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你是《三国演义》中的汉献帝,被曹操接到许昌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会怎么样?

生田村的俊小伙儿


东汉到了汉献帝时,经过黄巾起义,董卓祸乱朝纲,以及李傕、郭汜的混战,东汉朝廷已经千疮百孔,人心思乱,很多割据势力也已经成了气候,基本上可以说东汉气数已尽。

汉献帝逃脱李榷,郭汜的控制,到达洛阳时,洛阳宫殿已经几乎成为废墟,跟着汉献帝出逃的大臣,甚至连日挨饿,汉献帝本人也饥饿难耐。

可以说,东汉已经名存实亡。只是各诸侯之间,还没有出现一位具有绝对压倒性优势的割据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东汉的天子只是居中起到调节作用而已。

对待这一点,汉献帝也是看得清楚的。

所以,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都之后,汉献帝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同时,也便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以说,汉献帝明白当时的时局形势,已经知道东汉回天无力,所以和曹操基本上是进行合作的。

因此,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篡汉建魏,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实现了朝代更替;另外,曹魏也没有亏待汉献帝,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

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后,有一万户的封邑,位于所有诸侯王之上;他向皇帝奏事不必称臣,接受皇帝的诏书可以不拜,还可以象原来做皇帝一样祭祀天地与祖宗,真可谓莫大之荣耀。

汉献帝及其子孙的山阳公爵位一直传到了西晋年间,长达90年,后来五胡乱华时,即公元309年,汉献帝的四世孙,即第四代山阳公为胡人所杀,山阳公国才灭亡。


李子说书


曹操,把女儿嫁给汉献帝,做了天子的老丈人。皇宫依然让汉献帝住着。吃穿用度都维持着皇家体面。玉玺仍在汉献帝手中,但什么时候盖,盖在什么诏文上,由曹操说了算。打仗的时候,曹操用马车把汉献帝装着,拖在战场上,即是对其他诸侯的威慑,又是对汉献帝的恐嚇。

汉献帝,只有一个天子的名义,仿佛就像人都拥有一个被叫的名字而已。这个名字,需要时,被人叫一声。不需要时,可以连命一同被抹去。

汉献帝是娃娃皇帝,除了姓氏血脉,没有任何朝庭根基。他在恐惧中被董卓立为皇帝,成为了一个失去自由,连基本生活温饱都成问题的小孩子。后来,被曹操接管,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人一天天大起来,他看到了身为刘氏子孙、皇家血脉的自己的屈辱与悲哀。

设问是“如果是你”。“你”,就是答题者,这里也就是“我”。舍身处地、代入人物及背景,扪心自问,我真的怕死。面对动不动就杀人的董卓,就是24小时连轴的童年噩梦。曹操,至少比董卓长得好得多。说话、行事也没有那么胡为、恐怖。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明白,他养我,其实是想跟其他诸侯争夺、接管老刘家的江山,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才能。同是男人,自己又还是现任的皇帝,怎么好轻意认怂?以后,下黄泉面对祖宗也无法交待啊!可是,自己除了思想是自己的,连肉身、吃穿......没有一样属于自己。目前,连个能养家的百姓都不如。还拿什么来振兴祖业呢?

之后,发现自己除了恐惧、悲伤之外,还有一颗慈爱、悲悯之心。无休止的征战,天下的百姓真是太苦了!本来一统的山河,四分五裂。为君者,乃苍生之父母。眼前国土破碎,百姓被迫舍农从军,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难道是祖宗希望看到的?冷眼观江东孙权、巴蜀刘备,还有眼前的曹操,他们不分出胜负终不罢休。野心上,伯仲难分。良臣上,鲁肃、诸葛亮、荀彧等各有所长。武将上,各家英雄豪杰济济,不相上下。子嗣上,刘备丁薄。孙权后代中没有领军型人物。曹操,就在自己眼前,他的孩子中各类所长的都有。曹丕、曹冲更具王者之质。如果天下早归一统,即可山河复元、百姓安定。为君者,更当以天下百姓为天下。如果自己的放弃(皇位)和禅让,能早日实现以上愿望,即使被祖宗责怨又有什么呢?与其苟且偷生,亦或断然舍身,都对国土、苍生无意义。倒不如,发挥我这个天子惟一的、最大的优势:为百姓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天子人选,把皇位名正言顺地禅让给他。我愿意在他的国度里,做一个庶民。一亩田、三分地,有妻有子、以耕读为伴,以度残年。从此,我之温饱,即是百姓之温饱;我之安乐,即是百姓之安乐。以这样的方式,鉴证自己的选择。

