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哪來的?生下來就有麼?

tonesleave


蝙蝠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攜帶了一系列令人生畏的致命病毒,其中六十多種能夠感染人類,比如埃博拉病毒、漢坦病毒、溶血病毒、SARS冠狀病毒、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拉沙病毒、亨尼帕病毒、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蝙蝠全身都可能攜帶病毒,包括唾液、血液和糞便。由於蝙蝠會飛,所以它們可以遠距離傳播這些病毒。

蝙蝠身上的病毒並不是新病毒,所有這些病毒在蝙蝠中已經傳播了數萬年,數千萬年甚至更久,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病毒已經成為蝙蝠生態系統的自然組成部分,與蝙蝠共存,而蝙蝠通常不會受到病毒的傷害。

科學家相信蝙蝠已經進化出對病毒有更溫和的反應,使蝙蝠不會死於它們攜帶的病毒。一項研究表明,蝙蝠只會受到它們攜帶的病毒的輕微影響,它們不會產生免疫反應來徹底清除病毒,但病毒也不會複製到很高的水平。另一項研究顯示,蝙蝠的飛行能力可保護它們免受一系列已知對人類致命的病毒的感染,包括埃博拉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當蝙蝠飛行時,它們會增加能量消耗和體溫,導致體溫與其他發燒的哺乳動物相似,可以保護蝙蝠不受感染,就像發燒可以通過增強哺乳動物的免疫反應一樣。

雖然蝙蝠可以被認為是病毒的富集場,然而蝙蝠並不是造成疾病爆發的罪魁禍首,入侵者才是,這些病毒在蝙蝠體內已經存在了成千上萬年了,不會造成任何問題,然而人類在環境中所做的一切增加了病毒傳播的機會,隨著人類和蝙蝠棲息地的衝突,更多的病毒可能會從蝙蝠蔓延到人類或家養動物身上。在過去的40年裡,世界各地超過一半的雨林遭到破壞,目前世界上只有15%的熱帶雨林完好無損。而預計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們正在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環境,使野生動物現在成了難民。蝙蝠於是開始進入人類棲息地,讓它們身上的病毒有機會侵入人類體內,導致爆發病毒感染和大流行。


科學閏土


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哪來的?生下來就有麼?

最近都在科普蝙蝠身上攜帶了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與SARS病毒等等,甚至還有朋友提議將蝙蝠徹底消滅,在現在這個非常時刻有這些想法其實都挺現實的,但事實上的問題是蝙蝠身上真帶了那麼多病毒嗎?這些病毒是蝙蝠與生俱來的嗎?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是人的錯還是蝙蝠的錯?

蝙蝠身上的病毒從生下來就有嗎?

這個其實很容易回答,因為蝙蝠身上的所有分泌物,包括血液,尿液和糞便甚至唾液與掉落的毛髮都可能攜帶這些病毒,所以作為蝙蝠下一代的小蝙蝠,那是絕對的攜帶了這些病毒,甚至它就是下一代毒王!你不用懷疑,它是生來就有!

蝙蝠最早出現在5900萬年前,它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之一,也許另一個物種應該算是人類,但蝙蝠除了會飛行以外,還有因此而帶來的多個副產品,這導致它簡直百毒不侵!它也會感染病毒,但感染了病毒後不會出現其他動物那樣的發燒發炎反應,而是以飛行的高代謝的體溫達到類似的效果,另外還有DNA的超強修復彌補高體溫帶來的副作用!

所以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病毒已經成了其身體中的一部分,病毒不會對蝙蝠的機體造成傷害,兩者相安無事!甚至5900萬年以來,蝙蝠的體型與結構都沒有出現過大的變化,這表明蝙蝠的身體結構已經趨向完美,它可以適應地球上的各種環境,包括炎熱乾旱的熱帶沙漠和和陰暗潮溼的雨林,甚至是溫帶到寒帶平原與高山,完全不在話下!而且在數千萬年以來的各種環境變化,包括地質史上出現過的各種滅絕性事件,蝙蝠都能安然度過,你不得不佩服這實在是一種神一般存在的物種!

