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苏联在二战时期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战斗机?

战斗机解说家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苏联政府发出“采取紧急坚决措施巩固和发展国家的航空工业”的指示后,许多能为航空服务的企业都转向飞机制造业,这使得苏联航空业特别是军事航空业开始飞速发展,其中战斗机最重要的有两个系列,即雅克系列和拉格系列。这两个系列都有达到二战最高标准的一流战斗机,但在战争中挑大梁的却是低标准的次一流战斗机,因为在苏联空军的眼里,比起战斗机质量的提升,战斗机数量的优势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一、雅克系列

雅克1

雅克1是由雅克福列夫设计的第一款战斗机,它可以勉强与德国空军的BF109E/F抗衡。相比之下雅克1火力稍弱,只有一门20毫米机炮和两挺7.62毫米机枪的武备。原因之一是M105发动机的结构非常适合在转轴里安置机炮,而雅克1的一体式机翼设计又不方便安装武器。

但雅克1的操纵性不错,对飞行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大多数飞行员在经过30-50小时的初级飞行训练后即可直接驾驶;由于中低空性能好,也弥补了飞行员战斗经验不足的问题。

因此卫国战争爆发后,雅克1成为了苏联空军的中流砥柱,不只是比过时的伊15战斗机和伊-16型战斗机强,就算是同期的拉格-3战斗机和米格-3战斗机仍有明显优势。1/3的战斗机飞行团装备着雅克1,不少苏联飞行英雄的战机都是它,包括著名的“斯大林格勒白玫瑰”。



雅克7几乎是与雅克-1同时出现的,两者并行发展,同时投产,一起参战。雅克7本来是雅克-7-UTI双座教练机,卫国战争爆发后,为了满足前线对战斗机的迫切需要,工厂将教练机改为单座,并增加武器装备和座椅装甲,成为了战斗机。结果令人欣喜 雅克7的性能并不比雅克1差多少。

在局面稍微稳定下来之后,雅克列夫推出的新机型实际上也为了强化火力花了不少心思。这就是应急版的雅克7B,增加了一挺12.7毫米机枪,可以在一秒钟的齐射中向敌机倾泻约 2.72 公斤的弹丸,强于德国人的 Bf 109F 和 Bf 109G-2。

雅克3

由于雅克1仍然不敌德国战斗机,雅克福列夫推出了以缠斗为第一要素的雅克3,采用全金属结构,时速为660公里(后期型可以达到恐怖的745公里),爬升速度、水平和垂直机动性都非常优异。这被认为是雅克福列夫设计的最出色的活塞式战斗机,是唯一可以单挑德国Bf 109E/F的苏联战斗机,也被认为是大战期间苏联空军机动性能最好的战斗机。

在西乌克兰上空,雅克-3成为德国飞行员的梦魇。在1944年7月的一次大规模空战中,18架雅克-3遭遇了24架德国飞机,根据苏联空军的统计,当天共击落了15架德军飞机,而苏军只是被击落了一架雅克-3,另有一架因事故损毁。后来德国空军出台规定,尽量避免与雅克-3战斗机进行低空缠斗。

雅克-3的保养十分简单,即使在条件简陋的野战机场也可以进行,另外雅克-3的起降和操控也十分良好,任何飞行员都可以轻松的驾驭它。虽然十分适合用来夺取制空权,但是因为机体娇小,所以造成航程不足,不适合执行护航任务。而且雅克3对生产工艺要求高,相同条件下生产一架雅克-3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架雅克-1的2.5倍,直到1944年才开始小规模量产。

雅克9

雅克9虽然是雅克系列的最后一型,却因为其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的推出的雅克7简易生产版,结果以量取胜,成为产量最大的一款雅克。

与其他雅克系列全金属结构不同,雅克9使用钢管骨架和帆布混合机体,木质机翼,在把生产和维修所需要的人手和资源压到最低的基础上,把性能发挥到极致。依靠廉价的数量优势,雅克9取代了雅克1,成为苏联空军新的主力机型。在1947年停产以前共有16769架各型雅克9生产下线,不仅比其它所有的雅克机的总和还要多,同时也是历史上产量最大的飞机之一。