我死后,一坯黄土,不入皇陵。我不再是大汉末世的皇帝,而是新朝普通的布衣。


郁离星


如果我是汉献帝,那么我早就已经被曹操挟持。我深刻地明白,我只是个傀儡,我没有丝毫人身自由,没有丝毫的话语权,我的身边早已被安置了无数耳目。我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这个权臣了如指掌。

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如果不适当,很可能随时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并且会殃及那些支持我的当朝文臣和我那手无寸铁的家人。

曹操手握天下兵权,这个人的确心狠手辣!但同时他雄才大略,智谋过人,兴国安邦,不在话下。平心而论,曹操才智手段都强我百倍!而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心底善良,手无缚鸡之力的十几岁少年。面对着这样一个权臣和他的虎狼之师,即便是先祖明君再世,当下想要兴复汉室也是枉然!可以想象,我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而且大臣所有的本章都要经过曹操,同时他也切断了我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所有的诏诰都是出自曹操和他那帮谋臣之手,我唯一的任务就是吃好,喝好,睡好然后要假装开心地在上面签字,加盖玉玺...曹操党羽尽得人心!人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可悲的傀儡皇帝!

我清楚明白地知道,汉朝气数已尽。现在汉朝只是个朽烂了的大厦框架,轻轻一推,不!甚至一阵大风吹过就有可能轰然倒塌...

我不会再纳妃,因为我担心我的后代随时会遭受曹操的屠戮。

我不会沉湎酒色,因为我要把身体锻得棒棒的!我的家人随时需要我保护!人都是要尊严的,何况我这会儿还是名义上的天子!

我会找曹操谈,不断地找他谈,天下惟能者贤者居之,我要昭告天下,我要把帝位让给曹操。

我会诏诰天下,不准皇室宗亲再起兵为汉室而战。其实,这个时候再也没有真正支持我的皇室宗亲了。刘备充其量只是打着兴复汉室的幌子为了壮大自己而已。真正支持并忠于刘氏的势力早已被曹操屠杀殆尽了!

我绝不会写什么讨逆血书,我不想任何人为我再去做无谓的牺牲!

曹操可以屠杀我!他也可以侮辱我!但是我绝不许他屠戮我的家人!董妃是我唯一的亲人,如果曹操胆敢屠戮已经身怀六甲的董妃,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拔剑相向!谁敢动手我格杀无论!权力已经不属于我,天下也不属于我!即使没有任何人帮我,我也要独自战斗!要死!我也要死在保护我家人的道路上!

我不想再看到烽烟四起,手足相残,血流千里,百姓饿殍遍野景象...我真的!真的!再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惨剧了,我对这种惨剧恨之入骨!

谁不血肉之躯?谁不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

我知道,如果我真心让位于曹操,并让他如愿以偿,以他的雄才大略、敏锐眼光、宽广胸怀,他继位的时候必然想着恩泽四海,大赦天下!全天下都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所以,他真正达到目的后也未必不会不放我一条生路。

即使我想的太乐观,他一定要要置我于死地。那我也认了!我随时都做好了死亡准备!想当年,列祖列宗创业受业的道路上,也不知屠杀了多少生灵。而现在,如果能以我一人一家的性命换来天下的太平绝对是值了!

即便,我的死能换来普天之下10年或者20年的太平,我认为,者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如果我有幸活命,我会隐姓埋名,找一个依山靠水的世外桃源,世代耕耘,渔猎,然后幸福快乐地走完我的余生。

我不求史书上有我的名字和事迹!

我希望人们能把我彻底忘掉!

我希望历史能把我彻底忘掉!

我希望我和我的家人能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能够安静平和地生活在一个和谐、友爱、充满人性的社会!

我希望我的后代子孙繁衍生息绵延万古千秋!

我还要我告诫我的子孙,让他们世代传承,再也不要入仕做官,再不涉足政治!











