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在嘉靖皇帝眼裡,什麼是有恩、有仇必報?

大明正德十六年,明朝的第11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因病駕崩,由於沒有子嗣接班,根據皇明祖訓,便請了近支的堂弟朱厚熜前來北京當皇帝。但是朱厚熜進京不是那麼順利,明武宗的母親張太后以及首輔大臣楊廷和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要求朱厚熜先認孝宗為皇考,以皇太子的身份承繼大統。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朱厚熜並不是任他們玩弄的小娃娃,因此在這件事上,朱厚熜和張太后他們產生了嫌隙。

一、什麼是有仇必報

「探討」在嘉靖皇帝眼裡,什麼是有恩、有仇必報?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唯一沒有嬪妃的皇帝,他與原配張皇后在皇宮之中飲食男女,如同民間伉儷。這對神仙眷侶只有一個兒子朱厚照。明孝宗死後,明武宗朱厚照繼位。但沒過幾年,這位從蒙古大漠到江南水鄉都嗨夠了的年輕皇帝也死了。明武宗沒有兒子,根據兄終弟及的法統,就只得從他的堂兄弟中間去找,找去找來就找到了湖北安陸興獻王的兒子-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熜,他就是後來統治明朝長達四十五年、極具傳奇色彩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之前,明孝宗的張皇后是動了點小腦筋。她想讓朱厚熜先過繼成自己的兒子,這樣她就可以繼續享受現任皇帝的皇太后尊貴,將來也不會大權旁落,甚至孤單寂寞冷。但天資聰明的朱厚熜一聽就炸了:神馬!我的親媽還活著呢,我怎麼能過繼給張皇后做她的兒子,以後還得喊自己的親媽為伯母。這是兩人的第一次交鋒,最後以嘉靖皇帝完勝,同時也拉開了嘉靖皇帝推尊私親‘大禮儀’之爭。

嘉靖皇帝登基第三天就派人去湖北安陸把自己的親媽接到了北京,冊封這位興獻王妃為皇太后,冊封張太后為伯母皇太后。這其實已經是一個很公平的結果。但是張太后覺得很不爽啊,她依然居高臨下地把這位皇太后當作鄉下藩王的一個王妃對待;嘉靖皇帝臨朝親政後,張太后又表現出傲慢,這些都讓嘉靖皇帝感到非常憤怒,存心報復的種子也就從此種下。

張太后有兩個弟弟張延齡和張鶴齡都在朝廷為官,仗著自己的姐姐是皇后,兩人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時候就嚴厲地警告過這兩位舅舅。嘉靖皇帝繼位沒多久,有人舉報張延齡意圖謀反,證據確鑿,理應株連處死。張太后這個時候急了,正好嘉靖的太子出生,她就以道賀為由要求見嘉靖,希望可以網開一面給自己弟弟一條生路。嘉靖皇帝早就料到了,謝絕不見張太后。

張太后被吃了閉門羹,就讓朝臣向嘉靖皇帝求情。大學士張孚敬為了張延齡案向嘉靖求情,嘉靖皇帝親自寫了手諭:現在的天下是高祖皇帝朱元璋打下來的天下,明孝宗都要守高祖皇帝的法規。你這樣徇私求情是怕傷了皇伯母的心,就不怕傷了高祖皇帝的心嗎?張孚敬繼續上奏:皇帝登基的時候,奉先帝張太后為伯母皇太后。現在張延齡謀反理應株連處死,張太后也是張家的人,請問皇上要怎樣處理你的伯母皇太后?嘉靖皇帝看了也只能暫時悻悻作罷。到了冬天要確定第二年處死的囚犯名單時,嘉靖皇帝又想殺張延齡,只是想起了張孚敬的話才又一次作罷。

沒過多久,張太后的另外一個弟弟張鶴齡也被人告發下獄。這一次張太后再也顧不上伯母皇太后的威嚴,穿著破衣裳坐在草蓆上求嘉靖皇帝法外開恩,嘉靖皇帝索性置之不理。後來,張鶴齡病死在獄中,張太后也在宮中病死。張太后一死,嘉靖皇帝立刻殺了張延齡。毫無意外,張太后的下葬規格也被大大縮水、草草收場。這位在明孝宗年代就‘專寵淑房,古今無匹’的嬌豔皇后淪到如此下場。

二、什麼是有恩必報

「探討」在嘉靖皇帝眼裡,什麼是有恩、有仇必報?


