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錫雕,中國傳統雕塑藝術,是中國乃至世界一門獨特的工藝,有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錫器採用的是高純度精錫,經過嚴格的配料、熔化、壓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鏨花、雕刻、嵌銅裝飾等十幾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萊蕪錫雕,按類別分為:禮器、飲具、燈燭具、煙具、薰具、文具、化妝盒、紀念章、紀念幣、浮雕擺件、花瓶、儲藏用品等。按表現內容與形式分為:花、鳥、魚、蟲、詩詞歌賦、龍、鳳、走獸、吉祥物、人物、傳說故事等,多達100種以上。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人們在相當古老的時代就已開始對錫的運用,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錫製品發現於埃及第十八王朝金字塔中。許多人不知道,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其實是錫銅合金。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我國制錫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清時期錫雕在民間已相當盛行。萊蕪制錫藝術在清朝乾隆年間就得到高度的發展,達到萊蕪錫加工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從事錫加工製作的業者不下千人,器物主要以生活用品和禮器為主。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據傳,當時到處是打錫賣錫的吆喝聲,加工作坊主要分佈在現楊莊鎮、寨裡鎮一帶,由於時人大多崇尚錫製品,婚喪嫁娶、饋贈親朋好友更是以錫製品為貴,因此,錫加工成為當時萊蕪重要的手工業之一,也是村民農閒時的主要經濟來源。萊蕪錫雕創始人在此基礎上,選取質地、色澤俱佳的上等錫,精工細作,摸索創作出了主要以觀賞為目的的藝術製品,在民間收藏。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當時錫加工藝術的代表首推萊城西關王氏一家。公元1780年,萊蕪城西關制錫世家王家,綜合多種藝術,創制了第一批錫雕製品一配套茶具、酒具,其錫製品已脫離單純生活用品加工的範疇,上升到了以藝術欣賞為主題,兼具實用性的藝術層面上來,以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雕制工藝不斷提高,創造性的應用了浮雕藝術和鑲嵌技法等,形成了獨特的工藝技巧和精湛的構思設計,用這種技術和工藝生產的錫雕產品,潔淨光亮、幽雅別緻、玲瓏剔透、獨具風韻,成為萊蕪當時集錫製品之大成者。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文人雅士紛紛到王家定製各種器皿,能擁有一件王家的錫雕製品,成為當時上層社會地位和身份的象徵。從此,“萊蕪錫雕”以造型美觀、技藝精湛、獨具一格而著稱於世。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錫雕一問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為貢品。曲阜博物館珍藏的滿漢全席錫制餐具,即為魯王工坊第三代傳人王業普(字元吉)所做,是乾隆為女兒出嫁時專門定製的嫁妝,資料記載為:“乾隆女兒婚嫁到曲阜,由京派人到萊蕪定做” 。在公元1914年美國全球物品展覽會上,錫雕榮獲“巧手如神”、“巧奪天工”兩大金獎,南洋展覽會榮獲最優龍牌獎,魯王工坊第五代傳人王俊亭(字洪熙)的作品在公元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國際銀質獎,使萊蕪錫雕藝術從此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錫雕:刻在金屬上的三千世界

錫器發展的鼎盛時期是明、清。清代以來,錫器不僅被民間廣泛使用,也被皇宮大內大量接納。在外觀上,錫器向來從青銅器、陶器、瓷器中借鑑造型,但從進入清代以來,錫器的造型逐漸掙脫傳統束縛,達到‘從心所欲’的藝術高度。但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由於價廉物美的不鏽鋼、鋁、塑料等製品的出現,加上國家對錫原材料的控制,傳統錫器業迅速走向了衰退和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