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把曹操杀了,结果会怎样?

娱乐and八卦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故意安排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这显然不符合逻辑,道理上完全讲不通。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尽管曹操在赤壁战败,但他仍然是各诸侯中最强的一方,回到北方后,曹操立即重整旗鼓,不久又在凉州打败了韩遂、马超等军阀,彻底统一了北方。此后,一直到三国结束,曹操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都是实力最强的,这些都是曹操打下的基础。可以说,因为有曹操在,孙权、刘备都沦为配角,一直都没有能统一天下的机会。

假如关羽在华容道杀掉了曹操,那么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首先,曹操一死,北方很有可能会重新陷入分裂。曹丕当时还没有被立为继承人,曹操平时又特别宠爱曹植,曹操一旦在此时撒手人寰,曹家子孙很可能效仿当年袁绍诸子争权夺利、祸起萧墙。曹操集团内部也有很多反对派,都蠢蠢欲动。



那么这样一来,孙刘两家正好可以趁机浑水摸鱼。孙权、刘备两家完全可以不必太执着于荆州的归属问题,孙权完全可以北上攻打青州、徐州,刘备可以趁势攻取益州,也可以像隆中对中说的那样兵向宛洛。虽然天下的最终归属还存在变数,但是对孙刘两家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



所以,诸葛亮根本不可能派关羽去守华容道,关羽也没那么大的胆子敢放走曹操。据史料记载,曹操逃跑时确实经过了华容道,但并没有遇上关羽,成功逃脱。

我是桅子花香,一枚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热爱历史,欢迎点赞、评论,欢迎关注我,一起遨游在历史的长河中。


司马公昭


答:关羽在华容道截击曹操,一番恶战,擒张辽,斩徐晃,张合,许诸等,曹操中流失伤重而亡。关羽复命,诸葛亮闻之大惊,心想,“你丫的素重情义,派你去是让你放曹,弄死他我派谁去都行。”诸葛亮失算了,他没想到关羽不讲情义,立即封锁曹操死讯,并迅速重兵防守江夏,关羽张飞都派去,留赵云守荆州。

第二个得到曹操死讯的是留守许都的曹丕,他立即与亲信吴质陈群司马懿等着手接管曹操的政治军事遗产,以曹植杨修等不同意,称有曹操生前口谕,“最爱子建”。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等宗亲将领立场居中,不表态。

双方争执不下,汉献帝刘协以上级和亲戚双重身份调停,渐之,政治中心从魏王府转移到皇宫,刘协窃喜。

不日,刘协往洛阳祭祖,荀彧,钟繇等文臣陪同,李典帅兵护驾。刘协再也不回许都了,在这些文臣武将的拥戴下,摆脱了曹氏的控制。并诏命四方,封曹丕为大司马,曹植为大司徒,魏王爵视兄弟两日后功勋再定。封刘备荆州牧,孙权扬州牧,刘璋益州牧,张鲁汉中牧,马超凉州牧。

刘备大喜,孙权却不受命。周瑜立率大军攻荆州,南郡等地,孙权弟孙诩率军攻寿春。刘备抵挡不住,向西撤退,投奔刘璋。

曹丕也拒绝诏命,外患当前,曹植放弃争端,兄弟一直对外。曹丕自继魏王位,命曹仁于禁抗击周瑜,夏侯渊乐进抗击孙羽。勉强守住南阳,汝南,兖州一线。

天下更乱,孙吴最强,刘备继续流浪。






文史品读


首先我要说《三国志》里压根就没有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的事。这是罗贯中为了彰显关羽的义气加上去的情节,当不得真。

裴松之注的时候引《山阳公载记》里的记载说:曹操的船带着兵从华容道逃跑,道路十分泥泞,加上刮大风,行军十分困难。曹操让那些身体瘦弱的士兵背着草填出一条道路来,死了好多人。

快过去的时候,曹操哈哈大笑说:“刘备虽然聪明但跟我的智商比还差了一点,他如果在这里放火,我们怎么能跑得了”话没说完,后面刘备已经开始点火了,但曹操已经走了过去。

从这个记载上看,似乎刘备有意放走了曹操,待他走过去才点火。

罗贯中就是根据这个设计了曹操三笑的情节,也设计了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

不管是谁放吧,曹操跑了。

顺着题主的思路看下去,如果杀了曹操会怎样。

很简单,孙权得利。

因为当时刘备脚下连立足之地都是借人家孙权的,他完全没有能力和孙权抗衡,如果曹操死了,他的政权如果发生分裂,孙权就是最大的势力了,完全可以一统天下。

这时候孙权就不需要刘备他们了,孙刘联盟立刻解散,刘备的政权就要面临灭顶之灾。正因为曹操没死,孙权才将荆州给刘备,让他在前方为自己做挡箭牌。

实际上诸葛亮从初出茅庐就提出三分天下的计划,要的就是借势而为。

杀了曹操就是破坏了整体战略。


锦翼


答: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能出现很多局面,但是,最终最有可能的是汉朝还将继续下去……

