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有仇必報的伍子胥,為什麼會放過鄭國?

當年逃離楚國,與太子建避難於鄭,鄭定公竟殺害了太子建,迫使伍子胥帶公子勝連夜逃走,一路上吃盡了千辛萬苦,多次險些喪命,九死一生方才逃到了吳國。每當想到這些,伍子胥便氣衝牛斗,心肺欲炸。而今,伍子胥正率強將勁卒,何不繞路滅鄭,以報仇雪恥!伍子胥這樣想著,移兵向鄭,先下戰書,後圍鄭都。鄭乃蕞爾小國,兵車不過百乘,豈堪伍子胥數萬精兵強卒之一擊!然而天下事無奇不有,鄭竟不費一兵一卒退了吳兵。

有仇必報的伍子胥,為什麼會放過鄭國?


原來鄭憲公收到伍子胥的戰帖,嚇得臉如死灰,群臣亦束手無策。正當鄭之君臣憂心如焚之際,有一青年漁夫來見鄭王,聲稱能退吳兵,且勿需兵將糧草,只憑手中兩面船槳。漁夫之言,幾近瘋癲,豈可憑信!但既無良策,只好讓他去試試看。漁夫手持雙槳來到吳營,見了伍子胥跪地便唱:

蘆中人,蘆中人,

渡過江,誰的恩?

寶劍上,七星文,

還給你,帶在身,

麥飯魚羹香噴噴,

可還記得漁丈人?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不料竟然在面前!此番班師途中,伍子胥也曾專程往訪水上人家,欲尋“漁丈人”,以報救命之恩,但卻渺無下落,不意竟有青年漁夫找上門來,而且他對那段歷史竟是那樣的熟悉,不用問,這便是“漁丈人”的兒子。伍子胥急忙上前,躬身扶起青年漁夫,說道:“往日恩公,何能忘記!你是……”

有仇必報的伍子胥,為什麼會放過鄭國?

青年漁夫說:“漁丈人是吾家父,複姓閭丘,名亮,在下閭丘成,繼承父業,江上捕魚為生。這兩面槳便是家父當年渡將軍過江所用,如今已傳至我手。”

伍子胥急忙設宴款待,席間閭丘成告訴伍子胥:“打魚人向無定居,後來全家漂泊至鄭,父親前年去世。今見將軍統師滅鄭,不忍心坐視無辜百姓生靈塗炭,特來求將軍看在家父的情面,馬上退兵。”伍子胥聞聽,深受感動,當初漁丈人捨身相救,為了一個“義”字,且曾諄諄告誡自己,切莫忘記黎民百姓;如今他的兒子冒死來求退兵,也是為了一個“義”字,自己何能無情無義呢?想到此,伍子胥慨然應允,傳令退兵。

有仇必報的伍子胥,為什麼會放過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