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闻令而动,党员骨干冲锋在前,为七千多名发热患者进行筛查诊治,为守卫首都人民群众和官兵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查房

凌晨两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依旧灯火通明,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的筛查工作已经持续了一整天。急诊科副主任陈威告诉记者,为患者做筛查,就要直接面对面采集患者的咽拭子,由于病人多、样本量大,党员骨干带头加班加点。

陈威:我们已经先后诊治了7000多名发热病人,从中筛查新冠肺炎病例如同大海捞针,万一有感染者而筛查不出来,导致他在社会上流动或者当成一般患者收入病区,那将是灾难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筛得准、筛得出!

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黎檀实主任查房

急诊科主任黎檀实是全国知名的灾难救援医学专家,春节前,他凭借着高度的敏锐性和专业造诣,及时作出提升防护等级等一系列重要决定。预案刚刚启动,1月21日,就有一位61岁的患者来到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就诊。

黎檀实:从这位患者当时症状看,我们高度怀疑其存在感染可能,但不能确诊,就想到应当对他进行筛查。

曾经在17年前筛查出北京第一例非典患者的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这一次,他们依旧保持高度警觉。

黎檀实:按以前的急诊程序不需要做筛查,恰好我们医院有筛查检验试剂,经过检验以后,结果果然呈阳性!因为我们提早拉了警报、启动应急预案,所以当时进行诊治筛查时,已经要求医护人员必须都穿着隔离衣接触病人。

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刘钰护士长急诊插管

当时,疫情还不明晰,第一例患者是不是个例?当一些人还心存疑惑时,急诊科就在春节假期的前一天专门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全员停止休假,对这次疫情严阵以待。

黎檀实:我们坚持所有事项必须经支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实行停止休假,涉及到急诊科全科同志以及在急诊科实习进修的人员,总计将近三百人需要加班加点工作!

一声令下,科室在外地休假的人员全部按时归队,准备春节回家的同志也全部退掉车票、机票。大年初一下午5点,急诊科党支部再次紧急召开支委会,决定立刻调配精兵强将,增援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急诊科发热门诊,副主任陈威临危受命。

陈威:当时黎主任问我家里有什么实际困难没有,我说困难可能谁都会有,但是既然组织上、工作上需要我,我就没什么困难了!作为军人、军医,就应该有更大的责任和担当。既然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就只有往前冲这一条道!

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排查诊断

增援发热门诊的人员刚刚就位,接受筛查的病人就开始逐渐增多。本着应收尽收,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目的,总医院领导当即决定,立即启动发热门诊扩建工程,迅速搭建设施配套的发热门诊新板房。

黎檀实:原来发热门诊只有470平方米,紧急扩大到1500平方米,只用了5天时间,第6天我们就搬进去开始运行了。

扩建后的诊区很快迎来了大批发热病人,急诊科不仅要筛查新冠肺炎患者,对于筛查期间的重症患者还要及时救治。2月12日,一位“肠梗阻”患者急需进行剖腹探查手术,但筛查时发现患者肺部有很多阴影,不排除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晚上12点30分,第一医学中心紧急协调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后决定,连夜进行手术。

陈威:如果等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再做决定,这个病人可能就有死亡风险,他的手术越早做越好!我们之所以果断决定手术,一方面在于有预案准备,另一方面,为了患者该冒的风险就得冒。

凌晨1点半,一场按照最高风险等级进行的手术开始了。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刘运喜是国内知名的疾控专家,他现场全程把控感染防控工作。

刘运喜:说实话,病毒面前,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是易感染者,医务人员也紧张!我对大家说,有我们在,手术你们尽可以放心大胆去做。我一个一个盯着他们穿脱防护服,手术从凌晨1点半开始到4点半结束,大家身上都湿透了。

急诊科主任黎檀实介绍说,这样的手术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有很多,这些天来,解放军总医院各学科的医护人员并肩携手,抗大疫、担重任,诠释着医者的仁心大爱,履行着军人的使命担当。

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护理重症患者

黎檀实:手术室、麻醉科、检验科、血库、外科……越是涉及到救命的复杂手术,涉及到的学科部门就越多,从中也可以看出,为了救治每一位患者,医院付出的代价非常大,可以说不惜代价!

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介绍说,急诊科每年救治患者20多万人,位居北京地区前列,目前,以急诊科为代表的解放军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守护着首都北京的“防疫大门”。

任国荃:解放军总医院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坚决响应习主席号召,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我们将积极参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总台央广记者:孙杰 彭洪霞 郭晶 罗国金 洪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