因为,其时郭嘉已经死了,代替曹操的只能是夏侯惇。但是,夏侯惇的地位绝不会是丞相,而是大将军,主政。此时荀彧、荀攸、程昱、刘晔等心腹大臣一定会竭力维护皇权;夏侯惇又没有曹操的威望更没有曹操的智慧,钟鷂、司马懿、杨彪等汉朝旧臣也能借机发展自己的实力,拼命还权于汉献帝;新生代陈群、杜袭、赵俨、繁钦等等都会支持荀彧、崔琰!夏侯惇一向是忠于曹操的,他驾驭不了这些文臣。

曹仁、曹洪、曹休、曹真一定会力挺20多岁的曹丕,夏侯渊、张郃、徐晃、文聘等人可能会追随夏侯惇,也可能不会?张辽无疑是皇权的坚定维护者,乐进、李典、于禁本身就不和,与张辽还有隔阂,他们应该会站在曹氏集团一边。此时的曹丕根本挑不起大梁,还要依靠夏侯惇,曹丕城府极深!他不可能容得下夏侯惇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夏侯惇也不可能为曹丕效力(事实上,曹操死后不久夏侯惇就追随他去了)。

这些错综复杂的局面怎么能统一呢?北方大好局面不能说乱就乱,维系她的唯一选择就是汉献帝!名正言顺,谁也不说破,大家都是汉臣!这才是荀彧最希望看到局面……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使汉献帝亲政,各方都能接受。北方大好局面仍然继续下去……

呵呵🤭刘皇叔?!就真成了大耳👂贼了、诸葛也毫不客气地成了村夫、孙权想割据江东成了泡影!总之,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不攻自破,等待着俯首就擒吧。

也只有在这种局面下,赵云才能弃刘备,为国家大局加入夏侯惇集团,与徐晃、张郃并肩战斗,到那时正如他自己说的,孙权一定不战而降。


中行偃1


历史没有如果,曹操如果死掉,必定天下大乱,最终结果如何很难预测。

首先分析一下曹操的政权性质。

曹操的政权性质,曹操起兵于陈留,将领基本上都是家族将领,曹氏夏侯氏,这就是曹操的基本盘。

光是这个基本盘,其实是只是个能通天的土豪,这时候曹操了不起只是一个州牧,守土安民就行了。但他厉害的是整合了荀彧为首的颍川大世族,大多数谋士都来自这条线,这条线很不得了,几乎可以用这条线统一天下。

但这条线并不稳定,而且曹操的身份太监后人,很难得到这条线的完全认可。

于是乎吧曹操唯才是举,巧合之下整合了30万青州兵,此时曹操已经具备了整合天下的实力。最后打败了,全天下世族首领袁绍!从大势上来看,此时的曹操应该可以统一天下。但为什么最终没有?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和我们问题无关,有空再说。

现在可以看出来曹操,真正的实力一共有三方面。

军事方面有自己亲族掌握兵权。

自己提拔了一批有才的人,这群人无依无靠,只能听命于曹操。

政治方面有大世族撑腰,结盟。

前两种人是曹操的嫡系!但是其实只能强一时,长期来说大氏族拥有人才优势,肯定更强。后期司马懿夺权,也就走这条线。

后一种人只是盟友。为何能成为盟友?1因为曹操手上有兵,可以杀人。2有皇帝,让他们当官。胡萝卜加大棒,让大世族一时屈服。

曹操的政权并不稳定,因此充满变数。曹丕才20岁很难做到政权的有效传递。事实上十年之后,曹丕和曹植都为争世子位置打个头破血流。

曹操如果突然死了,亲族没有人可以主持大局的。从历史上来看,或许夏侯敦可以稳定。

我们假定夏侯敦,立曹丕为世子。暂时稳定中央,连同外姓大将,和外姓大臣组成联盟。但是驻外大将,是否还会听命于中央?同时大世族必须产生反扑。最后刘备孙权韩遂马腾肯定会在这个时候进行进攻。曹丕时代,解散了之前的钦州兵。可以看出来,没有曹操,兵权也不稳。

