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不惑之年的游泳鍛鍊瓶頸

不惑之年的游泳鍛鍊瓶頸

40歲後的朋友們大多數到了事業與家庭相對穩定的狀態。拼搏了這麼多年,身體也到了需要通過運動鍛鍊來維持健康的年紀。游泳是一項低損傷,相對其他運動個人健康收益較大的健身項目。一旦選擇了游泳運動,很多朋友就像著了魔,越遊越多、越遊越快。可是,這樣真的好麼?這個年紀的我們會因為越遊距離越長而變得更加健康麼?

常去公共泳池的我有很多健身游泳愛好者朋友,我們經常會探討一些問題。與上面這個問題一樣,且更加具體的問題就是:天天遊1000米之後,好像沒什麼感覺了。也快不起來,也沒有以前感覺那麼舒服了。


為什麼說遊得越久收穫越小

不惑之年的游泳鍛鍊瓶頸

也許學過經濟學的朋友們都知道邊際效益遞減這個原理,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的,開始有生理挑戰的游泳運動量和強度因為生理適應,會讓我們的身體健康受益逐漸減小。

從剛開始能遊100米、200米…….一直到1000米的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神經肌肉系統在與泳池水的相互作用中不斷地適應,因此變得愈發強大。雖然開始時會有延遲性痠痛的問題出現,不過經過幾次長時間的鍛鍊後,這種情況逐漸就消失了。心肺系統因為神經肌肉的供給需求變大,也變得比以往更加強大,從開始的氣喘吁吁到最後的面不改色,說明我們由內而外的變得強大了。

不過人的生理畢竟是有極限的,特別是到了這個年紀。如果我們發現每次游完1000米已經不像以前那麼“爽”,可能已經遇到了瓶頸期。如果此時的你決定增加距離和強度,收益的拐點就將出現,並將呈現下行趨勢。


不惑之年應該如何游泳

不惑之年的游泳鍛鍊瓶頸

那麼,此時此刻,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增加游泳帶給我們的收益,避免出現負面效應呢?

1.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找到健身游泳盲區

不惑之年的游泳鍛鍊瓶頸

我們需要了解身體除了“耐力”和“大肌群”外,還有讓我們運動更加協調小肌群。這些小肌群讓我們的身體運動鏈之間更加協調有序。想知道它們的狀態如何,要學會給自己做一些身體骨骼肌肉功能測試。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的測試,大家都可以去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有質量的完成。

2.有計劃不盲目

不惑之年的游泳鍛鍊瓶頸

不管是為了比賽還是僅僅處於自我挑戰,我們都需要目標和計劃。如果你不參加比賽,提升划水幅度或者提升分段速度這樣的分解目標,都是很好的量化標準。為了這個目標和計劃,你的身體可能就會有新的生理刺激,帶來和初學游泳時一樣的興奮感覺。

3.明確心率指標,控制好強度

不惑之年的游泳鍛鍊瓶頸

想追求新的目標,或者說想讓自己有更高的健康收益,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比如有些朋友在游泳的時候因為內啡肽和多巴胺的作用,越遊越快,給自己本不強大的心肺系統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如果這是此時的你,就理應選擇一項強度控制方法了。無論你是分段用手測量,還是用可穿戴設備測量,都是必備方法。


小結

不惑之年的游泳鍛鍊瓶頸

不惑之年的朋友們,為了不讓游泳運動帶給你的健康收益逐漸降低,我們需要更加精細化的進階,去仔細品味從前還未涉及的領域。這個領域是身體評估、是分解目標、是強度把控。

未來還會分享很多具體方法,包含測試、訓練方法與計劃。如果您有任何建議和意見歡迎隨時給我留言,幫助少中成長提高。感謝您的支持與厚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