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地名探源,郧阳区茶店镇之名源于王善人舍茶,十堰人知道吗

地名探源,郧阳区茶店镇之名源于王善人舍茶,十堰人知道吗

茶店既是郧阳区的工业重镇,又是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核心区。长岭新区平展的土地,高大的楼房,宽阔的马路,让人看到一座具有现代都市风格的重镇正冉冉升起。身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美丽园区,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其实,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沟壑纵横的荒地。自从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茶店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茶店以前并不叫此名,而是叫岔甸。

茶店原叫岔甸

茶店镇位于汉江南岸的丹江口库区,北与郧阳城隔江相望,南距车城十堰15公里,东邻青山镇,西接柳陂镇。

地名探源,郧阳区茶店镇之名源于王善人舍茶,十堰人知道吗

6月6日,记者从双星东风轮胎有限公司乘坐105路公交车约40分钟来到位于汉江河畔的茶店镇政府。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茶店镇宣传委员俞振东带着记者来到茶店地名发源地——茶店村。

茶店村为原茶店镇政府所在地,说起茶店地名的来由,茶店村党支部书记梁正军如数家珍。

“茶店原不叫茶店,而是叫岔甸。”梁正军说,茶店是郧阳城通往十堰、黄龙滩及房县、竹山、竹溪的陆路交通要道,距郧阳城约10公里,正是行路人走了一两个小时的路之后需要歇脚的地方。古时茶店虽不是车马大道的驿站,没有车马人喧,但挑脚的、赶集的、进城看病的、到四川背盐的人一直络绎不绝,人员物资的流动也带来了茶店小镇的繁华。

梁正军告诉记者,开始之所以叫岔甸是因为神定河流经地段有一段较为平缓、三道山脉夹着的小块盆地。这块盆地四周有数条入甸的沟岔,分别为东边的花庙沟,西南方向的大岭河,西北方向的汪家河,东南方向的敖家洼和川沟。在古代,甸指郊外的地方,有邻城为郊、郊外为甸的说法。岔甸处于四道沟的岔口处,又与郧阳城的近郊长岭相邻,所以被叫成了岔甸。后来,岔甸这个地方人丁越来越兴旺,先后有王姓、敖姓、雷姓等姓氏入住,因此便有了敖家洼、雷家院、上湾、下湾、白蜡树湾等村落。

“时间长了岔甸又被人叫成岔店,不仅是音近还缘于此地在多条岔路口处,又有为过往行人服务的各类店铺的原因。”今年48岁的村民樊立新向记者介绍。樊立新是茶店村土生土长的老住户,他小时候经常听老人在茶余饭后讲述关于茶店地名的来源以及当地流传的传说。

地名探源,郧阳区茶店镇之名源于王善人舍茶,十堰人知道吗

茶店的由来

“茶店的来历源于王寡妇开店。”樊立新说,相传,上湾有一王姓大户人家,既有田坪百亩,又开有店铺,日子过得十分殷实。这户人家牢记耕读传家的古训,一方面出租农田、经营好店铺,另一方面送子读书,以识文断字,更好地掌管家业。他们扶弱帮困,穷不欺、富不攀、官不附,与人为善,深得岔甸及周边老百姓的好评,人们无不称颂他们厚德顾邻,修身齐家。正因为如此,王家店铺的生意也招徕了更多人的惠顾。王家的日子更加如日中天。

地名探源,郧阳区茶店镇之名源于王善人舍茶,十堰人知道吗

但好景不长,一场劫难落到了王家的头上。先是一场大火将王家的万贯家财化为乌有,接着家里的顶梁柱——王家的二位老人不堪遭受打击,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先后去世。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王家唯一的继承人也于次年患急病过世,丢下妻子和一双儿女。当时,王寡妇才二十出头。她哭天无路,隔三差五到公公婆婆和丈夫坟上痛哭,不久就病倒了。邻居们纷纷前来看望,甚至帮她洗衣做饭,照顾幼小的两个孩子。乡亲们的关怀,让王寡妇深受感动,她决心以实际行动报答大家。

家庭变故让这个昔日红火的家庭衰败了许多。为了维持生计,王寡妇忍痛卖掉了部分田地,重建了新房,又将店铺扩展了经营项目,有住宿、饭馆、商铺等,还开办有供行人吃茶的茶座。在王寡妇的操持下,王家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一天天向好的方向发展。

