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压力很大,动不动就跳楼,是不是应该先着重心理教育?

小贪僵尸


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有压力。连上学的孩子也是,每天都要完成各科的作业,心里有一点压力是正常的,动不动就跳楼确实是不应该,家长还是多沟通教育吧。父母也有压力,生存的压力,如果都是一有压力就去跳楼,那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木子家的囡囡


孩子压力大,动不动就跳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务必要重视!

孩子说要跳楼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火上浇油说气话,回呛孩子有本事去跳楼之类的话,极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我隔壁小区,有一个15岁左右的男孩子和父母争吵,一气之下从22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实在令人惋惜。

做父母的工作繁忙,但对待孩子,还是要心细些。发现孩子有什么反常的情绪或行为,要及时和孩子沟通。

如果本来和孩子相处的就很融洽,平时就能说说心里话的,孩子有什么压力也会和父母交流,这种孩子基本没什么问题。如果父母和孩子基本没什么心里交流的话,做父母的适当调整下自己的身份,像朋友一样,放低姿态,心平气和的尝试和孩子交流。如果孩子愿意打开心扉,就耐心的聆听,引导孩子一步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压力也就释放了。不要和孩子唱反调,否则心门又关上了。试着在不同的角度帮孩子分析问题,再给予些鼓励和肯定,一场沟通下来,孩子会好很多。家长千万别觉得这很难做,放不下姿态,孩子真要跳楼,你想再做什么补救也晚了。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多说,也不要强迫孩子去说了。尝试去向孩子关系要好的朋友或老师那去了解下情况,根据了解到情况,再针对性的和孩子沟通下,孩子也往往能敞开心扉和父母交流。

如果做父母的不会和孩子沟通,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建议父母找个心理师和孩子沟通吧,毕竟专业人士的方法多些。

孩子的事是大事,为人父母,多给予孩子包容和理解。


落叶随流水


首先,最该先做的是诊断。

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请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家庭教育顾问协助诊断。


然后,诊断后,估计有三种可能:

1、最轻:去除压力源,即可解决问题。

2、居中:必要的心理干预;

3、较严重:到医院的精神科就医。需要提示的是,抑郁症等也在精神科就医,不必过度焦虑。

最后,才是根据这三种结果,进一步落实解决方案。



重要提示:您有没有发现。我给出的结果,有三种可能,而不只是心理教育。切不可自行诊断,当然的找解决方案。


家庭教育韩老师


是的,心理教育是很必要的。首先,要与孩子沟通是哪方面的压力。压力太大,动不动就跳楼说明他很大程度处于崩溃的边缘,活着让他很痛苦。

一方面,是客观的压力太大,那作为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选择压力小的或者没有压力的。比如学习繁重,成绩不好导致的压力太大。那作为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争强好胜的面子强加在孩子身上,人的痛苦多半来源于比较,别的孩子学习成绩好那是别人的孩子,请不要拿来做比较。条条大路通罗马,孩子快乐,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比如工作压力太大,那可以选择换个工作或者可以先休息一段时间,充实下自己,调节好在工作。诸如此类的压力,都是可以解决的,父母要及时的去沟通了解。

另一方面,孩子本身的抗压能力弱导致有跳楼的想法。这就和家庭教育有关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棒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特别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旦他遇到考不上学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类似的挫折,他就崩溃了,自尊心受挫了,受不了了,就想到了死。他还会以死来要挟父母,因为他知道父母爱他。所以,孩子在小的时候要对他进行挫折教育,惯子如杀子。

其实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处在现在这个环境里,压力都很大。因为欲望太多了,需求太高了,节奏太快了,竞争激烈了,喜欢攀比了,更加浮躁了,各个方面都需要钱。父母要理解孩子,孩子也要体谅父母,轻松面对压力,一起解决问题。走向极端是最弱者的一个态度。



可乐Angel


你好,我想你的孩子应该是初高中生吧,对于这个问题修复孩子的自信心是比较重要的。

1)压力的来源

现在很多孩子都感觉学习压力大,尤其高中生。有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起因也是因学习压力过大,以这种方式逃避来自学业的压力。甚至孩子有想跳楼的冲动。学习压力的产生一部分是源于心理因素。特别是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在面对各种考试时,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2)心理学所说的死亡

弗洛伊德后期思想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爱的本能(或为性本能),二是死亡本能。死亡代表的就是更新的过程,死亡可以回归到人出生的子宫一样黑暗又舒适的环境中。学业上对孩子期望很高,会导致孩子心里压力过大,这种压力达到毁灭性的程度的时候孩子本能的想去选择死亡。

3)怎么帮助孩子呢

有一定的压力感到紧张并不是坏的事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最好的学习状态,实际上每个人需要把自己的压力调到一个适度的状况下,这样考试会比较好。但是孩子如果自信心受挫就会承受不了压力。因此对于孩子要帮助他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进行心理辅导、听音乐放松、还有家庭成员对他的信任和鼓励。





ArtEileen


必须注重心理教育!!!

