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義為何物?袁崇煥被割了3543刀後,一位無名小卒告訴你答案

有這麼一種人,他們的事蹟說出來好像只能發生在故事或傳說裡,但,這種人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一位悲劇英雄的部下,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將這位英雄的首級從旗杆上偷了下來,掩埋在自家院子裡,日夜守護。這位英雄就是袁崇煥。

義為何物?袁崇煥被割了3543刀後,一位無名小卒告訴你答案

袁崇煥,一個悲劇的英雄,一個飽受爭議的英雄。他文官出身,國家危難之際卻投筆從戎,鎮守邊關,抵禦清軍的入侵。在袁崇煥坐鎮邊關之前,清軍攻城拔寨,勢如破竹。而袁崇煥來了後,清軍的那套就不靈了。

義為何物?袁崇煥被割了3543刀後,一位無名小卒告訴你答案

努爾哈赤一生征戰,縱橫天下數十年,未嘗敗績。但當他率13萬精兵,攻打只有1萬多守軍的寧遠時,卻被袁崇煥打的落花流水。努爾哈赤也在戰鬥中受傷,不久就鬱郁面終。第二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給父親報仇,舉兵攻打寧遠、錦州。又被袁崇煥打的大敗而歸。從此袁崇煥的大名便威震遼東,令清兵聞名喪膽。沒辦法,清軍不得不繞很大圈子,繞過袁崇煥駐守的防線,進攻大明。(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為啥不早繞過去呢,還費那麼大勁攻城。其實繞過防線真是萬不得已才做的決定。很簡單的道理,你繞過了防線,繼續進攻,就等於是腹背受敵了。)

義為何物?袁崇煥被割了3543刀後,一位無名小卒告訴你答案

皇太極硬攻拿不下袁崇煥,只能玩陰的了。皇太極用反間計使崇禎帝相信袁崇煥勾結清軍,意圖謀反。1629年,崇禎將袁崇煥下獄。第二年8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義為何物?袁崇煥被割了3543刀後,一位無名小卒告訴你答案

古代的凌遲分兩種,36刀和360刀。但割在袁崇煥身上的卻是3543刀,創造了紀錄。在袁崇煥行刑的時候,路兩旁聚焦了近萬名民眾,不要以為他們是來給袁崇煥送行的,他們是來吃袁崇煥的肉的。據《明季北略》記載:“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噉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不明真相的百姓如此痛恨他,這對於一心報國的袁崇煥來說是怎樣一種悲哀啊,這種被百姓唾罵的痛,應該比那3543刀更痛苦吧。

義為何物?袁崇煥被割了3543刀後,一位無名小卒告訴你答案

然而,公道還在。袁崇煥的一位佘姓部下,卻冒死為他收了屍。埋在了自家院中,從此以後隱姓埋名為袁崇煥守陵。這還不是結束,佘義士臨終前囑咐家人死後把他埋葬在袁大將軍身旁,並要求佘家子孫此後不許為官、不許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為袁將軍守墓。這一守就是300多年,現在的守墓人是佘幼芝老太太,她至今仍每天要為袁崇煥掃墓敬香。她說這三百多年來佘家的17代輩輩單傳,但是每一代都記著忠義二字,從未敢忘記祖訓。

義為何物?袁崇煥被割了3543刀後,一位無名小卒告訴你答案

這,就是道義!公道自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