雅克9的缺点依然是火力,雅克福列夫认为雅克战斗机的优点是便宜且易于生产,而且性能够用,所以为了提高产能(12.7毫米机枪产量不足)和减重的原因,把雅克9火力砍回了雅克1B的水准。

二、拉格系列

拉格系列是指拉沃奇金设计局出品的一系列战斗机。先后有拉格1、3、5、7,在二次大战期间,工厂先后向前线提供了2.2万架拉格型战斗机,当时苏联空军每 3 架战斗机中就有一架是拉格战斗机。在这款战机上还诞生了反法西斯同盟的空军第一王牌,击落了62架战机自己却从未被击落过的阔日杜布。

拉格1

拉格1在1939年立项的时候,设计目标是赶超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战斗机,也就是正在不列颠上空杀得不可开交的德国Bf-109和英国喷火。而当时可用的发动机只有1050马力的M-105直列式发动机,飞机尺寸和重量需要严格控制。

所以拉格1全机都是用木头造的,机身蒙皮是胶合木板,所有活动翼面均为金属构架以布质蒙皮。所以拉格1达到了600公里的时速,武器为1门20毫米机炮和2挺12.7毫米重机枪,有充惰性气体的自封油箱提高生存性。但是胶合板机体虽然防火防水结实耐用但偏重,导致拉格1的爬升性能和操纵性不佳,因此只生产了数百架。

拉格3

1941年量产的拉格3是将拉格1换装1240马力的发动机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时速下降到560公里。本来设计的武备是两门机炮和四挺机枪,但在设计中途因为被强行命令将航程从800公里增至1000公里,迫不得已加装机翼油箱,使得本来就不轻的体重进一步恶化,为控制重量,设计局只得改回原来的火力组合。

拉格3依然偏重,操纵性能改善有限,而且由于工厂都是边搬迁边生产,质量把关不足,送到前线的飞机性能比原型机要差得多。在最大平飞速度这一项上,有些飞机的速度竟然比技术手册上低了足足40公里,飞行员们恼火地将拉格3称为“油漆棺材”。拉格-3中弹时不像雅克式(采用钢管蒙布结构)那样容易起火,但更容易碎裂解体。不过当时苏联空军奇缺战斗机,拉格3至少还能凑合着用,特别是苏联缺乏铝合金不缺木头,所以拉格3还是生产了6000多架。

拉格5

1942年量产的拉格5换装了1600 马力的M-82 气冷星型发动机,时速增至647公里,最大特色是首创了前缘襟翼的构造。不过苏联飞行员们仍然抱怨,由于更重的机体重量和糟糕的平衡控制,拉格-5比雅克-1和拉格-3更难飞,只有身体强壮的飞行员才能在战斗中更好地操作早期批次的拉格-5。不过拉格5转弯性能更好,爬升也更迅速,在中低空拥有更换的机动性,德国人声称:“苏联人在效能极低的拉格3战机基础上研发出的拉格5是一款伟大的战机。”

为改善拉格3火力不足的问题,拉沃奇金设想为拉格5装备4门20毫米机炮,但是为解决发动机散热问题,要腾出空间在机身两侧安装2个额外的发动机散热器,最终只能削减到2门。后期改进型换装了1650马力的发动机,将机炮改为23毫米。

拉格7

拉沃切金始终对增强火力念念不忘。1945年服役的拉格7,终于增加到3门机炮的火力了,时速也增至680公里。机体改为铝合金,终于摆脱了死沉的痼疾,气动外形也在大量气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拉格7和雅克9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低空战斗机。关于拉格7最经典的战例之一就是一场在柏林上空的空战,在阔日杜布带领下的10架拉格7迎战32架fw190,最后一共击落了15架德机。


海军史研究会员


苏联在二战时期的航空工业还很落后,冶金工业产量不足,加工技术设备也不足。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很多战斗机机身蒙皮都是木制的。

区别木制的还是全金属铝合金的,只要看机身是不是铆钉的就可以了。

苏联二战期间生产的战斗机中,数量较多的有:

双翼机I-15(7000架)、

I-16(9000架)

拉格格-3(6000架)、雅克-1(8700架)、雅克-7(6000架)、雅克-9(16769架)、拉-5(9920架)、拉-7(5700架)。雅克-3(4800架)、米格-3(3000架)。美国援助的P-39飞蛇4700架、P-40有2400架。

