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敬禮男孩”捐千元轉身跑走:養育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文 | 圓圈


“敬禮男孩”捐千元轉身跑走:養育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微博截圖


前段時間,一段視頻在朋友圈刷屏。

視頻顯示,1月31日晚19點,一位戴著口罩的小男孩來到浙大一院急診,放下一個信封敬了禮就跑了,護士打開一看,有9張100元、5張20元和一封感謝信。

信上寫著:

"親愛的醫生、護士們,看你們每天奔走在疫情的前線上十分辛苦,我也想出一份力,這些錢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們能收下。"

很多網友都被這個懂得感恩的小男孩感動了,紛紛給這個小朋友點贊。

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明白別人的幫助有多麼珍貴,所以格外珍惜。

而孩子能否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和培養。

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也很難有美好的未來。當你的孩子學會了感恩,他就懂得了生活,懂得了珍惜,這樣的人能更好地融入現實生活,開啟自己獨立人生的大門。

如同德國古典哲學家費爾巴哈說:

"同情心,感激心,愛心,使你成為一個人。"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刻不容緩,一定要儘早讓孩子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1.懂得感恩的孩子,未來更出色

英國教育家托馬斯·阿諾德曾說過:

"感恩不僅是一個最基本的道德修養,更是一種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總是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感激,這種態度讓他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

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感恩是一個社會良知的底線,一個沒有良知,不懂感恩的人,那麼又如何談起對他人的尊重?又能指望他會這個社會做什麼?更何談成功?

“敬禮男孩”捐千元轉身跑走:養育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梁啟超的9個子女


梁啟超,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

梁啟超有9個子女,個個成才,其中還有3名院士。

他的教子之道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大家對梁氏一門何以能出3個院士,且其他幾個子女也各自有各自的成就而感到好奇。

這得益於梁啟超是個開明的父親,也是一個高明的教育家,他在勤奮著書、匡國濟世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他將自己的學識和感悟潤澤在兒孫身上,言傳身教,悉心培養,使得子女們在優秀的同時,還重視孩子們的感恩教育。

梁啟超在家奉行"趣味"教育,從不以個人意志左右孩子的決定。

在他春風化雨般的引導下,九個子女各有所成。每當有人問起他們成功的原因,得到的答案,卻都是對父親的感激。

“敬禮男孩”捐千元轉身跑走:養育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梁啟超


梁啟超流亡日本期間,髮妻李蕙仙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他雖然很繁忙,但是家書不斷。他經常把自己的和服照片寄給李惠仙,說:"衣冠雖異,肝膽不移。見到了我的照片就像見到我本人一樣。"這說明了他對妻子的深情。

同時,他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也一再表示,他對他們的愛是發自肺腑的,是自然純真的。他說:

"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十二分熱烈。"

這是一種博大的愛、包容的愛。這漂洋過海的一封封家書,在孩子心中種下了感恩的種子。

他是勤於給孩子寫信的,也要求孩子經常寫信給他。在他晚年,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都在國外,寫信成為他關心孩子,與孩子交流、溝通的重要方式。他一生寫家信超過百萬字,多數寫於1920年以後。

在父親的的影響下,梁家幾個子女都對父母孝順尊重。

懂得知恩感恩的人,才是生活的贏家。

因為,他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家人的不容易,他的內心一定也是善良和豁達的。

因此,讓孩子學會感恩,讓他懂得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學會愛他人,學會分享、寬容與付出,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


2.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再優秀也沒用

作家沙拉曾經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很多時候,父母竭盡一生為孩子付出,換來的不是感恩,而是一個個心安理得的白眼狼。

就像幾年前曾震驚一時的留學生汪佳晶"機場弒母"案。

當年24歲的汪佳晶,在日本留學5年,每年學費約20萬人民幣,每月生活費全靠母親7000元工資。

他的家庭並不富裕,汪佳晶出國留學的費用,除去母親節衣縮食省下的積蓄,還申請了貸款。汪佳晶的媽媽還是想要給兒子最好的,兒子只要有所求,汪媽媽就四處籌錢給兒子寄過去。