大禮儀之爭,表面是爭爹,其實是爭權。

嘉靖皇帝即位後,便開始命令禮部給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王朱祐杬上封號,此時的興獻王已經去世一年,對於這樣的要求,明朝的大臣們感覺到手足無措。

面對皇帝的命令,禮部尚書毛澄感到非常為難,便向首輔楊廷和請示,楊廷和想了想,搬出來西漢定陶王的例子供毛澄參考。原來西漢成帝沒有兒子,去世前立自己的侄子定陶王為皇儲,他死後,定陶王即位,就是歷史上的漢哀帝。禮部根據楊廷和這一建議,便上奏皇帝,應該是小宗承繼大宗,應該尊奉正統,參照古代的事例,應該尊武宗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為皇考,嘉靖的親生父親興王朱祐杬為皇叔父。這樣一來,嘉靖皇帝就要對自己的親生父親稱侄皇帝。嘉靖聽到這個奏書,瞬間爆炸,呵斥道,按你們的說法親生父母也可以隨便更換嗎?楊廷和和毛澄依然堅持己見,不管不顧皇帝的憤怒。嘉靖皇帝看到大臣們軟硬不吃,便採取懷柔措施,他派太監找到毛澄,告訴毛澄自己想給自己父親上個封號有那麼難嗎,面對皇帝的示弱態度,毛澄態度也開始軟化,承諾將來等到嘉靖皇帝生了兒子之後,可以讓次子去繼承興獻王王位,奉祀原宗廟。但在大的原則性的問題上他不敢讓步。正在君臣僵持時,一位名叫張驄的南京刑部主事和一位名叫桂萼的南京刑部主事主動迎合上意,上疏駁斥楊廷和和毛澄,他們認為嘉靖皇帝和定陶王有所不同,嘉靖皇帝是按照皇明祖訓即位的,又不是孝宗的後代,繼皇統而不是繼皇嗣,所以嘉靖尊朱佑杬為皇考合情合理,而且還應該在北京為父親立廟祭祀,這一提議一出,雙方的爭論更加激烈。這個張驄,是浙江永嘉人,很多史學家說張璁這個人是投機分子,但我倒不這麼認為。張璁前面考了7次進士沒有考上,正德去世那年,也就是公元1521年,他第8次參加考試,結果正德來不及殿試就駕崩了。這下趕上嘉靖皇帝首次殿試,張璁終於考上了進士。這一年張璁47歲,真是皇恩浩蕩啊,所以說張驄當然是一個雙面性格的人,這也正好迎合了嘉靖皇帝此時的心理需求。

這一次算是張璁幫了皇帝的大忙,所以當嘉靖皇帝將父母的帝號安排好了之後,馬上就對張璁進行了封賞,後來張璁在世宗朝改革吏治、改革宦權、改革科舉,為嘉靖中興做出了貢獻。張璁對於明代內閣是有貢獻的。明史上說嘉靖:“朝位班次,具列六部之上”始於張璁。張璁對於明世宗曾經有“繼統不繼嗣”的支持,明世宗對於張璁的提拔是不遺餘力的,張璁後被加封為少傅兼太子太傅,桂萼為太子太保,後也成了少保兼太子太傅,這倆人的班次名正言順的就排在三部尚書的前面了,從張璁開始,之後入閣的夏言、嚴嵩等人,也名正言順的列於六部尚書之前。內閣地位就大大提高了,尤其是首輔的地位,權力已經接近前朝的宰相,之後的繼任者夏言、嚴嵩、高拱、張居正都有被其澤。

「探討」在嘉靖皇帝眼裡,什麼是有恩、有仇必報?

所謂的‘大禮儀’之爭,所謂的報復張太后,消滅後黨勢力,歸根到底都是嘉靖皇帝作為權謀大家在長袖善舞,玩弄權術。在洩私憤的同時,嘉靖皇帝更不忘抓緊皇權。

在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革除先朝蠢政,使朝政為之一新。嘉靖的資質被認為是非凡的。他愛學習,好動腦,博覽群書,聯對敏捷。稍懂事時,就參加王府的一切例行儀式和典禮,還被帶到北京的皇宮和朝廷去,熟悉了宮廷儀式和典禮的規矩。他是過早成熟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薰陶,使他逐漸養成了自我感覺良好、旁若無人、自命不凡的習性。他的父親1519年7月去世後,年僅13歲的他,就接手管理王府,表現出了極高的管理才能。他15歲進京登皇帝位時,其思想體系和世界觀已初具雛形。他的治國方略就是在這種思想體系的指導下,得到幾個所信賴的大臣的幫助而逐漸形成的。嘉靖皇帝的治國方略,可以從他一生的作為中梳理出以下幾條:用老臣,明孝綱,除舊弊,振朝堂等。他的治國方略,是採納解一貫條陳“十事”的結果,嘉靖本人也是身體力行的。正是這一治國方略才使得他年紀輕輕就站穩腳跟、掌穩政權。

「探討」在嘉靖皇帝眼裡,什麼是有恩、有仇必報?