所以肯定不能像游戏中一样。就丢个君主。


熊猫大神本尊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的话,三国的局势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了。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设定,曹操败退华容之时,身边有程昱、张辽、徐晃、于禁、许褚等一大批重要的文武群臣,如果曹操遇难,显然这些重要的魏国臣属也难免阵亡。如此一来,魏国就会出现巨大的人才短缺危机。而曹魏内部也会由此发生分化。

从曹魏势力内部来看,当时的曹丕、曹彰、曹植都已经成年,很有可能像当年的袁绍那样,出现势力分裂的状况,而荆州地区新近归附,在大败后可能会脱离魏国 ,归附孙权或刘备。

在孙刘联盟方面,由于魏国势力出现了巨大的真空,两方肯定要趁势进攻魏国,争取抢夺汉献帝,刘备应该能顺势再次占据荆州北部地区。孙权趁势夺取徐州的可能性很大。如此一来,孙刘联盟将提前破裂。

此外,西北的马超有可能趁势进攻长安,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关中一带。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有可能会趁中原大乱,趁势打劫。刘璋、张鲁等势力应该还会保持原状,荆南地区则会根据孙刘两方面的态势而决定归属。

综合来看,整个天下将再次进入群雄逐鹿的状态之中了。

欢迎关注“孙博士侃历史”,官方公众号“fisher101990”,一同领略真实的历史吧!


孙博士侃历史


既然假设曹操在华容道被杀,那么华容道以后,关于曹操的故事都要抹去了。

比如说,之后就没有曹操平定关中的马超、韩遂,没有曹操平定汉中张鲁,也没有曹操发起濡须口之战了。

曹操如果就此战死,那他的继承人会是谁呢?无非是三个选择,曹丕、曹彰、曹植。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方式,继位的应该是曹丕。

历史证明,曹丕文采不如曹植,带兵打仗不如曹彰。曹丕在位时,招降了一个孟达,孟达后来反叛了。而且,吴蜀大战的时候,曹丕不但没有趁机进攻吴国,而且还封孙权为吴王。这些决定,可以看出曹丕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是何其幼稚。

那么,让一个不成熟的曹丕去拿下关中和汉中有多难,是难以想象。

那么,可以设想一下,蜀汉和曹魏,谁会先拿下汉中和关中呢?这一个问题,又是下一个假设了,但是刘备一方,无疑是多了机会。

不过,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孙权这个人特别害怕曹丕。孙权为什么怕曹丕不好说,但是曹丕当政时,孙权确实不敢称帝,这是真的。

孙权既然害怕曹丕,那当时张辽守合肥,应该更有安全保障一些。

再则,如果曹操死在了华容道,曹魏宗室肯定会把关羽作为死敌对待,那么关羽再镇守荆州,就不太合适了。

喜欢的可以点关注!


绿竹听音


当然正史中是没有这个情节的,作者设计这个剧情应该是有两个意图:一是拔高关羽义的形象;二是突出诸葛亮近乎到妖的智慧。对于《三国演义》这一情节的设置,我也一直认为这是诸葛亮故意安排关羽放走曹操的,虽然其他人都被蒙在鼓里。所以,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后面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不妨来讨论讨论:

曹魏方面:不用说,曹操死后,曹魏的实力必将大减,因为随曹操出征的大将无数,士卒无数,兵力战将损失,这是其一;曹操在公元208年还没有明确立世子,那么曹丕、曹植必会就世子大位而大打出手,曹魏的实力必会在内耗中而消亡殆尽,这是其二;其三,西凉马腾趁机起兵伐魏,曹魏政权也就到此结束了。

刘备方面: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赤壁之战后,孙刘划分了荆州的势力范围,而且荆州还是刘皇叔借东吴孙权的,为了共同抵抗曹魏,孙权才一直没有找刘备拿荆州,如果没有了曹操这个敌人,刘备集团在荆州就不会呆得那么顺利,也不会以荆州会基地,取西川,取汉中。所以我认为曹操如果死了,刘备的日子很不好过,而且孙刘很快就会开战。



孙权方面:如果曹操在华容道死了,毫无疑问,最大的受益者当属东吴了,东吴携胜利之师,威震天下,趁刘备没有站稳之地,出兵直取荆州,这个时候刘备没有喘息的机会,我认为刘备必亡。然后孙权以荆州为基地,取西川,拿汉中,最后挥师北伐,马腾、韩遂之辈断断不是东吴的对手。所以,天下当归孙权大帝。