跳楼这种语言一定不是轻易说出口的,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


现在的孩子压力大,不仅仅是学业压力,随着时代推进,似乎每个孩子必须要全能。我们首先要分析孩子压力的来源,才能有效的给予解决:

1.学校

学校3点多就放学了,似乎有很多的时间留给了孩子,其实不然,孩子背着不知多少的作业回家,经常见小学生作业写到是十来点。

有一天,受邀一个朋友家用餐,她说孩子上了一年级了,要不你跟我一起去接她下学吧。远远看到孩子们排着队出来了,小小的肩膀都背着大大的书包,等到小朋友过来时,我拎了拎她的书包,简直要吓死!老实说,在高中最紧要的时期,我的书包也不过那么沉。光说现在孩子不长个了,难道不是压的吗?

看着现在的孩子常常想到自己的小时候,那时候大约5点多放学,然后几个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边玩边走,大人10分钟的路,我们走上一个小时,回家后半小时作业都是能写完的,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童年的趣事。

长大后的我们,可能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多才多艺,但童年的正面成长,却培养了坚定的内心。

所以,现在的学校和家长,还是多给孩子留一点让他自己成长探索的空间,而不是丢出一堆的规则技巧,让他一直学学学,是学到了,可你怎知他失去了什么?


2.家庭

其实学校的因素是小的,真正最影响孩子心理成长的地方是家庭。常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家庭是孩子一生最重要课堂。

孩子长大后的性格与成就,90%的因素取决于他童年时期家庭塑造的环境。小孩子出生是有区分的,在儿童心理学将孩子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种:

A型⇔焦虑-回避型依恋:

这里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母亲是否在场对他们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母亲离开时,儿童不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寻求接触,而母亲接触时,反而转过身去回避母亲的亲密行为。在忧伤时,陌生人的安慰效果与母亲差不多,不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

B型⇔安全型依恋:

这里儿童在陌生环境中,把母亲当做安全基地,母亲在场时,主动探究;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容易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的安慰更有效。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寻求安慰,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通过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究和游戏。

C型⇔焦虑-抗拒型依恋:

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难以主动地探究周围环境,而且探究活动很少,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母亲离开时相当忧伤,但重逢时又难以安慰。实际上,这些儿童抗拒母亲的安慰和接触。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愤怒的矛盾心理,对母亲缺乏信心,不能把母亲当作“安全基地”。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拒绝去探究,仍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

B型安全依恋(约占70%),A型(占10%左右)和C型(占20%左右)称为不安全依恋。三类依恋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强度的强弱,而在于质量的好坏。显然,B型依恋的质量高,而A和C型依恋质量低。

如果是A型和C型的小朋友,一定要积极的照顾。因为他们内心的安全感特别低,很容易,家人之间的一句话就会让他们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比如您的小朋友说想要跳楼,这可能就是没有照顾到他的依恋类型,家人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冲突或者刺激的话语,他就会铭记于心,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所以,对他多做鼓励,家人之间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如果情形严重,建议去专业的咨询机构获取帮助。


心覺


是的。必须的。

人的行为都是受心的主导。这孩子的心已经很受伤了。

修复他的心,不是用居高临下的“教育”,而用你的言行举止去感染他。


都说孩子是大人的复刻版。

要感染他,需要你自己先具足正念、正见,搞明白自己,看清自己是不是具备一颗健康、正常、稳定的心,是不是有足够的正能量去面对他。

这是第一步。


你好了,孩子一定会好。


达达格


家长的表述让我愣了一下,孩子压力大,动不动就跳楼.....【动不动】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过这个词,就是高频率的,有感觉到压力或者其他事件引起的,孩子就跳楼。虽然,目前值得欣慰的一点是孩子目前还没有真正地付诸行动。

下面我说的个别问题,希望不会激怒家长,觉得我是不顾及孩子的生命危险。我也并不是想让家长再次指责孩子,而是去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

对于孩子这个角色来说,孩子动不动就跳楼,那么孩子又是怎么样动不动就放弃跳楼的呢?这个过程中,家长,老师或者其他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放弃念头的呢?孩子在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就会想跳呢?

