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李海彬:帮扶就是要帮富

天色渐晚,洪洛河边,一个人沿着河岸慢慢地走着,时不时的驻足,时不时的思量。

沿河而行的人叫李海彬,2017年10月,主动申请来到了栾川县庙子镇河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开始了自己的驻村帮扶生活。

“到基层一线来,不仅是源于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更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李海彬说。

李海彬:帮扶就是要帮富

李海彬(左)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情况

李海彬刚到村子就去四处实地走访。前前后后1个月,每天加班加点深入到农户中去,了解情况,交流座谈,对贫困户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记录。夜以继日的一个月,李海彬将河南村的方方面面掌握清楚了,心里也有了底。

李海彬:帮扶就是要帮富

认真工作中

庙子镇河南村紧邻庙子大道和311国道,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40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但这个南靠山、北临河的村子却耕地匮乏,面积较大的林坡上种植的树木因为没有形成规模种植,经济价值低。耕地的匮乏加之林地效益低,村民们多外出务工来挣钱养家。

在李海彬看来,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振脱贫信心是扶贫的根本。因此,李海彬与贫困户“约法三章——治懒、治赌、治乱”,与贫困户签订了《脱贫协议》,激励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了脱贫“主人翁”的意识。

提振了贫困户的信心,也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决心。为此,李海彬一方面规范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基层组织建章立制,坚决落实好四项基本制度,为党员干部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还创新的建立了驻村工作队牵总引领,机关党员干部、村委班子成员、村组党员共同参与,来撬动更多的社会扶贫资源,进一步放大扶贫效应,加快脱贫步伐的“1+3+N”帮扶机制。

提信心,强决心,更要不忘初心。对李海彬来说,来到基层一线就是要帮助群众,依靠其自身发展来摆脱穷根,最终实现集体富足、村民富裕。

“‘帮扶’就是要‘帮富’,而办法就是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就是要谋划产业。”李海彬说。

谋划整村提升共富产业,是李海彬来到河南村之后用心去做的事情。打造区域性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引进包装袋加工厂和箱包加工厂来料加工项目,帮助本村的32户村民就业,足不出村实现增收;积极发展羊肚菌种植特色产业,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带动贫困户从中受益;建设100千瓦小型光伏电站并实现并网发电……

李海彬:帮扶就是要帮富

与村干部一起实地查看谋划发展

不仅如此,在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之后,河南村也确定了利用洪洛河治理的有利条件,发展休闲农业项目的发展之路。

“发展休闲农业对村子来说有优势。这儿交通便利,距离景区近,旅游旺季时候,游客来往都要从这儿过。”李海彬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

有了好的思路,就得有更好的计划。

建设沿洪洛河一线的绿色通道、生态走廊、休闲集散地;打造集休闲、餐饮、住宿、采摘、传统工艺体验等为一体的农家特色休闲街,成为了河南村下一步发展的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