嘉靖皇帝好標新立異,較少保守思想,為強化君權、樹立“英主”形象,嘉靖九年(1530)開始進行以清理封建祭祀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正祀典活動。改天地合祀粼天地分祀,去掉孔子王號,恢復“至聖先師”稱號等一系列清理和改定的舉措陸續實施。雖然這些與政治、經濟改革關係極小,但卻是嘉靖皇帝敢於變更祖制的結果。嘉靖皇帝在改正祀典中,將朱元璋制定的關於天地合祀,孔子祀典等多項規定改動了。這無疑動搖了祖制不得變動的陳腐觀念,一定程度上為改革活動的開始清除了思想障礙。同時,面對嚴重的財政危機,嘉靖皇帝也對社會弊端採取一些清理措施,以挽救王朝日漸明顯的頹勢。從這點出發,他對主要由地方官員發起的改革賦役的活動予以支持,准許在一定的地區內實施,這就為諸如“一條鞭法”等新的賦役徵收制度的出臺和在局部地區的推行鋪平了道路。

「探討」在嘉靖皇帝眼裡,什麼是有恩、有仇必報?


嘉靖皇帝為解決長期困擾明王朝的宗藩問題而頒佈實施的《宗藩條例》更是嘉靖朝改革的重要成果。明朝的宗藩制度始於建國初期,在這個制度下,宗室家族世代承襲,只享受優厚的待遇,但卻無所事事,成為由朝廷供養的一群寄生階層。隨著時間的推移,宗室生齒日繁,人數不斷擴大,朝廷的負擔也就日益加重。洪武時,山西惟封晉王一人,到世宗時劇增為兩萬餘人;朝廷所支付的祿米也由每年1萬石,增至87.2萬餘石。明王朝背上了沉重的負擔,越來越無法忍受。面對嚴重的“宗藩”問題,嘉靖皇帝採取一系列措施,企圖予以解決。其中收效較為顯著的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頒佈實行的《宗藩條例》。它一方面限制諸王宗藩的請封活動,另一方面減少親王的祿米,規定了數十條具體條款。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室貴族勢力的膨脹,略為減輕了朝廷的財政負擔。嘉靖皇帝實施的改革措施,為萬曆初期張居正全面推行改革進行了準備。

「探討」在嘉靖皇帝眼裡,什麼是有恩、有仇必報?

嘉靖皇帝採用了以猛治國的方針,對大臣動輒予以廷杖,罰俸、罷官、下獄等方式的懲治。同時他又極喜聽阿諛奉承之言,凡善於拍馬的小人,往往得以升官晉級。這就使為國分憂的正直臣子時常遭受打擊,而勢利小人和姦佞官吏則飛黃騰達,雞犬升天,社會風氣愈加敗壞。為了牢牢控制朝廷大權,嘉靖皇帝還經常有意製造和利用朝臣之間的矛盾,使之相互爭鬥,他好居中操縱,掌握大權。這種惡劣作法,使朝臣的門戶之爭愈趨發展,開明代後期黨爭的先河。

嘉靖四十五年正月,朱厚熄病情加重,而這一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後一站。別了,居住二十四年的西苑,嘉靖帝已不能再看它一眼了,他極不情願地被抬到充滿恐怖和肅殺之氣的乾清官。上帝賜予他皇位,卻又僅賜予他一個普通人的體魄和智慧。當他對繁冗的朝政不堪擔荷時,他開始了逃遁,這是與其堂兄明武宗在實質上差別無幾的精神逃遁。他用齋醮焚修築起一道網,希冀把自己同整個社會隔離開來,在體會頌聖的道情樂聲中獲得靈感和歡娛,也獲得長生。但最後,他獲得的卻是孤獨。1567年,嘉靖帝去世,享年60歲,死後葬北京十三陵之“永陵”,諡“欽天履命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素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