多,后期也是容易出现倒伏的。

二、稻田耕作方式不恰当

由于各地地形差异较大,有的地方地势平坦,耕地资源较为充足,各家分到到稻田也较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有的地方地处山区,可耕作资源不多,平均每人分到的稻田不足2亩,机械化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各地种植水稻的方式也存在差异,有的种植户使用机械化播种、收割;有的则是集中育苗,人工移栽;还有的是直接播种,这几种方式有利有弊,但从反馈的情况看,直接播种的方式,后期出现倒伏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两种。还有就是水稻收割后,秸秆如何处理,如果秸秆还田时操作不当,或者早稻收割后又要接着种晚稻,也同样会引起倒伏。



三、遇到极端天气

种植水稻跟天气是有很大关系的,过度干旱或者洪涝,都会使得水稻无法正常生长,后期产量也会影响较大,如果在灌浆后出现龙卷风,那么部分水稻容易倒伏。有时临近收割时出现这种情况,倒伏的面积会更多,稻穗倒在稻田中,时间久了稻谷还会发芽,收割时如果不分开处理,那么一些发芽的稻谷就会降低整体的品质。在南方夏、秋季季节出现台风的频率较高,有的是短暂的停留,有的会引起强对流天气,狂风暴雨虽然可以增加稻田中的雨水,但也容易使得稻谷出现倒伏,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倒伏是难以自行恢复的,只能在收割水稻时根据倒伏情况再决定如何处理。

四、种植水稻出现了一些病虫害

正常情况下,水稻是具有一定抗倒伏能力的,普通的风是吹不倒稻穗的,但有时虽然没有遇到异常天气,也会出现倒伏现象,这里面比较大的影响就是出现了病虫害,像稻飞虱、纹枯病等,都会影响水稻秸秆的正常生长,进而会引起水稻倒伏。水稻发病的原因是有多种的,有的是品种问题,有的跟病虫害有关,水稻病虫害增多时,不仅会有倒伏现象,还会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带来较大影响,如果正常情况下亩产1000斤的,那么受病虫害影响,可能亩产量下滑至800斤以内,有的甚至更低。



水稻倒伏带来的危害是比较明显的,如果倒伏面积超过50%,那么该季水稻会面临着较为明显的减产,特别是临近收割期时倒伏,有的水稻可能还未成熟,而有的会直接在稻田里发芽,处理难度就比较大,倒伏比较严重的只能人工收割,无形中会增加种粮成本,这种现象不是种植户希望看到的。在实际操作中,是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的,个人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1、选择抗倒伏品种

如果当地台风出现的频率较高的,那么在选择水稻品种时,不仅要考虑水稻产量问题,尽量选择亩产量能达到1200斤以上的,而且还要考虑抗病抗倒伏的问题。有的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好,只要不出现超强台风,基本上不会出现倒伏,当然也有的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偏弱,或者说本身不具备抗倒伏,风没那么大也有倒伏现象。选择什么样的水稻品种,种植户要综合考虑,产量、口感等都是重要因素,在选购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对于外地不熟悉的品种,引种时更要小心谨慎,可先小范围试种,确定各方面都符合时,来年再扩大种植面积。

2、控制好秸秆还田的数量

原来水稻收割后,会把秸秆收集起来,晒干给牛、猪等过冬用,如今农村养猪、养牛的少了很多,有的可以说一个村庄也没一头牛,再加上秸秆不可直接在地里烧了,水稻秸秆如何处理又是一个难题。目前相关方面提倡的是将秸秆还田,将秸秆转化为肥料,但从实际情况看,如果中间间隔的时间较短,秸秆无法完全腐烂,那么还会引发一些其他问题,后期使得水稻倒伏。因此我们在处理秸秆还田时,要注意秸秆还田的数量,如果是收割完早稻,要接着种晚稻的,不宜将大量的秸秆直接还田,比较稳妥的是将秸秆异地处理。



3、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

在以前种植水稻时,大多数是先种秧苗,然后再进行移栽,基本上是人工处理,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比如今天去你家帮忙栽1亩水稻,明天去他家帮忙。等水稻长到30公分左右,还会用一根竹竿撑着,去稻田里耘禾,这样既把杂草给处理掉了,同时还会对水稻根部有固定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倒伏的概率。当然现在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少了,大部分采取的是机械化操作,有的直接将种子撒在稻田中,连集中育苗环节都省掉了。为了避免水稻倒伏,在栽培方式上要合理安排,使用机械化操作时,要将秧苗栽种到位,如果栽种较浅,后期也是容易倒伏的。

4、做好水肥管理,防止水稻秸秆长势过旺

种植水稻对水分、养分等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在苗期长时间缺水,水稻的秧苗就会显得有点弱小,如果是在抽穗的时候缺水,那么容易出现灌浆不足,有的稻田虽然水分不缺,但会发现靠近其他稻田位置的水稻长势较好,而中间部分地区长势一般,这里面就是稻田中的肥力不均衡。有的稻田本身肥力较好,种植户后期追肥又较多,那么容易出现养分过剩,存在烧秧苗的可能性,当然部分长势过旺的水稻,也容易出现倒伏。水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底肥、追肥的使用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尽可能让水稻生长过程中水肥均衡。



5、做好稻田病虫害防治

有的水稻虽然没有遇到狂风暴雨不利天气,但水稻同样出现了倒伏,很大的因素是出现了病虫害,使得水稻秸秆长势不齐,或者部分秸秆被虫咬断。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当考虑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式,在稻田中放置粘虫板,只有前两种方式效果不理想时,再考虑药物防治。使用农药过量后,容易出现农药残留,而且还可能出现抗药性,一旦出现抗药性,后期防治难度会进一步加大,有的种植户认为效果不明显,会加大药物使用量,形成恶性循环。为了提高水稻的亩产量和品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考虑综合防治的问题,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度。

6、多留意当地天气变化,提前做相应防范措施

水稻进入灌浆期后,天气是否给力将对水稻产量形成实质性影响,如果出现强对流天气,水稻秸秆容易被吹倒,从而形成倒伏,在临近收割期时,要多留意天气情况。比如说天气预报显示,48小时内可能有大风大雨,那么可以看水稻是否成熟,达到可以收割了,就可以考虑提前进行收割,这样可以避免水稻倒伏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当地进入台风高发期,比如福建、浙江等地,有时台风的风力较大,部分水稻在大风的影响下,会有倒伏现象,不利天气很多时候无法预测的,对于往年容易倒伏的稻田,可以用竹竿搭架子,与稻穗的位置相当,这样操作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但倒伏的现象会大幅度减少。



总之,水稻倒伏得看是病理性的还是偶然出现的,如果是因为病虫害引起的,那么后期得重视病虫害防治,可以考虑与旱作物轮作,这样来年种植水稻时,避免再次出现倒伏。如果是因为天气因素引起的倒伏,那只能被动接受,毕竟很多时候无法预测会使得哪个地方倒伏,能做的就是加强稻田管理,让水稻少出现病虫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会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