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此人为中国收回16县,他死后,南京13个城门都抬棺,百姓戴孝痛哭

近代史上有人提出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对推翻清政府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对于推翻一个旧政权而言,有一个名目至关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口号最先提出的人是明朝的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低微,几乎沦落为乞丐,做过很多工作但都无法养活自己,最后做了一个“造反”的工作,终于成功了。

他当上皇帝后,大家才看出貌不惊人的朱元璋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开国君主,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将嚣张的蒙古打得皮毛不存,十分狼狈,而失去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他收回来了。

此人为中国收回16县,他死后,南京13个城门都抬棺,百姓戴孝痛哭

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县,朱元璋对中国的功绩是非常大的。

朱元璋登基后广泛招揽人才,军事上卫所制,经济上屯田制,很快就让大明进入了一个盛世,其经济文化成就令世界为之瞩目。朱元璋还释放了奴隶,也许是因为他的出身,对底层人有一种同情。

朱元璋屠杀功臣的事情也是有的,但他也遭到了报应,朱棣就杀了他疼爱的人取而代之。

朱元璋其人经历很有传奇性,生前如此,死后也是如此,他死后有“孤坟”夜晚哭声,声音还十分凄凉。

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后不到七天就葬了他,而有的史书说朱允炆这么孝顺,不可能七天草草安葬,应该是七个月而不是七天。

此人为中国收回16县,他死后,南京13个城门都抬棺,百姓戴孝痛哭

秘史上朱允炆在即位前一天就把朱元璋葬了,还说是“领命于地下”,意思是朱元璋从地下冒出来告诉他的,这是旨意。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会出乱子,为了让朱允炆顺利即位,不让燕王他们有机会夺权,所以政权更迭非常快。

朱元璋没想到,即使他这么精明,计算好了每一步,依然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棣早晚得反,朱允炆也是早晚得让位。

朱元璋下葬那天就发生了奇怪的事——

南京城开了十三个门,每个门都抬出一口棺材,每个城门都有穿着孝的人抬着棺材出城,锣鼓喧嚣,哭得特别大声,弄得百姓都很糊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他这么做有几层含义。

此人为中国收回16县,他死后,南京13个城门都抬棺,百姓戴孝痛哭

第一,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具体葬哪里,因为皇陵容易被盗墓贼盯上,每一代皇帝都为防止祖先陵墓被盗很伤脑筋,而且开国皇帝的陵墓更是盗墓贼最惦记的,所以为了迷惑他们,朱元璋就使出“阴招”。

第二,朱元璋想要迷惑对朱允炆不利的那些人,这些人有权力、军队也有造反的野心,而且资历比朱允炆老,为了让朱允炆顺利即位,他必须摆出“迷魂阵”,让对方暂时搞不清楚状况,不敢轻举妄动,为朱允炆顺利接位提供了便利。

而且最后盗墓贼费力找到的还是朱元璋的“衣冠冢”,不是他真正安睡的地方,那个地方在朝天宫,朱元璋没跟任何女人合葬包括皇后,为了他自身的“安全”。

马皇后是葬在孝陵的,孝陵每到半夜都有凄厉的哭死,后来皇宫请人来做法事,慢慢的哭声才没有了。很多人说是马皇后找不到丈夫,觉得孤独才哭泣的。

此人为中国收回16县,他死后,南京13个城门都抬棺,百姓戴孝痛哭

这就从侧面印证了朱元璋是“独葬”,而且不是葬在孝陵。

朱元璋葬在朝天宫的说法与“速葬”相符合,而朱元璋当年就是在朝天宫接受百官觐见的,这个地方是他办公的地方,葬在这里的说法是具有可信性的。

不过很多学者认为朱元璋花了那么多钱建孝陵,不可能不去那里,反而去风水条件都一般的朝天宫,而且朱允炆也不像缺德孩子,不应该让朱元璋葬得那么落魄吧?

清朝赵执信说,朱元璋不是葬在孝陵,也不是葬在朝天宫,而是葬在万岁山。

此人为中国收回16县,他死后,南京13个城门都抬棺,百姓戴孝痛哭

而万岁山的位置正好是朱棣在的位置,如果葬过去,那不是给朱棣提供造反的有利时机吗?

朱元璋生来就是一个传奇人物,死得更加扑朔迷离,他的葬地仍然是个谜。不过不要紧,我们的考古学家总有一天会找到他的陵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