不可否认,孩子有时候是真的在那些瞬间感觉到痛苦的,感觉到除了跳楼之外没有其他的想法了。但是我问这些问题的意图在于想让家长去了解孩子在哪些方面让他容易经受挫折,哪些是难以承受的部分,又是如何习得用这样的方式和家长“表达”,以获得自己期待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知道是不是除了这样的方式之外,其他的都是不奏效的。家长不会听,不会配合。

或许,家长能够平和地邀请孩子谈一谈,前提是孩子真的愿意分享,而家长也是不带任何的指责: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让你那么的痛苦?当你说到压力大的时候,都有些什么样的压力?我们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是除了跳楼之外,你觉得可以帮助你的?我能为你做什么?于此同时,我们要区分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在某些合理的程度上,家长是可以让步的。但是如果是不合理的部分,家长也需要尝试教会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

曾经看到过一个例子,有个孩子,每次拿不到零用钱,或者在同伴之间有冲突了自己解决不了,就会站到学校的天台的。那一瞬间,她真的是想跳下去的,因为他觉得世界就是那么的不如意,自己过不下去了,每一次都是老师,家长帮助她一同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解决她问题的方式,就是满足她,我给你钱,我帮你解决冲突。在这个例子里面,也许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其他的表达方式,也学会去尝试理解有时候世界不是如自己所愿,当我们很受挫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安慰受伤的自己,怎么正确的求助等等。

但当然,同时确实有不少自杀的案例,是父母漠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所以孩子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唤起父母的注意力,这也是很可悲的。

所以家长请多“看见”你的孩子,看见他的需要,无助,渴望,看见的只是他这个人,而不是那个父母加在他身上各种期望的儿子/女儿。


芋圆Emily


当今社会的学生学业压力普遍较大,除了正常的上课和海量的课外作业,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不断去强化挖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方式方法。第一,平时需要和孩子有良性的沟通,沟通学习情况,是否有压力和难度,也要沟通孩子对于课外培训科目的兴趣度,最好不要强加干预和安排;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适当的培训补习,寓教于乐,基于兴趣培养,会让孩子对于培训更上心,也能作为强压功课下的调剂。

孩子因为压力大,动不动就要跳楼这件事,建议能找时间和孩子做一次深入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让孩子打开心扉,找到情绪的出口,然后再根据问题所在,找到适合孩子的解压方式。



不二心探


这里面要看是多大年龄的小孩,如果小孩很小,说这个话有可能纯粹就是听到别人说或者看到电视、动画片或者漫画里面的一些表述,纯粹是模仿学习而已,如果是这样就不用太多的关注,直接忽略他,让他对这个模仿表述事情慢慢丧失兴趣就好了。原因是因为特别小的小孩他会有一个模仿敏感期,如果他发现他这个模仿能够调动别人的情绪或者反应,他就会更乐意去模仿,当你忽略他这种不好的模仿,他慢慢就丧失了兴趣,也就不会继续说了。

如果这个小孩处在青春期,动不动就说要跳楼,那就要特别注意了。青春期的小孩高度敏感,而且对独立自主的要求非常高,同时抗压能力还远没有达到成人的要求,但是对欲望、目标的要求已经和成人差不多了。

第一,当小孩的压力很大的时候,我们家长在情绪上一定要保持稳定,不能在小孩压力或者情绪很大的时候,我们家长的情绪也跟着波动,这样就会火上浇油,让小孩更加容易进入崩溃的局面。

第二,我们对小孩的日常行为,特别是学习上的行为及效果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时候,有两样事情坚决不能做,第一不能羞辱小孩,第二不能打击小孩的自尊。

第三,我们应该主动地为小孩减压,如果小孩的目标感太强,而且他目前又没有条件能够很快实现,我们作为家长的首先要把这个事情看得开一点,第二就是引导小孩把目标进行分解,以实现小目标,再通过不断积累小目标来实现大的目标。

第四,如果小孩在情绪方面确实比较严重,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那么建议尽快找专业人士进行协助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