战争初期的雅克-1、拉格格-3等型号速度不到600公里。与英国的飓风、喷火差不多。只有米格-3的高空速度达到640公里。

中后期的雅克-3、雅克-7、雅克-9、拉-5等时速都达到650公里,和Me-109、Fw-190一样。低于美国的P-47、P-51的700公里左右的时速。

雅克-9

拉-5

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有一架I-16,机身很多铝合金蒙皮,应该是仿制品或修复的。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说下拉沃契金设计局的产品吧。

1939年,苏联开始新一轮战斗机的招标工作,一大批新人涌现而出。

其中,由谢苗拉沃契金,米哈伊尔古德科夫,弗拉基米尔格本诺夫三人组建了OKB-301,为空军设计新型战斗机,也就是后来拉沃契金设计局的前身。

这是一款怎样的战斗机呢?

只要俄罗斯还留有一片森林-那么我们就能制造战斗机。—弗拉基米尔格本诺夫

由于曾经在人民航空委员会担任委员,对当时的航空业发展走向把握清晰,格本诺夫深刻的明白:以苏联有限的铝材供应,战时大规模生产战斗机应该采用木结构,打造全木战斗机。

这个务实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军方的认可,并要求拿出样机。

结果就是拉格-3,原型机代号I-301。

试飞阶段的I-301是有着良好性能与诸多小麻烦的问题儿童,但是前景光明。不过到验收之前,空军突然对I-301提出了1000公里航程的验收指标。结果就是LaGG-3的体重瞬间爆炸,性能降低了不少。

不过LaGG-3是战争初期唯一一直保持着稳定生产供应前线的战斗机,为苏联解决了有无问题。接下来就该做LaGG-3的改进工作了。

最初拉沃契金心中理想的发动机是克里莫夫那个1944年后期都不能保证实战可靠性的VK-109A。虽然该发动机能够保证1400马力以上的出力,但是可靠性实在是太差了。

后面就干脆装M-82系列的1750马力风冷发动机了。

不过要换M82发动机其实很困难,此前米格设计局和雅克夫列夫设计局都尝试过为自家的MIG-3和雅克-7换装M82发动机,不过都失败了。

但是拉沃契金成功了,结果就是La-5。也就是说实际上其实La-5,La-7都是LaGG-3的改型。

不过此时的拉-5距离真正的成功还有一定差距。

1942年9月,LaGG-5改名为La-5,同年年末1100架La-5服役。而同时期,德军的BF-109G系列与Fw-190A4也出现在了东线的天空。当时La-5相比他的对手在性能上还有一些差距。

但是这无所谓,La-5系列这才刚刚开始改进。很快,随着能够持续使用增压器加力的M-82F发动机出现了,其两级增压器的安装明显提高了战斗机的中低空性能,这就是拉-5F。

La-5的发展到这还不算完,紧接着拥有缸内直喷功能,出力1850马力的M-82FN被装上了代号39的原型机,机身主翼梁也用上了金属材质。这就是性能大幅度提高的拉-5FN。

在东线攻防易手的1943年中期,苏联空军终于得到了一款性能追平乃至赶超同时期德军的战斗机。

La-5,La-5F,La-5FN总产量10000架以上,其中产量最大的又是性能最好的La-5FN。

拉-5FN面世后,设计局又开始了下一阶段的改进工作,在43-44年与TsAGI(中央气流体学院)合作,进行了大量实验后进行了大幅度改善。全金属翼梁,改进的散热系统,飞行速度一举从620Km/h提高到了670Km/h,这就是战末中低空性能最优秀的La-7。


贞观防务


感謝邀請!

