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後發者角逐金融雲市場——專訪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

□實習記者 於晗

“在未來的智能世界,5G作為無處不在的連接,就像是空氣;雲是支持的單元,好比是太陽;AI就像雨露一樣滲透到各個行業,進行技術的轉型和產能、效率的提升。如果說空氣、水和陽光是生命的三要素,那麼智能世界的三要素就是‘5G+雲+AI’。”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曾用“智能世界三要素”來形象地比喻5G、雲、AI之間的關係。

2017年,華為雲公司正式成立。作為一家以通訊設備和移動終端聞名世界的“硬”科技公司,很少人會想到,華為會轉身佈局雲業務,尤其在行業已殺成紅海的階段,華為雲入場了。

近日,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專訪時表示,技術正在改變傳統行業,尤其是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和快速迭代,金融科技正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業務數據量爆發式增長、海量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科技為金融業務的多樣性和創新提供了諸多新的可能。華為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市場機遇,才有了華為雲。


後發者角逐金融雲市場——專訪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

雙重語境下的金融雲市場

當前,國內雲計算方面已經初步形成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和軟件企業為主的金融雲服務市場格局。雲業務市場技術屬性強,競爭壁壘高,即使行業前列的幾大公司間的市場差距也十分明顯。根據IDC的市場調研數據:2018年上半年,阿里佔據中國公有云4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騰訊佔據11%,其他雲服務廠商則分食剩下不到50%的市場份額。

作為一個後發者,洪方明表示,雖然是在行業萌芽時進入,但不等於沒有技術,華為一直在做技術的積累,選擇一個適合的窗口期進入雲市場。洪方明指出,在雲計算和智能化市場已經進入了Cloud 2.0時代,雲化和智能化的主角正在從生於雲、長於雲的互聯網公司轉移到傳統行業和企業中。

“2.0面向的是廣大的政企客戶,這是當前典型的市場特點。”洪方明表示,華為過去30年的積累,聚焦在政企客戶領域。華為雲進入市場的時候,政企客戶的數字化、上雲的進程進入到爆發期,對於雲服務企業來說,這是市場給予的優勢。

洪方明表示,華為有著30多年的IT技術積累,對企業端的需求很熟悉,這是華為能夠敢於推進和探索雲業務的底氣。從雲技術在政企領域的廣泛適用性來看,雲業務很難局於一隅,要做,就要花大力氣。經過兩年的開發和拓展,如今,華為雲是國內第四大雲服務廠商。

“5G+雲+AI”帶來什麼

“5G+雲+AI”是洪方明在採訪中提到的一個關鍵概念組。洪方明認為,5G+雲+AI三大技術,作為驅動智能化轉型的三大核心引擎,在金融產品設計、定價、風險管理、客戶運營服務等各環節得到了廣泛應用。

洪方明認為,5G+雲+AI,圍繞著機器人、自動駕駛大家談了很多,關於人的應用場景非常多,但技術不僅僅圍繞著生活便利,科技的進步,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帶來生產力的進步。

對於金融行業而言,5G+雲+AI可以幫助金融業務系統獲取“感知”的觸角。在保險領域,5G+雲+AI可以為各類傳感器之間的互聯互通、綜合監測、智能管理創造有利條件,讓保險企業能夠更加主動地對風險進行偵測、干預和防範,技術可以幫助保險損失的預測和補償環節起到了作用。

此外,應用高速的5G通訊網絡,雲計算等技術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構建協同的終端系統,在平臺化機制中拉近機構與客戶的距離,通過移動化的方式,帶動金融機構在數字化方面、智能化方面的進步。

洪方明以華為雲的AI技術舉例,AI可以識別100+的表單、證件,而且識別率達到99%,同時可識別多種語言。在圖像識別領域,AI通過對圖片的結構化存儲、標註,幫助客戶實現以圖搜圖、語義標籤、版權搜索等眾多功能。在人臉識別領域,在百億的圖像庫中,可以秒級返回人臉識別結果。

洪方明表示,在百舸爭流的時代,拉動創新增長和提高運營效率,需要金融企業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方面構建很強的競爭力。華為雲會繼續利用自身優勢,幫助金融機構進行雲化和數字化進程。在未來,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必將是一個共贏的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