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未来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

未来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

  2018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规模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8年自主可控市场规模达到0.97万亿元,同比增长3.2%左右,近几年稳定增长的趋势保持不变,我国自主可控产业一直保持稳步发展中。

图表 2013-2018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规模

单位:万亿元

未来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

  我国自主可控行业涉及系统集成、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存储、服务器、网络设备、芯片等多个行业,未来随着国家政策在这方面的倾斜,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越来越大,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会突破1.33万亿元。

图表 2019-202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单位:万亿元

未来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

  2018年中国自主可控市场集中度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我国自主可控市场中,核心企业均是国有控股企业,非核心企业则以民营企业为主,核心企业虽然数量少,但是具有体量大的优势,因此其占比也有着绝对的优势。由于产业链强调自主可控,因此除了上下游企业外,行业不存在外资企业。

图表 2018年我国自主可控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分布

未来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

  我国自主可控产业中大型企业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优势,此外非核心企业中型企业也有不小的比例,相对来说小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比例较小。

图表 2018年我国自主可控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市场分布

未来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

  自主可控产业链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我国自主可控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基础硬件和软件制造商,包括CPU芯片、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行业,下游为国家重要部门如政府部门、军队、金融、网络通信等。

图表 自主可控产业链

未来5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

  一、CPU芯片

  CPU芯片是整个自主可控产品中最重要的环节,整个软件生态架构都建立在底层CPU架构之上,因目前中国主要竞争厂商选择了不兼容的底层技术架构,因此其竞争也是高度尖锐的。目前进入自主可控核心目录的主要芯片厂商有三家:龙芯、飞腾、兆芯。分别代表MIPS、ARM、x86三种架构技术路线。未来有可能进入该领域还有三家:中科曙光的海光(x86)、华为海思(ARM)、申威(Alpha)。

  二、操作系统OS

  我国自主可控国产操作系统大都以Linux开源操作系统为基础,正不断缩小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差距。目前,国内电脑主机端LinuxOS有十几家厂商,但大部分市占率微乎其微,核心厂商有三家:中标软件(中标麒麟),天津麒麟,中科方德。

  三、GPU芯片

  显卡的处理器称为图形处理器(GPU),它是显卡的“心脏”。随着图形显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GPU芯片的价值在整个信息产业中地位在不断上升,目前英伟达、AMD和Intel垄断GPU芯片市场。国内景嘉微最先研发出能够用于自主可控和民用市场的GPU显卡,景嘉微推出具备民用市场使用能力和标准的JM7200意义重大,将助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产化电脑的生产和推广。

  四、安全保密软硬件

  我国安全保密软硬件行业市场空间大。目前市场主要安全保密产品有保密三合一硬件(主要解决杜绝普通U盘随意拷走涉密文件,包括网络上传输涉密文件泄露的问题);主机审计、终端监控、身份识别、打印监控等终端安全软件;杀毒产品。

  五、中间件

  国内中间件市场早期由IBM和Oracle以领先的产品技术占领。随着国产中间件厂商技术的升级,以东方通等企业为代表的国产厂商赶超者,在电信、金融、政府、军工等行业客户中不断打破原有的IBM和Oracle的垄断,正在逐步实现中间件软件产品的国产化自主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