雅克-3型是蘇聯在二戰後期空優性能最高的戰鬥機,亦常被認為是整個二戰中最靈活和敏捷的戰鬥機,還是被改造成蘇聯第一種量產的噴射戰鬥機雅克-15(Yak-15)的母體。和Yak-9或Yak-1相似的,全金屬結構和後三點收放式起落架,下單翼單座液冷式螺旋槳戰鬥機,但沒有了前者機首下方的油冷器吸氣口,改為在翼根兩個較小的吸氣口。和Yak-1不同是較粗短和使用氣泡式座艙。

在蘇德戰爭初期,雅克設計局的Yak-1型,可說是唯一能單挑德國Bf 109E/F的蘇聯戰鬥機,但在德國更新銳的Fw 190A和Bf109G推出之後,雅克設計局計劃推出一種能夠對抗任何新銳敵軍機型的高性能戰鬥機,並以在中低空有效奪取制空權為目的,要有輕巧而能夠承受各種特技般動作的堅固機體,和以既有的液泠發動機為動力。

所以Yak-3的設計便以金屬結構為主,翼展也比Yak-1更短小,為減少阻力所以也重新設計冷卻器結構,結果便是本機Yak-3型戰鬥機。但因德國空軍的轟炸以及將生產工廠設備撤退至後方等種種原因,使得雅克設計局優先推出與Yak-1較相近的簡化版Yak-9型,而本機則自1944年起開始生產並投入服役。

Yak-3以Yak-1M作為藍本,主要作為5000米高度以下的制空戰鬥機,為減少風阻而把機頭下方的滑油器冷卻口改設於主翼兩側根部位置,機身下方的冷卻器也重新設計為更具流線形,翼展也有小幅度縮短,這使得Yak-3比Yak-1更小巧輕快,最快速度可達650公里/小時

本機首度參戰就是德蘇庫斯克戰役,並在低空展現出極佳的飛行性能,自1944年開始Yak-3大量裝備蘇聯空軍,同年7月14日,一隊剛編成的本機中隊共十八架,迎戰三十架Bf 109,一共擊落十五(一說二十四)架敵機而本隊無一損失。使當時德國流傳著「避免在五千公尺以下,和機首無油冷器的雅克戰機交戰」的勸諭,而德軍飛行員受的主要訓練多以在於高空攔截英美重轟炸機為主,直到其後逐漸摸索了本機特性才敢和Yak-3在低空正面交手。

正因為本機的優異表現,一度曾提出持續改良發展的計劃,但因為本機機體的高度輕量化使得用途過狹,所以蘇聯當局反而決定把原定提供給本機的新發動機M-107轉而配置於改良主力的雅克-9型。

在德國投降後本機才有機會進一步發展,除了安裝預定的M-107發動機外,便利用了全金屬結構的機體能夠適應高亞音速的空氣阻力和高熱,作為實驗較木或帆布機體安全,於是有多架本機被改造成不同的噴射和火箭發動機的試驗機,並確定噴射器成功後,便有近三百架本機被改造成Yak-15噴射戰鬥機,是第四種被實用化的噴射戰鬥機,開創了蘇聯進入了噴射機時代的里程碑。

另外便是發展成Yak-11教練機,作為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的中高級教練機。


乘員:1名

長度:8.5 m

高度:2.38 m

翼展:9.2 m

空重:2,123 kg

巡航速度:560 km/h

最大空速:650 km/h

實用昇限:10,700 m

爬升率: 1,111 m/min

航程:645 km

發動機: 1 x VK-105PF V型12缸液冷活塞引擎

武裝: 1 x 20 mm ShVAK 機炮 , 2 x 12.7mm UBS 機槍


FriedrichWang


苏联在二战初期的一溃千里中空中战场同样惨痛异常,无论是数量、质量、飞行员素质和作战水平都与德国相差甚远,以致德国几位空战王牌都在东线取得了前无古人应该也是后无来者的战绩。不过随着战争逐步推进,苏联咬紧牙关顶住了德国的疯狂进攻,站稳脚跟后发展出了适应二战环境和苏联国情的新式战斗机,也算在优秀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中取得一定地位。

在二战期间,后世统治苏联/俄罗斯战斗机帝国的米高扬-格列维奇和苏霍伊还都是靠边站的小角色,米格-3算是米格设计局唯一有点名气的飞机,但操纵性不好。苏霍伊在二战期间产量较多的有苏-2攻击机,参加了多场战斗,但其它几个型号都未投入量产。

苏联在开战前夕大量装备的是波利卡尔科夫设计局的大量伊-15,伊-16战斗机。伊-15是老是的双翼结构,伊-16虽然是单翼机但起落架无法收放。这两种战斗机都曾大量援助抗战中的中国,不过也都已落后于时代,战场表现不佳。

