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民間故事《"王媽"焦英的傳說》

詔安縣城東門內有一座靈侯廟,廟內主祀靈佑侯李伯瑤及其夫人焦英,眾信徒稱"王公,王媽"。

相傳,王媽焦英原是清代縣城郊區介裡村人,芳年十八,出落的如花似玉。一天進城賣菜,因天下大雨躲入靈侯廟避雨。她見大殿供奉的靈佑侯李伯瑤相貌英武,便焚香禱告,希望今後能嫁得如此的夫君。之後,她若進城賣萊必到靈侯廟燒香。時日一長,因愛戀而致精神恍惚,常常夢到與靈佑侯夜裡相會。靈佑侯對焦

英說,自己己尚未娶妻,願與結秦晉之好。自此,焦英日思夜慮,日見消瘦,父母幾次相問,最後焦英只好實情相告。父母不信人神之間會有此等事,認為是縣城東門內有人假借靈佑侯之名騙其女兒,使其失身,便約同村有威望之人找到靈侯廟的理事人,要求找出當事者,嚴懲歹徒。理事會的人矢囗否認,雙方鬧得很僵。

民間故事《

焦英父母想一探究竟,於是囑其女說:"今夜若是來人,可留下一物為證。"是夜,靈佑侯又至,焦英將母親的話告訴他。伯瑤說:"這事不難。"於是到雞啼歸廟時,故意留下一靴。天亮後,介裡村民到縣城東門賣萊,聞說東門靈侯廟的神靈丟了一隻靴。此事傳回介裡村,焦母將靴帶來靈侯廟,見自己手中之靴與靈佑侯腳穿的另一隻靴恰好是一對,焦英父母見事己至此不得不信。因此找靈侯廟的主事商討,最後決定"祈杯"問問靈佑侯。若是靈佑侯果真要娶焦英為妻,需連卜三個聖杯。說完廟裡主事擲杯三次,三次連連聖杯。說明神靈已同意此門親事。說來也怪,就在祈杯後當天,焦英也無病無痛告別了人世。於是人們塑了"王媽"焦英之像與"王公"李伯瑤奉祀於靈侯廟內。焦英的遺體則被村民葬於介裡村,並稱其墓為"姑婆墓"。

自此以後,每逢農曆三月初八與八月十四日,分別是王公,王媽的誕辰。東門一帶的群眾都具備牲禮祭拜,並在廟壇演戲。介裡村村民每逢姑婆(王媽)的誕辰,必委託代表詣廟拜謁,靈侯廟則備一桌酒萊宴請介裡村的代表,謂之"請姑婆酒"。這一風俗傳留至清未,後用紅包代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