西瓜真探


我估计干不过曹操,这家伙是军阀,手下骄兵悍将一大堆,而且口头禅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是个不好惹,惹不起的主,不过曹阿瞒也有可爱的地方,那就是真性情,狡诈归狡诈,但人家说了,若天命在我,我为周文王也,人家没想称帝,所以最少在曹老板有生之年,我还是名誉董事长。

既然还是汉家董事长,皇帝的招牌还在我手里,那当一天皇上也是皇上,别干预曹老板政务,没事多夸夸老板,别整那多没用的抵抗,因为实力不允许,那就只有玩,最少约上曹二代们玩,什么衣带诏,血带诏,通通的拒写,要写,也就写写诗,联络下感情,给曹丕写完,给曹植写,宫里的宫女妃子们也可以开派对,我一个人肯定玩不过来,大家一起天上人间,反正为加深友谊,据说要到公元234年才去世,时间还早,天下风云突变的机会还多,就算不能主导,也要留的青山在,慢慢砍柴烧。

反正有皇宫住着,有宫女侍奉着,没必要愁眉苦脸,朝廷的事,随愿意管谁管,也不用起早贪黑,为战事冲锋在前,为政务焦头烂额,亡国之君,已经当定,乱世之中,捡条命已经实属不易,着实折腾不起。

如果是穿越过去的,那就是另一会事,我的琢磨着研究炸药,仿制枪械,倒腾点鸦片烟,给曹操,刘备,孙权贺寿,多印点《三国演义》派发出去。让大伙先脑袋炸裂,处事凌乱下,告诉他们都别折腾了,不出一甲子,天下是人家司马炎的![机智]


无语言乐


汉献帝是一个悲情的人物,年少走上帝位,先是被董卓控权,董卓死后又是王允执政,又落入李傕,郭祀的掌中物,好不容易逃回洛阳曹操又来了,至此刘协的帝王生涯没有一天安宁过。如果我是他,此时我会先沉淀下来,每天沉迷歌舞享乐,但也要读遍古籍学习治国安邦之道,暂不管国家大事,对曹操有求必应。原因如下:

其一、多年心惊胆战和颠沛流离的我,没有能力治理此时诸侯纷乱的天下。

其二、曹操与袁绍迟早有一战。此时的我认为袁绍威望、兵力和财力都高于曹操,并且袁绍四世三公德行更好,我希望他能帮我匡扶汉室。那么此时的我不问政事放权曹操是权宜之计,曹操权利越大袁绍就越想讨伐他,或许终有一天我会在袁绍的帮助下回到洛阳做回真正的帝王。(这一点基于我对袁绍错误的判断,毕竟袁绍是以匡扶汉室为名召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此时我应该认为他是忠诚的。)

其三、如果曹操和袁绍这一战,袁绍不幸战败。那么我今天所做的一切会让曹操觉得我没有野心,对他没有威胁。或许能换来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只有自己的命还在才有机会夺回王权,只有家人平安汉室江山才能传承下去。




菱羲


作为《三国演义》的读者,回答很可能是"四个字:"混吃等死"。因为看了该书的人都知道,汉献帝除了这四个字外,没有他路可走。

但如果真的身临其境,作为曾经的上位者,曾经的生杀大权在握,只手掌乾坤,片语决兴衰的天之骄子,真的能够甘心大权傍落、死生皆决于人、天天提心吊胆、混吃等死的日孑吗?

所以,如果我穿越成了汉献帝,为了不冤死。如果是在刚上位那阵子,必然利用身为穿越者、可以先知先觉的优势,大力招揽人才,用贤除佞,革除弊政,重振汉威。

但如果到了题主设置的时期,即到了被曹操接到许昌以后,那就没有可能继续主政了。此时只能是顺应历史潮流,比献帝更加彻底地交权。而且是主动地交,真心地交。如果曹操允许,把帝位也交给他。只是曹操要挟天子以令诸候,很可能不同意接交帝位。那就和曹操明言:帝名我担,实权你掌,我不问政,你莫扰我。学刘备的榜样,去种菜避祸。

但是我仍然耽心,献帝不是刘备,同样种菜,其祸很可能无法可避、无处可辟,最终的结果,仍然难逃混吃等死的命运。


跛翁


乱世之中,武人当道,拳头大的人才有发言权,枪杆子才能出政权,没有自己的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是无法独立生存的。

