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寶寶說話晚,竟然跟輔食有關係!媽媽們千萬不要再順其自然了!

最近天氣涼爽,樓下很多年輕媽媽和奶奶們抱著小寶寶們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家長們在一起總是會交流跟寶寶相關的話題,於是就有了下面的對話:

“你家寶寶幾個月了?會說話了嗎?”

“14個月了,還不太會說話呢~”

“我家寶寶9個月,就會說爸爸媽媽了”

“沒事,我們家孩子隨他爸爸,說話晚”

……

聽到這裡,阿糖想說,孩子說話早真的是有“語言天賦”嗎?還是說話晚真的只是“隨他爸”嗎?

其實這很有可能跟寶寶吃的輔食有關係哦!

很多媽媽在做輔食的過程中,比較擔心寶寶年齡小,牙齒還沒長出來,嚼不動,消化不了,所以一把輔食做的特別軟爛,把水果榨成汁,但其實這樣對寶寶反而不利……

寶寶說話晚,竟然跟輔食有關係!媽媽們千萬不要再順其自然了!

這就要來說說:

為什麼要給孩子添加輔食?

  1. 寶寶需要更加全面的營養,母乳或者配方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生長髮育的需要了。
  2. 寶寶仍在快速生長髮育,小胃口,大需求。寶寶胃容量有限,能容納的食物總量不多,但生長髮育對能量和營養的需求卻很高,因此需要營養密度高的輔食。
  3. 隨著胃腸道等消化器官的發育、感知覺以及認知能力的發展,寶寶也需要通過接觸、感受和嘗試多樣化的食物,逐步體驗和適應,從被動接受餵養轉變到自主進食。
  4. 添加輔食也是在鍛鍊孩子的吞嚥能力、培養咀嚼能力,促進寶寶口腔的發育;幫助其味覺、嗅覺、觸覺、及神經系統的發育。

綜上所述,寶寶輔食吃了什麼樣的食物很重要,這決定了他們能否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以保證自身生長髮育的需要。

另一方面,輔食的性狀也同樣重要。一些孩子到1歲多了還在吃過於細軟的食物,不願意嚼一些有韌性的食物,吃硬一點的飯也有困難,這說明孩子的口部肌肉發育遲緩,容易導致寶寶不會發音,不能說話。

最後,輔食怎麼吃也很重要。例如:如果我們把米粉和在奶粉裡頭拿奶瓶吃,它僅僅提供了營養,而對孩子的發育沒有幫助。如果我們拿著碗和勺子這樣的方式喂米粉的話,對孩子專注力和他的吞嚥都會有很大幫助。

寶寶輔食添加順序

  • 8個月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喝粥了,最好是稠一點的粥,讓寶寶有東西可嚼。
  • 10個月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吃小麵條、小面片之類的食物了,嚼起來更加有質感。煮的很軟蔬菜條也可以給寶寶啃了。
  • 1歲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吃小餃子、小混沌類,甚至是燜得很軟的米飯。

注:雖然食物切太小煮太軟了,對寶寶不好,但是也並不意味這你可以直接給寶寶吃顆粒特別大的食物,比如給他一片火龍果或者給他一整個黃瓜,雖然對寶寶口腔發育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在父母看護下啃硬物,免得咬下一大塊噎到寶寶發生危險。

判斷輔食是不是過於精細,

要看寶寶有沒有“嚼”的動作:

吃到食物直接咽,

說明輔食太精細,

你需要給寶寶的做的“粗”一些了;

吃到食物嚼嚼再咽,

說明輔食的“粗細”剛好合適,

就是合適的輔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