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聚焦|北京鄉土野花野草不再姓“野”

鄉土野花野草

北京的鄉土野花野草不再姓“野”,而是確定要被科學、生態利用和推廣,發揮其生態價值。 4月25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就向全市各區園林綠化局印發了《北京市綠地林地建設地被植物選擇與養護技術指導書(試行)》,這一舉措不僅將使北京的綠地“活起來”,更顛覆了幾十年來野花野草見之必除的老做法,確立了鄉土植物在北京的“生態地位”。

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

對待野花野草要斬草除根,一直都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指導書出臺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貫徹 “要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這一理念。

地被植物作為公園綠地的底色,是北京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防止水土流失,吸附塵土、滯納楊柳絮、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汙染有著非常重要的效果。特別是各種野花野草,因為成百上千年在北京繁衍生息,適應北京的氣候環境,是植物界真正的“主人”。它們雖然有著不同的名字,屬於不同的屬、種,但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都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超強的抗逆性,再加上其中的一部分有著不俗的景觀效果,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科學應用這些鄉土野花野草,不但能豐富公園綠地植物種類,還能為各種生物提供棲息條件,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解決綠地“綠而不活”的問題。

聚焦|北京鄉土野花野草不再姓“野”

打造大尺度、色彩濃烈的地被綠化景觀

截至2017年底,北京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43%,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2平米,全市已有400多個註冊公園。對於公園綠地中自然生長的野花野草,要根據生態和景觀需求,善加利用,做到適地適草。

為不斷提升公園景區的景觀水平,全市將應用優良野生地被植物,對公園裸露土地進行補植補種,還將按照公園地被分級分類管理的要求,逐步用本地鄉土地被植物取代外來地被物種,增強公園地被植物的穩定性和多樣性,並通過科學的設計和應用,打造大尺度、色彩濃烈、有震撼力的綠化景觀,形成北京地區獨特的地被景觀特徵。

聚焦|北京鄉土野花野草不再姓“野”

鄉土野花野草與冷季型草坪相比有五大優點

鄉土野花野草地被利用之所以得到大力推廣,是因為與目前大面積種植的冷季型草坪相比,其有著碾壓性的五大優點。首先,野花野草在節水方面與冷季型草坪相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可使冷季型草坪大量消耗寶貴水資源這一問題得到緩解;第二大優點就是,每年只需要兩次割短的野花野草可以節省大量的養護成本。

野花野草“改姓”後大面積推廣第三大優點是減少環境汙染,保護生態環境;第四個優點便是在喧囂紛繁的大都市中能形成賞心悅目的野趣景觀;作為鄉土植物的野花野草組成的地被第五大優點是其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從而發揮更大的生態效益,而外來的冷季型草坪則反之,無法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

聚焦|北京鄉土野花野草不再姓“野”

分區分類建植和差異化管理野花野草

指導書的核心是全面貫徹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理念,以調節生態平衡、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積極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地被群落,注重綠地林地生態多樣性,實施分區分類建植和差異化管理,切實發揮地被植物的生態、景觀和社會效能。

野花野草有其長,也必有其短,它們的缺點就是綠色期短、荒蕪感強,部分品種的野花野草要到5月才能泛綠,而到10月初就休眠了,不能長時間形成景觀;另外,還有一部分野花野草枝杈交錯,參差不齊,觀賞性差,不能與城市景觀相匹配,更有像拉拉秧這樣的草中“害群之馬”,直接危害其它植物的生長。

因此要客觀審視所屬綠地林地地被植物的現狀,區分已建、待建等不同區域,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結合綠地林地的生境條件、功能要求,研究制定改進的措施辦法,確保把最適宜的地被植物用在最適宜的區域,確保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實施不同的養護管理。

聚焦|北京鄉土野花野草不再姓“野”

PS:多知道一點

野花野草中有部分長期受市民喜歡的野菜,在各個公園和風景區中,都能看到部分市民拿著小鏟,在草地中尋找食用野菜的場景。全市將加強對在公園風景區內挖野菜行為的監管力度,保護公園綠地景觀效果。《北京市公園條例》第四十六條第二款和第五十六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在公園內損壞草坪、樹木將被城管執法部門處以

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罰款。公園綠地是公共資源,私自進入公園綠地採挖野菜會破壞公共利益,希望首都市民能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綠化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