汉献帝能够生存下来,依靠的是大汉四百年来的余威,但是做为可以独立地政治军事力量已经不复存在了,在东汉末年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无论汉献帝是怎样有谋略的人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大汉实际上已经灭亡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事实面前,任何的挣扎都是枉费的。

在乱世之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又怎会有庸人,经过了一番淘汰赛之后,留下来的都是权力斗争中的高手。况且汉献帝还在曹操的手中,曹操谋略过人,是一代奸雄,在他面前耍阴谋,那就是班门弄斧。

四百年的大汉基业,终究只会成为历史,慢慢地被掩埋在灰尘之中。汉献帝的前任皇帝们已经将大汉的统治基础败光了,偌大的家业已经树倒猢狲散了。有实力的已经自立为主,没实力的终究还是成不了事,汉献帝能依靠的还有谁?

皇帝大位是汉献帝最后的护身符,大汉的臣子倘若能扭转乾坤,他也不至于沦落到曹操手里。事实证明汉朝的大臣们,除了对大汉的忠心和留恋之外,已经没有别的能力了,恢复汉朝早已是痴人说梦了。

汉献帝经历了乱世中各派势力的监禁,一路的东逃西窜,看见了往日的辉煌大帝国沦为末日的修罗,人民生灵涂炭,做为皇帝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难保,还怎么担负起复国任务

失去的就让他远去吧,帝位已经成为汉献帝的包袱了,既然曹操有能力恢复帝国的荣耀,不如就随他去吧,至少能让往日的大汉子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算是汉献帝最后为自己的臣民做的贡献。


坐看牵牛织女星w1


在封建王朝时期,末代皇帝中能像汉献帝刘协一样全身而退的并不多。可以说刘协的活法就是正确答案。

曹操把汉献帝迎回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刚开始聪明的汉献帝也有蠢蠢欲动的心态,他要真的安分守己的话也不会发生衣带诏事件,在衣带诏事件里,汉献帝彻底明白了自己的现状,识时务者为俊杰,汉献帝从此谨小慎微,不敢有一丝反抗。当时,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可以说,汉献帝内外都是曹操的人。到了曹丕时期,曹丕多次想杀刘协,都没杀成。曹丕称帝前,汉献帝跪在曹丕脚下,手捧玉玺,四次禅让帝位。曹丕满意的接受了,为了安抚天下,曹丕把刘协封为山阳公。

山阳城(在今河南焦作山阳区),成为汉献帝生命最后一段光阴地所在地。在这里,再也没有以往皇宫里地刀光剑影,没有了谨小慎微地帝王岁月。山阳公刘协在这里,悠悠岁月,甚至由于早年对医学感兴趣,开始行医起来,免费给周围地老百姓看病,深受爱戴。除此之外,便是经常和曹节(刘协的夫人,曹操的女儿)一起游山玩水,在云台山上留下了不少故事。不过,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刘协在山阳公期间地只字片语,说明了刘协能安静地活着就是最好地事情了。

刘协死后,曹叡(曹丕已去世8年)以帝王礼葬刘协。


新疆风物志


汉献帝,应该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能看透天下大势,韬光隐晦,顺应天命。

作为废帝,能得到善终,而且还死在篡位的曹丕后面,说明他和曹氏家族,曹魏大臣,都能和睦相处,不但不让他们感到威胁,还不让他们小看。当初董卓初见他时,就看出此子的不凡了。

如果我是汉献帝,应该不如他远甚。亲近汉臣会被曹家猜忌,亲近曹魏则让汉臣寒心,这种平衡周旋的功夫,是我欠缺的能力。


三尺青


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意图。把汉献帝从残垣断壁的洛阳,迎接到自己的大本营许昌,汉献帝带着中兴汉室的愿景起程。身在许都的汉献帝才幡然醒悟自己只是个傀儡罢了,想要中兴谈何容易,便有意无意的拉拢下臣,以图除掉奸相曹贼,但历史没有再给汉献帝机会,汉朝的气数以尽,以是不争的事实,天意要绝炎汉,复兴无望!

历史没有假如,如果自己是汉献帝,恐也很难再有更好的作为。气数以尽,即使逆天行事,也图劳无功。本就寄人篱下,能颐养天年,安顿终老,以时属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