王寡妇全力打理家业,一天到晚忙里忙外。她勤劳善良,做生意童叟不欺,并乐善好施。大灾之年,她还多次舍饭,救助要饭逃荒的穷人。当地百姓由此给她起了一个“王善人”的雅号。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先后成家立业。王寡妇把家产平分给了两个儿女,让他们自己打理各自的家业,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其实,这时她才四十出头。一个人居家过日子,她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便精心打理起茶楼来。她不仅将茶楼扩大,还建起与茶楼相连的戏楼、客栈。从此,说书的、唱戏的、杂耍的班子纷至沓来,原本就繁华的岔甸更加热闹了。

做生意讲的是人气,王寡妇声名远播,她的客栈也成为到十堰、上房县、朝武当、进四川的众多行人的理想住所。随着过往客人的增多,王寡妇发现,有的行人根本喝不起茶,只是在她店里歇歇脚,或者讨口凉水喝就走了,这让她心里很难受。“我得帮帮他们。”王寡妇决定向没钱喝茶的人免费供应茶水。此外,在夏秋季,她还用鱼腥草、薄荷、荆芥、干酸菜等泡茶。这些用本地土特产泡制的茶水很受路人欢迎。从此,她的茶楼就多了个招牌——舍茶。过往行人只要口渴了,到她的茶楼就可以免费喝上一大碗茶,歇歇脚后再上路。

久而久之,人们就将岔甸的名字改成了茶店。从此,茶店这个以王寡妇舍茶为缘由的地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在樊立新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传说中王寡妇的茶楼所在地。“这个房子以前就是王寡妇卖茶的地方。”在茶店镇卫生院旁边一岔路口,樊立新指着一栋楼房告诉记者。

地名探源,郧阳区茶店镇之名源于王善人舍茶,十堰人知道吗

茶店的蜕变

茶店来源的传说美丽感人,茶店的发展更令人振奋。

据史料记载,茶店在晚清时属郧县南乡管辖。民国时期为县府直属区(乡),即郧县第七区和信义乡。郧县解放后的1948年10月,新生的人民政权在茶店设郧县第六区,1949年5月,改称茶店区。1956年8月,并归柳陂区。1958年9月,改建东方红人民公社。1961年6月,重建茶店区。1975年3月,更名为茶店人民公社。之后,茶店公社曾称10个大队为“十红”,在当时十分有名,即红星(茶店)、红专(武家沟)、红英(花庙沟)、红升(大岭山)、红日(陡坡河)、红峰(蜜蜂)、红光(南沟)、红明(曾家沟)、红卫(王家湾)、红永(樱桃沟)。1984年6月,复建茶店区。

1987年9月,始建茶店镇,辖18个村1个场。2000年,茶店镇率先在郧县实行村组合并,将19个村(场)合并为10个村,另设置1个居民委员会。2006年8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开发区——郧县经济开发区,与茶店镇政府合署办公。

俞振东告诉记者,为带动开发区快速发展,茶店镇将政府机关从茶店集镇迁至开发区核心地带蔡家岭村。茶店镇(郧阳经济开发区)辖茶店、蔡家岭、长岭沟、长坪、二道坡、花庙沟、王家湾、大岭山、曾家沟、樱桃沟(原鹰卧沟)10个行政村和神河社区居委会。2003年,郧阳在茶店设工业园区。2006年,郧阳经济开发区落户茶店后,更为茶店镇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郧阳经济开发区于2007年开工建设,经过10多年的发展,整个园区先后开挖山头50多座,整理山地2万余亩,建成15平方公里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

徜徉在茶店镇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见城市道路纵横交错,栋栋高楼鳞次栉比,座座厂房陈列有序;“最美乡村”樱桃沟花团锦簇,中华水园风景如画,立交桥优美壮观,汉江大桥如长虹卧波;风景树、绿草坪、小公园随处可见……

曾因王寡妇舍茶而声名远扬的岔甸,如今已蜕变成一座宜居宜业、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的滨江新城。

地名探源,郧阳区茶店镇之名源于王善人舍茶,十堰人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