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飲酒在中國,可以說是參與人數過億的超級話題,周作人稱其為“古已有之的國粹麻醉法”。中國文人,大約都喜歡在酒精中釋放天性以完成自我。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愛酒的人那麼多,成名的能有幾個?

在魏晉名人趣聞囧事大集錦之《世說新語》中,就有一群酒癮君子登記在冊。若說魏晉“竹林七賢”“酒鬼”第一人、還請大家pick劉伶,畢竟這是一位超越時代的行為藝術家。《世說新語》中記載: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字,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

劉伶曾寫《酒德頌》,“唯酒是務,焉知其餘!”據說他飲必醉、醉必吐、吐復飲……常乘車,攜酒壺,使人荷鋤隨後,醉死便埋……瀟灑?矯情?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唐-孫位-《高逸圖》

劉伶雖然愛喝酒,但是酒品不太好,酒後燥熱難耐,喜歡脫衣裸奔。被人撞見還理直氣壯地反譏:“天地是我的房子,房屋就是我的衣褲,你又為什麼跑進我的褲子裡來!”

曾經,我們所憧憬的古人,都是鮮衣怒馬、倚酒仗劍的豪士,卻不想歷史的畫風是一個醜悴窮矮、倚著鐵鍬喝酒,還自詡風流的劉伶。

但就是這樣的劉伶,在他的傳世佳作《酒德頌》中,用靈動的語言創造了睥睨萬物、豪邁自由的人物形象:

以天地為一朝,以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董其昌書-《酒德頌》

我們總是高呼“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卻不知,這些嗜酒如命的文人心中,清醒才是限制想象力的元兇。也許他們曾經一手執筆,一手執酒壺,慨然長嘆“都是清醒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然後一飲而盡,下筆成文。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南宋-佚名-《鬥漿圖》


用酒尋找創作的靈感,從來都不是古人的專利。

“新山水畫”代表畫家傅抱石亦病酒如劉伶。

傅抱石恆自一手作畫,一手持酒。婦惜其身,常勸之。傅乃服中式長衫,匿酒寬袍大袖中,趁間而出,痛飲如故。復刻一印,曰“往往醉後”。(選自《先生歸來》)

傅抱石喜歡一邊飲酒一邊畫畫,為了躲避妻子的“禁酒令”,他在寬大的袖袍中偷藏酒喝,而後還頗為得意地刻一枚“往往醉後”的印章,以證明自己的佳作多是醉後所得。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傅抱石-《湘君湘君夫人》

又如:

李津好酒,嗜美食。與人共飲,必先法國白蘭地,輒隗然而醉。李津謂曰:“洋酒豈能達意?二鍋頭庶足暢懷!”(選自《先生歸來》)

水墨藝術家李津亦愛飲酒,而且飲得有主次、有層次,甚至還有“洋酒不如二鍋頭”的醉語豪言。連他的畫作都離不開吃的主題,被評價為色香味俱全,無人能出其右。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李津-《民以食為天》局部

《紅樓夢》中薛姨媽勸說寶玉,“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顫兒”。可惜薛姨媽不是文藝圈中的人,不知道有些文人的筆,是要喝酒後才能拿得穩而有力的。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清-孫溫-《全本紅樓夢》局部

特立獨行而備受爭議的書法家曾翔就是現代版的“醉僧”懷素,一定要醉酒後才拿得起筆寫好字。

曾翔每酒酣,輒振筆,飽蘸墨,旋如太白月下醉酒、幼安夢中舞劍,觀者為之目眩。(選自《先生歸來》)

讓我們來感受一下曾翔老師在這樣流暢而酷炫的操作中完成的作品: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曾翔書法作品


現代文人酒圈還有一段不得不提的“佳話”。

饑荒時,青島酒廠有酒桶損毀,白酒數十噸瀉出,一街皆是。聞香而動,挈婦將雛,出盆勺鍋碗,舀之盛之;復有文人雅士,攜花生蠶豆佐食,沿涓涓酒河,席地而坐,隨盛而飲,舉杯相屬。黃永玉嘆曰:“此地有蘭亭雅集,曲水流觴。”(選自《先生歸來》)

饑荒年代的佳釀如此珍貴,更何況因酒廠洩露全部免費。文人雅士紛紛帶著花生蠶豆就地取用,還不忘呼朋引伴,坐飲高談。可見文人緊追熱點、隨機應變地開創娛樂新體驗的能力,人中最為第一。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元-趙孟頫-《蘭亭修禊圖》局部


文人為何放不下杯中之物?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將酒神狄俄尼索斯所代表的精神歸為生命原初的衝動,通過放縱內心深處的喜悅,沉迷於激情的酣醉,而與自然和解,追求本真。這些以酒肆情的“酒鬼”崇尚的是半醉半醒之間靈感的書寫,厭惡冥思苦想雕琢而成的匠氣,因而他們的藝術作品中處處滲透著“野蠻”的靈性,最終形成了率真古拙的中國風格。

至此,我們對中國藝術史上“酒鬼”的八卦告一段落,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文中大量趣聞,都來自同一本書——《先生歸來》。

中國“酒鬼”的那些事兒

圖書封面

是的,正是這本由張演欽和郝婧羽仿照《世說新語》幽默的文風和精簡的體例創作而成的《先生歸來》,為我們揭開了藝術作品高貴冷豔的面紗,把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上百位中國書畫大家的作品和生平用淺近易懂的文言文解構成一個個幽默風趣、聞所未聞的小段子。

你還在等什麼?打開《先生歸來》,帶你追蹤文人八卦,為你解鎖藝術解讀的新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