所以,我认为,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最后天下当归孙权大帝。


风雨奕生局


如果关羽没有在华容道放了曹操,那后面会发生什么事?那肯定天下大乱,但我想对刘备应该有利。

当曹操赤壁大败,连续冲过张飞赵云的两道封锁线后逃到华容道,这时曹军已经疲惫不堪,而这时关羽所部却是生力军,如果关羽不放水真打起来曹操是毫无胜算的,可是当时在华容道除了曹操外还有很多曹操的部下,如谋士荀彧程煜,武将张辽徐晃许褚等,这些人都是曹操集团的精华,关羽如果不放过曹操自然也不能放过这些人,假设曹操被关羽当场斩杀,那剩下的这些人可能不是投降就是被杀,而且以关羽和张辽徐昂在许昌的交情,张辽徐晃很可能被关羽招降,那曹操集团的精锐就没有了,那当时曹操的儿子还小还不足以控制北方的大局,同时北方马腾马超父子很可能趁乱发兵取许昌,那北方将大乱。

而刘备这边很可能得到张辽徐晃等文臣武将将实力大增,就算江东孙权因曹操的死而翻脸,刘备也完全可以退到北方去占根据地,因为曹操一死,北方必然出现权利真空,刘备正好可以填补,假以时日中原逐鹿孙权未必能胜。

可诸葛亮当时考虑的是隆中对战略,也就是要先取荆州,可要取荆州曹操就不能死,只有曹操不死孙权才不敢翻脸。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十分愿意与爱好历史的朋友交流。


天宇的文史情怀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个史书上有记载,当时的情况的确很危险,曹操有命丧华容道的可能性。

无论是设伏兵将曹操杀死,还是曹操自己死在了华容道,在当时都会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将会深刻地改变时局发展。

推测起来,会有以下情形发生:

曹魏阵营迅速推出新的接班人,综合实力不会有太大损失,曹魏仍统一着北方

赤壁之战发生的这一年,曹操54岁,曹丕22岁,曹植17岁,曹彰的年龄介于曹丕与曹植之间,曹操的长子曹昂以及最喜欢的儿子曹冲均已去世。

曹操死得比较突然,还没有来得及指定接班人,不过,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曹丕继位的可能性最大。

曹丕的母亲卞夫人虽然一开始并不是嫡室,但曹操的嫡室丁夫人没有子嗣,而丁夫人已被遣送回家,卞夫人最得曹操信任,曹操对卞夫人所生的4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的教育也最为用心,加上曹丕不是嫡长子却是在世的长子,所以继位没有问题。

至于曹植,由于年龄尚小,此时当不会掀起夺嫡之争。总之,曹魏的政权可以平稳过渡,在经历过短暂的慌乱之后,在掌握军权的诸夏侯曹主导下,曹丕很快接班,继任丞相,以此继续实际掌握着整个北方。

孙权阵营会获得发展良机,趁机抢占荆州的大块地盘,并在东南方向挤压曹魏

曹操如果死了,孙权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趁着曹魏一片混乱之际,孙权如果能果断出手,可以趁机抢占大片地盘,包括荆州方向以及淮南地区。

孙权如果主动出击合肥,相信曹魏在那里的守军难以敌挡,会不会出现后来关羽北伐时“威震华夏”的局面很难说,如果青徐泰山帮趁机搞事,孙权在短时间内就能取得非常大的战果,届时势力甚至会伸展到黄河流域。

可以推测的是,孙权的地盘将成倍增长,其综合实力也许会与曹魏相当,继位后的曹丕在雄才大略上本来就输于孙权,这样以来,在后面的争雄中谁是能最终胜出者就难说了。

刘备阵营失去了战略机遇,在曹魏一心寻仇和孙权的逼迫下,发展前途堪忧

无认是曹丕还是曹彰、曹植继位,他们上台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为曹操报仇,只有替曹操报了仇,他们的合法性才能得到巩固。

如果华容道上曹操是死于刘备伏兵之手的话,刘备的麻烦就大了,曹魏会倾举国之力找他报仇,躲都躲不过去,在这种情况下想再去联合孙权也不大可能。

刘备在双重夹击之下没有太好的出路,如果能及时西进益州,寻找机会从刘璋手中将益州夺取,也不失为一条路。或者南下交州,在那里寻找机会,但无论如何,刘备都将被边缘化,三足鼎立的局面即使仍然有,也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其它中间阵营是最大的变数,如果能趁乱而起,可以成长为鼎立局面中新的第三极

曹操如果意外死了,最大的变数是刘璋、张鲁、马超、青徐泰山帮以及辽东的公孙氏等中间势力,正常情况下他们都难以有所作为,但天下出现了非正常变化,他们的机会也来了。

如果他们能抓住难得的机会迅速出击,并不断壮大,有可能成为后起之秀,慢慢发展成曹魏、孙吴之外新的第三极也不是不可能,天下三分的局面也许会继续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