每隻蝙蝠身上都帶了那麼多種病毒?

上文剛說了蝙蝠身上攜帶了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和SARS病毒和MERS原型病毒等等,而且自己一點事都沒有,毒王的稱謂槓槓滴!但問題是全世界蝙蝠種類有19科185屬962種,難道每種都帶了那麼多病毒?那為什麼各地發的病都不一樣呢?

全球潛在蝙蝠家族攜帶的病毒

確實各地的蝙蝠可能攜帶的病毒種類是不一樣的,比如雲南的馬蹄蝠SARS-CoVs病毒的宿主,非洲的部分蝙蝠則攜帶埃博拉病毒以及MERS冠狀病毒等。

到底是蝙蝠的錯還是人類的錯?

其實一直以外人類和蝙蝠大都是相安無事,蝙蝠大部分時間都晝伏夜出,都棲息於森林和巖洞,當然也有棲息於木結構房子的屋簷內,但現代房子這種屋簷結構已經無法躲藏蝙蝠,而且跟人接觸機會也越來越少,為什麼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傳染時間卻反而越來越多了呢?我們來看看埃博拉病毒的傳染過程就知道。

埃博拉病毒從蝙蝠到人的傳播途徑示意圖

上圖是非洲部分蝙蝠攜帶的埃博拉病毒從蝙蝠到人傳播路徑示意圖,從蝙蝠直接到人的機會並不多,但蝙蝠和非洲叢林中的野生動物接觸是非常多的,而人類對於森林資源的渴求導致野生動物和人類的接觸增加,比如狩獵野生動物,甚至有捕獵猩猩猴子的傳統!

另外對於森林的砍伐使得野生動物棲息地減少,活動範圍和人類聚居區重疊,這也是另一個無法忽略的因素!更有一個是現代人類交流增加,早期可能侷限於某一個區域傳播,但現代社會,一不小心就是全球傳播,因為交通工具承載下人類活動導致病毒傳播效率極高。

一直在宣傳,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而現在大家可能有了切身體會!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哪裡來的?是生下來就有的嗎?

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又可以稱它為翼手目動物,因為在翼手目下只有蝙蝠這一種動物。目前對於蝙蝠是如何演化的,還沒有準確的答案,發現的最早的蝙蝠化石距今已有5000萬年,由於蝙蝠的骨骼脆弱,難以形成化石,到如今發現的蝙蝠化石數量很少,無法描繪出蝙蝠進化的完整圖卷。但是,從哺乳動物的遺傳譜系來看,蝙蝠的演化歷史至少有8000萬年了。

蝙蝠為什麼那麼毒?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哪裡來的?

蝙蝠是一種群居動物,在一個有蝙蝠居住的洞穴中至少存在幾千甚至幾萬只不同種類的蝙蝠,在世界上有些著名的蝙蝠洞中,裡面竟有百萬只蝙蝠,這樣就給病毒傳播營造了絕佳的環境,往往一個蝙蝠攜帶了一種新病毒,沒過多久整個洞穴裡的蝙蝠都攜帶上了這種病毒。同時,蝙蝠還有著遷徙的習性,不同種類間還有著基因交流,這也促成了不同種類蝙蝠之間的病毒交流,據統計,科學家從蝙蝠體內分離得到了130餘種病毒,其中有一半的病毒屬於人畜共患病的病毒,真可謂是移動的病毒庫。

蝙蝠演化歷史悠久,很多病毒在蝙蝠的演化早期就跟隨著它了,由於蝙蝠體內的病毒與它自身的免疫系統一直處在平衡的狀態,所以雖然蝙蝠身上攜帶了那麼多種可怕的病毒,但蝙蝠仍然可以安然無恙,從這一方面來看,可以認為蝙蝠是一生下來就攜帶了病毒的,但是不多,更多的病毒是以後獲得的。

蝙蝠之所以可以攜帶那麼多的病毒,這還是蝙蝠可以飛行導致的結果,為什麼說與蝙蝠會飛行有關係呢?我們來說說:

