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饮酒在中国,可以说是参与人数过亿的超级话题,周作人称其为“古已有之的国粹麻醉法”。中国文人,大约都喜欢在酒精中释放天性以完成自我。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爱酒的人那么多,成名的能有几个?

在魏晋名人趣闻囧事大集锦之《世说新语》中,就有一群酒瘾君子登记在册。若说魏晋“竹林七贤”“酒鬼”第一人、还请大家pick刘伶,毕竟这是一位超越时代的行为艺术家。《世说新语》中记载: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刘伶曾写《酒德颂》,“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据说他饮必醉、醉必吐、吐复饮……常乘车,携酒壶,使人荷锄随后,醉死便埋……潇洒?矫情?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唐-孙位-《高逸图》

刘伶虽然爱喝酒,但是酒品不太好,酒后燥热难耐,喜欢脱衣裸奔。被人撞见还理直气壮地反讥:“天地是我的房子,房屋就是我的衣裤,你又为什么跑进我的裤子里来!”

曾经,我们所憧憬的古人,都是鲜衣怒马、倚酒仗剑的豪士,却不想历史的画风是一个丑悴穷矮、倚着铁锹喝酒,还自诩风流的刘伶。

但就是这样的刘伶,在他的传世佳作《酒德颂》中,用灵动的语言创造了睥睨万物、豪迈自由的人物形象:

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董其昌书-《酒德颂》

我们总是高呼“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却不知,这些嗜酒如命的文人心中,清醒才是限制想象力的元凶。也许他们曾经一手执笔,一手执酒壶,慨然长叹“都是清醒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然后一饮而尽,下笔成文。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南宋-佚名-《斗浆图》


用酒寻找创作的灵感,从来都不是古人的专利。

“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傅抱石亦病酒如刘伶。

傅抱石恒自一手作画,一手持酒。妇惜其身,常劝之。傅乃服中式长衫,匿酒宽袍大袖中,趁间而出,痛饮如故。复刻一印,曰“往往醉后”。(选自《先生归来》)

傅抱石喜欢一边饮酒一边画画,为了躲避妻子的“禁酒令”,他在宽大的袖袍中偷藏酒喝,而后还颇为得意地刻一枚“往往醉后”的印章,以证明自己的佳作多是醉后所得。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傅抱石-《湘君湘君夫人》

又如:

李津好酒,嗜美食。与人共饮,必先法国白兰地,辄隗然而醉。李津谓曰:“洋酒岂能达意?二锅头庶足畅怀!”(选自《先生归来》)

水墨艺术家李津亦爱饮酒,而且饮得有主次、有层次,甚至还有“洋酒不如二锅头”的醉语豪言。连他的画作都离不开吃的主题,被评价为色香味俱全,无人能出其右。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李津-《民以食为天》局部

《红楼梦》中薛姨妈劝说宝玉,“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可惜薛姨妈不是文艺圈中的人,不知道有些文人的笔,是要喝酒后才能拿得稳而有力的。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清-孙温-《全本红楼梦》局部

特立独行而备受争议的书法家曾翔就是现代版的“醉僧”怀素,一定要醉酒后才拿得起笔写好字。

曾翔每酒酣,辄振笔,饱蘸墨,旋如太白月下醉酒、幼安梦中舞剑,观者为之目眩。(选自《先生归来》)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曾翔老师在这样流畅而酷炫的操作中完成的作品: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曾翔书法作品


现代文人酒圈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佳话”。

饥荒时,青岛酒厂有酒桶损毁,白酒数十吨泻出,一街皆是。闻香而动,挈妇将雏,出盆勺锅碗,舀之盛之;复有文人雅士,携花生蚕豆佐食,沿涓涓酒河,席地而坐,随盛而饮,举杯相属。黄永玉叹曰:“此地有兰亭雅集,曲水流觞。”(选自《先生归来》)

饥荒年代的佳酿如此珍贵,更何况因酒厂泄露全部免费。文人雅士纷纷带着花生蚕豆就地取用,还不忘呼朋引伴,坐饮高谈。可见文人紧追热点、随机应变地开创娱乐新体验的能力,人中最为第一。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元-赵孟頫-《兰亭修禊图》局部


文人为何放不下杯中之物?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酒神狄俄尼索斯所代表的精神归为生命原初的冲动,通过放纵内心深处的喜悦,沉迷于激情的酣醉,而与自然和解,追求本真。这些以酒肆情的“酒鬼”崇尚的是半醉半醒之间灵感的书写,厌恶冥思苦想雕琢而成的匠气,因而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处处渗透着“野蛮”的灵性,最终形成了率真古拙的中国风格。

至此,我们对中国艺术史上“酒鬼”的八卦告一段落,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文中大量趣闻,都来自同一本书——《先生归来》。

中国“酒鬼”的那些事儿

图书封面

是的,正是这本由张演钦和郝婧羽仿照《世说新语》幽默的文风和精简的体例创作而成的《先生归来》,为我们揭开了艺术作品高贵冷艳的面纱,把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上百位中国书画大家的作品和生平用浅近易懂的文言文解构成一个个幽默风趣、闻所未闻的小段子。

你还在等什么?打开《先生归来》,带你追踪文人八卦,为你解锁艺术解读的新姿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