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从地理因素谈定都南方的中国古代政权为何难以实现大一统?

郭晖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处于北边的政权往往能实现大一统,无论是三国分裂后西晋的建立,还是南北朝长时期分裂之后隋朝的建立,亦或是宋朝对唐末乱局的收整,都是由定都北方的政权完成对乱世的统一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明代的建立就是自南而北,只是从数量上看,北方政权完成的统一要多于南方政权,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地理因素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接下来,笔者就从地理因素的角度试着解答下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在气温、降水乃至植被分布等方面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而尤以南北间的差距为主。按照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尤其是中国东部地区)的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无论在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或是生活习俗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这也影响到了大一统的问题。其逻辑在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分布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几乎没有草场的分布;而这一线以北地区,虽然是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要植被,但在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水汽难以深入,气候更为干燥,有广阔的草场分布,也就意味着这些地区有较之南方地区更为充足的战马供应,故北方政权的军队往往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马匹这一重要军事物资,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因之大大增强。除此之外,北方地区由于紧邻着北部少数民族政权,往往在战争中有更多的作战经验,这也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总而言之,从地理因素上看,北方拥有更适宜军队建设和发展的条件,正如南方地区有发展水师的优势条件一样,只不过在中国古代多是陆战,南方不占优势,成为定都南方政权难以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国家人文历史


据统计,华夏自古以来的王朝争霸战争中,自南向北得以大一统的唯有一人:朱元璋——朱明政权。

地理角度:

其一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地理分界线自东向西有 黑河-腾冲线,而自北向南有秦岭-淮河线,这两道地理分界线基本上将中国从气候、经济、人口、地形地势上划分开来。是具有普查统计数字支持和科学依据的。

而在古代虽然不存在“秦岭淮河线”的说法,但是以长江为界限基本上也将中国分为南北两片。

北地毗邻游牧民族有大片草原,是自古以来的马匹产地,马匹大量流入中原地区。而北方又地势平坦利于驰骋,所以骑兵、车兵在北方发展极为迅速,在战争中——尤其是野战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自北向南北方军队有骑兵在手无往而不利,南方军队北上却面临着以步兵硬抗骑兵的缺点,在机动性和冲击力上就处于下风 。

而南方丘陵、水田众多,且不产马,所以自古以来的南方政权都存在着军队马匹稀缺的问题,当然南方造船业发达,水军繁盛,然而由于当时的水军主要用于内河作战,所以仍然是防御性大于进攻性的军种,可以用来抵御北方军队南下,却不能支撑南方军队北上。

其二

地域发展水平差异的问题,实际上在南宋王朝建立、财富与人口大量流入南方之前,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向是北重而南轻,北方人口丰富、技术先进、人才繁盛,而南方相比则逊色许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位于北地的政权从天然上便拥有着和南方政权不平等的实力基础——军队适龄人口多,社会财富丰厚、人才众多、田地广袤,发展极快,而南方政权则只好偏安一隅,非是不想争锋,实不能也。

其三

常有人说是因为北方人悍勇善战,而南方人畏战不敌北方,我要指出这个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在历史上北方精兵强将多的主要原因是——北方边军面临游牧民族侵袭,所以在战斗中逐渐强大。而事实上从兵源素质上说南方绝不逊色,彭老总曾说过“全中国兵源最剽悍的便是广西兵,狠辣。”而明代对广西兵也有“狼兵”之说,(最早的狼兵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


走路的萝卜


主要原因是北方中原地区为平原,易守难攻!

古代汉族大一统王朝抵御塞外少数民族势力,主要依靠的是燕山至阴山一线的地理防线。所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北方的崇山峻岭,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屏障。



而但北方少数民族一旦突破这条防线,入主中原,就很难将之驱逐。在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北伐主要发发生在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次,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历代南方政权的北伐战争;第二次,是南宋以来的历次北伐战争;第三次,是朱明的北伐战争。

这三个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历史背景,就是少数民族已入主中原。



在冷兵器的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善骑射,战斗力极为强悍,对汉族军队,其实具有先天的战斗优势。一旦他们在汉族王朝衰落期间,成功入主中原,那么北伐就要在四战之地的华北平原上进行,汉族军队几乎没优势可言。



但是朱明北伐的成功是个特例,明王朝的成功集合了三大要素:1、雄主名将云集;2、天下民心所向;3、残元大势已去。

这三点,在过去任何一次北伐中,都没集齐。因此,明军一年尽复中原,而过去数年甚至数十年亦徒然无功!


这些历史要读


现在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哪里?中南沿海地区吧?为什么?现在海洋运输是最繁忙的,是海权世界,

夏商周的基本在黄河流域,再说大点就是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都是南蛮之地,荒无人烟,南北朝衣冠南渡,才发展到长江流域,也只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宋的靖康之耻后,才真正开发南方地区,而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还依旧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宋明清的都城都在函谷关以东,而宋以前的都城多在长安地区。因为关中地区经济地位开始下移,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地位开始上升。

了解了经济重心的转移,再看为什么南方不如北方了,

首先人口就远不如北方人口多,经济实力不如北方,大的粮食生产基地都在北方,大的城市都在北方,北方长期跟游牧民族作战,骁勇善战,性格彪悍,体格健壮,而南方多和平,久不识兵戈,体格小,性格温和,


南朝居士


首先是地理因素,华北平原北部从燕山山脉开始向北海拔高度增加,同华北平原形成北高南低的阶梯状况。山脉北部对南部的华北平原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势,面对来自北方的军事打击,从华北平原到淮河北岸的整片区域几乎无险可守。南方政权北伐,若不能一举突破燕山山脉并在燕山北部获得战略支撑点的情况下,就很难长期维持从淮河流域到华北平原地区的有效控制。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以及北宋政权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处于战略劣势。唯一的成功是明朝,从南向北成功突破了这一战略桎梏,在燕山以北成功立足,并构建了稳定的战略支撑点……

其次是资源因素。冷兵器时代,战马是及其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南方虽然也产马,但所产马种并不适合军事作战。而适合军事作战的战马只在北方出产。拥有机动高速的骑兵部队造成了北方政权对南方政权军事上的天然优势,南方政权很多时候只能被动防御。同样唯一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只有明朝,蒙元统治时期,在南方毁田养马,将优良的北方马种转移到了南方,而且由于蒙元在南方统治时间不长,移植的北方马种尚未因为生活环境变化而产生适应性变化,意外的令明朝获得足以对抗北方骑兵的优良战马。

最后是经济和民众心理原因。南方地区气候温暖,相比北方更适合农业生产。经过开发后,农业产值高于北方。相对舒适的生产生活条件导致南方民众相对于北方民众缺乏对外军事扩张和掠夺的心理积极性。


天之重云


南方大势,先出于两淮,再出于江南,再出于两广

故南朝必守两淮,所谓守江必守淮,江北者,一半国力尔

宋明必重江南,一县可敌一省赋税,故贾似道集天下财赋投掷荆襄,选鄂州选襄阳之间误选襄阳

明清两代管制江南,终止毛氏实为成功

北方唯北京一地尔,北京者游牧帝国之都,三大游牧帝国者,蒙元也,朱明也,满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