战争中后期,雅克设计局和拉沃契金设计局挑了大梁。雅克-3是雅克设计局在二战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当时机动性能最好的战斗机之一,在空战中不输于任何一种其它国外战斗机。雅克-3采用当时流行的全金属结构下单翼布局,在1944年试飞结束服役后立即对德国的ME-109等主力飞机取得压倒性优势。直到现在不少私人保存的雅克-3都能保持在可飞行状态,参加各种航展进行表演。

苏联在二战期间另一种著名的战斗机是拉沃契金的拉-5和它的改进型拉-7战斗机,和采用液冷发动机的雅克-3不同,拉-5采用不同功率的气冷发动机,机头更大,拉-7的发动机功率更大。也在二战中后期的战斗中取得相当大的战果。后期的拉-9,拉-11更是活塞式战斗机登峰造极的作品。

伊尔-2黑死神的名声非常大,已经不用多说。苏联在二战中还获得了英国、美国大量援助战斗机,很多战斗英雄都驾驶过P-39这些援助战斗机。


航空君


总算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了。说起二战著名战机,大家可以随口念出来英国“喷火”,美国“野马”,德国“BF109”,甚至本子的“零式”。可是苏联名机呢?别去网络搜索,能直接念出来的恐怕算是铁杆军迷的范畴了。众所周知,终结二战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欧洲战场的苏联和太平洋战场的美国,英法都得靠边站。德国有大量的王牌飞行员折翼在苏联人手上,你能说苏联没有好飞机?这是不科学的!

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两大阵营对立,苏联没有掌握国际话语权。为了打击苏联的国际地位,美欧媒体不断削弱他在二战中起的作用,因此顺带着苏联人的武器也被饱受诟病,致使宝剑蒙尘,逐渐不为人知。

所以今天这个题问的好,趁此给大家正视听。

介绍飞机之前,必须要提一下苏联人的设计思路。

武器优劣的鉴定标准是什么?能战胜敌人的就是好武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苏联人深知自己的工业基础不如德国家底厚实,可他有大量的人口,大量的工厂,大量的钢铁。所以皮实耐造、傻大黑粗就成了苏联人致胜的法宝,他们的武器貌不惊人,但威力大得丧心病狂,如果质量无法取胜,我就用数量堆得你无路可走。

纳粹德国的梦魇——拉-7


拉-7是拉-5的改进版,最初叫拉-5FN,后改为拉-7。因为外形上几乎看不出变化,因此战后统称为拉-5/7,托托的斜杠青年一枚,总共生产了15825架。

拉-7其貌不扬,甚至还有点丑,可他很牛!火力不大,也就三门UB-20型20mm航炮。平时就在苏联广阔的平原上贴地飞行,找德国坦克开罐头,因为德国装甲师的确厉害,地面部队压力大。偶尔也给德国军营犁一下地,打打油库什么的。(1943年7月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中,拉-7享有坦克杀手的美誉)

可当德国FW190、BF109过来拦截的时候才发现这货是个歼击机。中低空机动完全吊打德国飞机,遇到追击立刻拉起,等德国飞机动力不足掉下去的时候,拉-7立马调头从高处俯冲下来就是一梭子。苏联王牌飞行员阔日杜布驾驶拉-5/7,创造了击落62架的记录。

因此拉-7身兼中低空小王子和坦克开罐器双职位,身强力壮且轻功无双,让德国人头疼无比。战争后期,拉-7被誉为欧洲最优秀的战斗机,没有之一!

饱受诟病

在二战结束后,欧美媒体全面开动打击对手,拉-7作为当时苏联的空中元勋也开始被不断的攻击,甚至诋毁。

发动机寿命短

这是苏联飞机的普遍存在的毛病,源自他的工业基础不强,有的甚至不到200飞行小时。可是苏联人说,在战争那种激烈残酷的环境下,又有几个飞行员可以活到发动机报废的?

