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30年不变是绝对吗?哪些情况可增减?

额登


针对于这个问题,真的我们觉得很扯淡。为什么我们觉得扯淡呢,首先是他这一个政策的问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所以导致农村里面很多这种现象,就是出生的人没有土地,那么死了的人却还占着土地的名额。

这种现象是不是绝对的呢,在我们眼里并不是绝对的。


增加土地,就不太可能。

面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有的人说那我出生了没有土地没能够获取土地的经营承包权,这个时候是否有办法让我获取土地的经营承包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有去调查,也有去查访过,但实际上对于这个情况来看,都没有太大的作用。

在我们所走访的各个农村里面,似乎还没有出现过,现在能够申请得到土地经营承包权的案例。

所以针对这个情况在我们农村里面来说,在这里来讲,目前没有见过谁能够申请得到土地的经营承包权,似乎也没有申请,也没有能够得到土地的新的经营承包权。


哪些可以减去土地的经营承包权

对于土地被减去的经营承包权就有很多。然后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是否对大家当地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五保户过世以后。对于五保户,也就是没有儿女的家庭里面,那么针对于这一个户里面的人死之后。他们的经营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承包权是要被回收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地方都会出现这个问题,在我们这边很明确,我们这边大概一个村里面大概有七八个五保户。现在过世的已经有两三个,他们所经营承包的土地已经全部被回收了。


户口搬迁出去自愿退出的。

其实针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这一个项目似乎很少有人在做,毕竟对于自愿退出土地这一个问题来看。是自愿放弃一些福利。

对于户口搬迁出去目前来说没有强制性要求退出土地的经营承包权。而是对于现在土地的确权来说,还可以继续使用到下一个承包期。

所以再次延长了30年的长发期,他们的时间也就延长了30年,所以对于退出这个问题,退出减少被回收的土地呢,有还是有的只不过这个情况比较少。


拒不履行责任的土地会被回收。

十几年前其实还是需要交这个粮食公粮的。所以有的人被分田之后就没有履行过交公粮的义务。

所以那时候好像我们这边有两个户。就被回收了,这些土地也就是减少了他们的土地的经营承包权。

其实总的一句话来说,我们对于这边的土地而言能够见到的庄家土地,也就是人们获取土地的经营承包权,自从上市分配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但是被回收的土地经营承包权事故,我们还有的就看到过很多事。


农人莫小道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最新《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承包期为30年,30年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30年。也就是说,我国土地承包政策不止是30年不变,有可能是60年不变、90年不变都是有可能的。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不得调整承包地。

增人不增地。

增人不增地是指新出生的人口在承包期内不分配土地,结婚取进来的人口在承包期内不分配土地,易地搬迁落户本村的人口在承包期门人不分配土地。

减人不减地。

减人不减地是指去世的人口在承包期内不收回承包地,户口迁出本村的在承包期内不收回承包地,妇女结婚出嫁的在承包期内不收回承包地,妇女离婚的在承包期内不收回承包地。

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不是绝对的,有下列情况可以进行调整:

1、村集体原来预留得有的机动地或者依法收回归村集体的土地,村集体有权拿来分配给新生人口或者新进人囗,也有权不分,但未分配的集体土地和机动地的经营收入归村集体所有。

2、因发生自然灾害,村集体承包地必须收回打散重分的,需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并报乡镇和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村委会无权私自调整土地的。

3、土地承包政策规定为30年不变,30年承包期满后,由中央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如果确实需要调整,就有可能收回承包地打散重分,如果不需要调整就会再延长承包期30年不变。阿洪认为,未来重新分配土地的机率非常小。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喜欢阿洪文章的朋友记得帮忙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阿洪168


其实,“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原则从农村土地承包法分布实施时就已经提出来了。即是在同一个承包土地的农村家庭内,不管人员增加还是减少,都不再调整家庭原有的承包土地,不增地也不减地,由家庭内其他成员继续承包经营。

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时,国家提出30年不变。现在,二轮承包期又准备结束了,到第三轮承包期又继续实施“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30年不变。这种说法,是维护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大原则,但也不是绝对说死的,也还是有特殊的情况的:

第一,如果村里还有地,可以分配承包给新增的人口。如果村集体还有地,无非是三个情况有,一是留有机动地,不过到了现在估计不太可能还有了,二是村里其他人因为其他原因不再耕种自愿或有偿交回村集体的土地,三是村里组织开垦的荒地。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只要有地,就可以按照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的办法,给新增人口分配承包。

第二,如果承包家庭农户内的人员全部没有了,村集体也会收回土地。农村的土地承包的对象是符合条件的家庭农户,承包的时候是以户为单位按照人口来分配的。

但如果经过几十年后,虽然还在承包期内,家庭里的成员都因各种原因消失了,那么就成为绝户,土地依法由村集体收回。

事实上,也有很多村的干部不愿理太多事,这种绝户的承包地也没有全部收回,由绝户的最后一人转给周围的人继续耕种。

第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可以进行承包地的小范围调整。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如果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可以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适当调整。

但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和县级主管部门批准。

这种情况是指不可抗拒的天灾造成承包地严重毁损影响到正常的耕种,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个别农户之间的耕地调整。

但不管怎么说,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个大原则要一直坚持下去的,农村土地承包执行的是大稳定小调整,个别特殊情况、经过合法程序后,个别小调整。


桂农通


【国家农业政策是顶层设计,是抓宏观的;同时农村集体组织属于村民自治性质,有相应的村民自治法进行规范和保护!这就决定了只要在宪法框架下,村民集体做出的决定,即使不完全按照农业政策执行,也是有可能的!】



国家在97、98年开始实行了土地承包权“30年不动”的政策,也进行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样的解读!很多地方也完全按新的政策执行了。但是社会上不时出现了非议的声音,他们基于的是因政策执行过程中导致了个别家庭的耕地承包面积少于当地的承包水平,极端情况是有的一家农业人口甚至没有承包地!