首先在很早的遠古時期,至少是5000萬年以前,那時候的古蝠可能還沒有掌握真正飛行的本領,它們還只是樹棲動物,可以在樹與樹之間滑翔,之後才慢慢地飛向了天空。

蝙蝠的體型很小,散熱會比較快,為了維持身體的溫度,蝙蝠的新陳代謝速率要很快,這就導致了蝙蝠體內氧化應激水平的提高,傾向於氧化,氧化是生物體衰老和出現疾病的重要原因。不過蝙蝠比較幸運,進化出了對抗氧化應激的DNA損傷修復能力,DNA我們都知道,它是細胞的基礎,更是生物體基礎的基礎,所以只要DNA不出現問題,蝙蝠的壽命就可以延長很多,據統計,蝙蝠的平均壽命可達10-30年,而壽命較長的蝙蝠甚至可以活到40年,如此長壽得益於擁有DNA損傷修復能力。

蝙蝠與病毒共存,不僅是因為有了DNA修復能力,還有蝙蝠在飛行中的平均體溫始終維持在38℃-41℃之間,這樣的高溫對於病毒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更重要的是,蝙蝠的免疫系統起到的獨特作用,蝙蝠的免疫系統對於它體內的病毒不會採取過激的免疫反應,類似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把病毒趕盡殺絕,因為我們知道,免疫系統在殺死病毒時如果表現得過激就會對機體產生損傷,既然這樣,蝙蝠的免疫系統就與病毒達成了“和平共處”的基本原則。

正是由於以上的多種原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蝙蝠體內的病毒始終處於被抑制的狀態,有了這些基本條件,蝙蝠才能夠攜帶那麼多病毒卻仍可以安然無恙。其實吧,歸根結底還是飛行惹的禍。


科學船塢


蝙蝠是世界上僅次於齧齒類動物的種類最為豐富的哺乳動物,分佈在除兩極的所有陸地。同時,蝙蝠又是重要的病毒儲存庫,能攜帶至少170種病毒,包括一些人獸共患病毒,如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博卡病毒等。在我國有120種蝙蝠,分屬於12個蝙蝠科30個蝙蝠屬,廣泛分佈在我國的多個地區。

蝙蝠是超過100種病毒的天然宿主,其中一些病毒對人類的傷害則是致命的。包括中東呼吸綜合徵 (MERS)、埃博拉病毒等,然而這些病毒卻對蝙蝠沒有影響,這是什麼原因呢?

目前一項新的研究發現, 這或許與蝙蝠獨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統有關。科學家認為,可以借鑑蝙蝠的這種能力研究出保護人類不 受埃博拉等致命疾病傷害的方法。 研究人員通過對澳大利亞黑狐蝠的基因和免疫系統進行檢測,獲得了一些重要發現。研究人員研究了 蝙蝠的先天免疫反應,尤其是干擾素的作用,以弄清楚蝙蝠對入侵病毒的響應機制。有趣的是,研究人員 發現。蝙蝠體內只有3種干擾素,這大概是人體內干擾素種類的1/4。研究團隊將兩種l型干擾素(alpha和 beta)進行對比後發現,即使蝙蝠沒有受到任何已知病毒的感染,它們還是表現出更強的先天免疫反應。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免疫學家米歇爾·貝克博士說:“人類和老鼠的免疫 系統只在應對感染時才開啟。 而蝙蝠的alpha干擾素是持續 激活的。對於其他的哺乳動物 來說,免疫響應持續開啟非常 危險,因為這對組織和細胞是 有毒性的。然而蝙蝠的免疫系 統卻和其他的組織與細胞相安 無事。