毛子不善言辞,或许不屑于争辩。其实拉-7的M-82FN发动机,性能相当优异。采用直喷系统,取缔了传统的化油器。输出功率达到恐怖的1850马力。冷却系统稳定,可靠性高,重量轻。型号后缀FN是俄语“加力发动机”的意思,至于寿命嘛,肯定没有欧美人说的200小时那么低,唯一的缺点是星形发动机的通病,动力会随高度减弱,1523米时输出1670马力,4571米时输出1460马力。

大量采用木质结构

苏联人说,可我火力猛,且结构简单、机动灵活能干赢对手。拉-7如果不是因为发动机产能有限,在毛子开启暴兵模式下,也就没有东西柏林之分了。

高空性能低劣,航程短

苏联人又说,我是本土防御,又不搞长途奔袭,也不用给轰炸机高空护航。

战后很多武器商开始转民用,比如奔驰,比如劳斯莱斯(航发一般简称罗罗),比如波音,比如三菱等等。一方面是国家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宣传自己,打击潜在对手。众多欧洲高手不允许武林第一的存在,所以拉7的光华被逐渐掩盖,谁还能记得拉-7的制造厂商是谁?借此,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这款二战雄鹰。至于苏联的其他飞机例如米格-3等,与拉-7相比不提也罢,说多了大家也记不住。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拉-7的优秀理念,被我们的老一辈继承了下来。让对手害怕的东西,他们才会诋毁遏制。

我们的太行WS(涡扇)系列也在被欧美媒体诟病,我们的材料问题导致寿命短是不争事实,可我们仍在努力。因为如果战争降临,不会有人卖给你飞机发动机,哪怕只有200小时也比没有强。

中国和苏联一样都是大国,一旦爆发战争那一定是大战,在这样惨烈的空中绞杀战中,飞行员起飞便是进入战场,能不能回来谁都不能保证,谁会在乎还剩200小时还是2000小时,先挺过2小时再说。


日月金罡


很多人对二战中盟军的喷火、P51野马、P47雷电等这些战机很是熟悉,但是提到苏军战机却想不出来几个,而其实实际上,苏军在二战中也有很多战斗机的,而且其中也不乏一些高性能战斗机。

苏联在建立后,就大力发展工业,而航空工业及相关领域建设也被提上议程。再加上当时西方经济危机等一系列因素,苏联也得到了一些国外的技术帮助,航空工业发展十分迅速。而在此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伊15和伊16战机了。

伊15是双翼机,但是机动性能和战斗力毫不弱于30年代开始崛起的单翼机,被苏联空军大量生产装备使用。而伊16则是单翼机,机动性也十分优秀,是二战前苏军的主力战机之一。这两款战机的共同缺陷就是火力不足,但是都参与过日苏诺门罕冲突、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等,战绩还算可以。

米格3战斗机。这是苏联的第一款全金属战斗机,使用了全金属结构,不再是此前的复合材料(包括木板等),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可靠性不好,因此实际使用也不是很多。

拉格3战斗机。这是由拉沃契金和另外两名设计师设计的战斗机,是当时苏联空军中比较重要的一款战机。该战机使用的是木板等材料,而且操控性不佳,而且由于各工厂技术水平不同,制造公差很大,实用上的差别也很大。

拉5战斗机。这是由拉沃契金独立设计研发的战斗机,整体上更加可机动性和速度火力等性能指标也赶上了同期的德军战机,装备两门史瓦克20毫米机关炮。后来又不断改进发动机,推出了拉5F,拉5FN的改进型,后来又推出了更强的拉7战斗机。而这些战机已经能够和德军的ME109G型和FW190D型对抗,并占据一定的优势,可以说是性能很强了。

雅克9战斗机。这也是二战中后期苏军极为重要的一款战机,而且不断在其基础上改进,诞生了对地攻击型、截击型等,苏军甚至将45毫米火炮都装到了这款战机上,大大提高了其摧毁能力。


用户5770541302


最简单的概括一下就是三个3,即米格3,拉格3和雅克3,其中拉格后来由于设计局领导变更改叫拉沃切金设计局简称拉系了,拉5/7是其立万儿之作,米格是高空截击机,3后发展过5/7但不是太有影响力,真正崛起是喷气式的米格15后,雅克其实才是贯穿二战始终的东西,全金属的雅克9系是苏联那时的最好水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