即便這樣,汪佳晶也沒有心疼母親賺錢的不易,花錢毫無節制,經常呼朋喚友去一些高檔場所消費。

“敬禮男孩”捐千元轉身跑走:養育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就是這樣一個兒子,這樣的消費總有汪媽媽承擔不起的一天。

兒子回國時,母親開心地去機場接機。沒想到汪佳晶卻因母親實在拿不出錢,就瘋狂向母親刺了九刀。

被捕之後,汪佳晶依然在懷疑母親,他說:"我就是覺得母親是在騙我,不是沒有錢。我很氣憤,就一下子爆發出來了......"

“敬禮男孩”捐千元轉身跑走:養育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讓人感到悲哀的是,重傷的母親非但沒有怪罪兒子,反而處處為兒子求情。

剛出院不久就重新舉債,花重金聘請律師為兒子減輕罪責。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即便父母給的再多,在他們的眼裡,這都是父母應該做的。要是父母沒有達到他們的需求,極端的孩子就會被心中的怨恨所吞噬。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只關心物質上的養育,卻忽略了精神上的教育。

畢淑敏老師說:

"他不知道感恩你不能怪他,因為我們成人沒有把道德的基本準則傳授給他,孩子是一張白紙,如果孩子不知道感恩,通常父母也不知道感恩"。

的確,教養和感恩不是天生的。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人教給他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他必定是愚昧膚淺的。

於是血淋淋的真相卻告訴我們:感恩教育的缺失,總有一天會狠狠懲罰在父母身上。

因此,教會孩子感恩,也是父母"愛"的必經之路,也是孩子的必修課。


3.如何培養孩子感恩的品格?

第一,將感恩習慣的養成教育滲透於日常生活之中

讓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境裡,真心感受,再通過大人的言傳身教,使之耳濡目染,並內化於人格之中。

“敬禮男孩”捐千元轉身跑走:養育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作為父母,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告訴他這件衣服是爸爸給你買的,你要感謝爸爸;這本書是哥哥姊姊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姊姊。

總之,要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

第二,適當向孩子索取

很多的家長在孩子們面前都表現得像一個"超人"一樣,無所不能。家長們從來不會向孩子們表達出想要孩子們幫忙的想法,其實家長們可以適當的向孩子們"索取"幫助

“敬禮男孩”捐千元轉身跑走:養育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比如爸爸媽媽們可以向孩子們索求"愛"的那樣,和孩子們說:"寶寶可以幫媽媽掃掃地嗎?"或者是"寶寶,你可以幫媽媽按摩一下嗎?"

這個時候孩子們就會明白,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爸爸媽媽們去做的。自己在平時生活中也要多多的幫助、關心爸爸媽媽們,常懷感恩之心。

第三,對於孩子感恩的習慣要給予鼓勵與支持

生活中,許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時候,父母往往說"你把書讀好了就行了"、"孩子你不用這樣"……這就把孩子自發的感恩之心給扼殺掉了。

“敬禮男孩”捐千元轉身跑走:養育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比如,孩子會和家長說:"爸爸,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借點錢可以嗎?我要去給媽媽定個生日蛋糕。"此時的爸爸感到無比的激動,說:"兒子,你真棒!你能有此孝心我支持你!"於是,爸爸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母親的愛。

再後來,奶奶過生日的時候,孩子用了自己積攢的零花錢為奶奶定製生日蛋糕。

因此,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將孩子的感恩萌芽掐掉,而應給予鼓勵與支持,從感恩自己的父母做起直至懂得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感恩萬物。

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父母畢生要教孩子的課程。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成為這樣的人。

正如《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所說的: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親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一個孩子只有愛父母,才會愛祖國,才會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一個孩子只有懷有感恩的心,才能贏得他人的愛。

因此,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養育感恩的孩子,這是最好的愛,也是最美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