科學家認為,蝙蝠之所以能 進化出如此強大的免疫系統是跟飛行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分不開 的。 與同樣大小個頭、生活在地面的哺乳動物相比,蝙蝠因 為飛行,平均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前者的20多倍。結果,它們 體內就產生了大量一種叫“活性氧化劑”的化學分子。 這些分子會不斷對蝙蝠的DNA造 成破壞,倘若蝙蝠沒有進化 出了一套強有力的DNA 修復機制,它們就很容 易患上癌症。 一位澳大利亞科學家比較了兩類不同的蝙蝠的基因 組。根據基因組比較,他追溯這些負責探測和修復受損DNA的基 因大約是在8800萬年前進化來的,這正好是蝙蝠祖先學會在空 中飛行的時間。他認為,正是飛行促成了這個變化。 這個變化不僅賦予蝙蝠很強的DNA修復本領,還開啟了超強 的抗病毒免疫機制。當然,超強的DNA修復本領和超強的免疫系 統,兩者到底是什麼關係?它們是互為因果呢,還是僅作為飛 行帶來的兩個彼此獨立的“禮物”,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牛克思


蝠為什麼這麼毒?毒的不是蝙蝠本身,而是蝙蝠身上攜帶的眾多的可怕的病毒,據瞭解,在蝙蝠的身上存在馬爾堡病毒、SARS、MERS、埃博拉病毒、漢坦病毒、狂犬病毒等一百餘種病毒,雖然身上攜帶了那麼多的病毒,但蝙蝠自身並沒有發病。據另一項研究報告,在全世界的200餘種蝙蝠身上共計發現了4100餘種病毒,這是非常驚人的,單從數據上來看,蝙蝠可以被認為是移動的病毒庫,蝙蝠確實非常的毒。

雖然蝙蝠攜帶了那麼多種病毒,但蝙蝠並不是害蟲,反而它還是益蟲,因為蝙蝠在吃害蟲方面食量驚人,蝙蝠有兩種,一種是食蟲蝠,一種是食果蝠,食果蝠專吃一些果實,食蟲蝠是食肉的,在食蟲蝠中還有一種吸血蝙蝠,吸血蝙蝠的壽命比較長,平均壽命可達12年,在一隻吸血蝙蝠的一生中,總計會吸食血液達100升左右。食蟲蝠會吃蚊子、夜蛾、金龜子等害蟲,那些食量大的蝙蝠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吃掉600只蚊子,在蝙蝠捕食的幾個小時裡,可以吃掉3000只蚊子以及其它害蟲。

蝙蝠為什麼可以攜帶那麼多病毒,自身卻沒有發病呢?

這個還要從蝙蝠的演化過程中找答案,蝙蝠是哺乳動物,從不能飛到能飛是有一個演化過程的,而恰恰正是由於這能飛的本領才導致了蝙蝠可以攜帶這麼多病毒而不發病。

由於蝙蝠能飛導致了蝙蝠需要提高新陳代謝率以維持體溫,提高新陳代謝率之後導致的結果是氧化應激水平也會升高到很高的水平。氧化應激又是怎麼回事呢?氧化應激是生物體內氧化與抗氧化出現失衡的表現,生物機體表現出氧化,而氧化是生物機體出現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蝙蝠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為了對抗氧化應激,蝙蝠在演化路途上具有了DNA損傷修復能力,我們知道,DNA是細胞的基礎,細胞又是生物體的基礎,當DNA發生損傷時,機體往往就會出現毛病,比如癌症,衰老也是導致的結果之一。

當蝙蝠具有了DNA損傷修復能力之後,就像是增添了一個BUFF一樣,蝙蝠不僅很少很少得癌症,壽命也顯著地增加了,就蝙蝠這個種類來講,平均壽命可達10-20年。

由於蝙蝠的能飛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最終被DNA修復能力解決了,這時候蝙蝠也就沒有了負擔,體溫可以始終維持在40攝氏度左右,40攝氏度對於人類來說那就是發高燒了,應該緊急送醫的,但是對於蝙蝠來說,這就是家常便飯了,這樣對蝙蝠也是有好處的,因為那麼高的體溫對於病毒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不僅如此,蝙蝠還擁有超強的免疫應答系統,在微妙的平衡下使病毒存


木十一


科學研究蝙蝠至少在地球上存活了五千萬年了,身上有一百多種病毒,其中近80種是人畜可以共同感染的!她能存活到現在肯定不是隻靠吃蚊子這一點本事的,要是能吃咱們的老祖先早就把它馴化成家畜了,還等到現在讓你去燉湯!

珍愛生命,禁吃野生動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