有吃亏的就有占优的!那些实行新政策前有大量老人的,后期又没有多少人口增长的,必然就会有高于当地承包水平的情况!

国家制定这样的集体土地承包政策,本意是确保耕地使用权的长期稳定,有利于促进农民的长远产业布局和耕地地力的保护。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业规模化也需要土地在稳定承包权后能够进行有效流转,促进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甚至智能化迈进!



任何好的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个时候就有个因地制宜的情形,加上还有村民自治,如果某农村集体内出现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明显不公的现象,当地集体组织是可以根据村民自治法来解决本集体内的事务的!对于以上特殊情况,完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决策:定期清理过于有失村规民约的情况,例如某单身汉已经不具备成家条件,但一个人还拥有过世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等的田地,一人拥有五六口人的承包地规模,那么对这类情况,集体应该可以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拟订一个规定,留足两人或三人的承包地后,其它由集体安排!

如果农村集体拥有了公田或者上述方法转出的田后,就完全可以用来平衡那些在新时期出生人口较多的家庭!



其实,具我了解,农村很多地方仍然在执行如老人过世或女性外嫁后提出承包地的做法!总之,这类行为虽然与新时期的农业政策有所出入,但只要能够执行到位,不引发矛盾,那上级政府并不会干预!

如果有农村集体内没有执行农业政策,由集体进行村规民约式的自行其是,建议还是要走村民自治的相关流程,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形成有法律效律的文件,这样当集体内出现了那些根据国家政策利益受损的农民,又向上级进行申诉时,村级集体才能有根有据,否则上级就只能责令整改,按国家政策办理!

总之,农村问题国家是关心、关切、关爱的,如果因为国家宏观政策利益受损,千万不必要发牢骚或其他过激行为,按我上述的步骤也是可以找到解决切身利益的办法的!也建议那些基层管理者,以民为本,在执行国家政策时,不要抱着踢皮球省事的心理,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造福一方!稳定一方!


原生态乡村


‘增人不增地,碱人不碱地“30年不变是绝对的,什么情况都不可能增碱。土地确权了,村上也没有什么流动地。我深有体会,种了半辈子,家有4口人,去年土地确权只有6庙地,可别人家里有老人,名下好几十亩地,你想种可以,没祖金,但所有的补帖,就连良种补帖都是人家的,还有的荒着都不让你种,有好几年没人种的地至今荒着,你想调整地是不可能的,我们想种地的人只好想别的办法,要想重新分地多难啊。


安永子


当然不是绝对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只是明确一点30年内土地不会有大变化,让老百姓安心种地。先说说减地吧!什么样的情况下减地呢?农村人全家搬迁去城里,一家人都是非农业户口了,这时候土地就要被全部收回。还有就是全家人死亡了,土地也是要全部收回的。还有就是长期没人种的地,地分给你承包,两年你没种,浪费土地资源就要被收回。还有就是改嫁的妇女,嫁到另一家有了新的土地承包地,原有的土地要收回。增地有哪些途径呢?各种被收回的土地,要分配给新增的人!还有就是村里预留地,新开垦的土地。




皖北杨小菲


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承包期间,家庭人口可能发生变化,人地矛盾在所难免。为此,有些地方或者缩短承包期,重新发包,或者多留机动地。这些作法不利于承包关系的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有关文件提出了“在承包期内,增加人口不再分地,减少人口也不减少原承包土地”的政策界线,以消除人口增加与土地再分配相联系的习惯作法。同时规定,机动地不得超过总耕地面积的5%。这样规定的思路是土地承包必须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只能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进行。稳定是前提,是导向;调整是完善,是补充。“小调整”只能在人地矛盾突出的少数农户之间进行,不能大面积变动;只能经过若干年搞一次,不能过于频繁;而且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不能自行其事。总之,“小调整”不能影响“大稳定”。这样才不至于动摇家庭承包这个基础,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一号法律资讯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政策70年不变,说明要有一些人一生当中都没有土地。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没有土地的人就要想尽各种办法谋生。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城打工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几十年过去了,结果也出来了。有地的还在种地,而打工的在城里有了房有了车。这说明了什么呢?剥夺了你的土地但给了你更多的勇气。你没有了依赖的土地你却拥有了更开阔的领域。这也是国家土地政策的无奈用心。让耕者有其田,无田有事干。个行个业做贡献,促进祖国大发展。


95568269130


分地三十年不变?对婚姻有障碍,想结婚生了小孩负担不起,让年青人忧郁退缩,苦自己,也不愿坑孩子,这能行吗?



游尘看景


从实际情况来说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是绝对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民珍惜土地,否则农民把土地卖了,再分给土地造成不合理。从政策上讲也不是绝对的,我国规定稳定以家庭为单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由于国家占地造成人地矛盾突出的地方,可以做适当调整。这就是说,符合这一点要求的地方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召开全体村民会议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报上一级农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