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灵宝市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灵宝市地处黄河中游,是人类最早活动和发祥地之一。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一、历史沿革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西汉时的弘农县

1、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于秦故函谷关置弘农县,治今灵宝市东北王垛村;四年置弘农郡,治弘农县。东汉避灵帝刘宏讳,改弘农县为恒农县,并改弘农郡为恒农郡。三国魏恒农县改名弘农县。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隋朝时期的桃林县

2、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桃林县;治今灵宝市北老城。大业二年(606年)省弘农县,三年复置;同年移治弘农川,即今灵宝市城关镇。唐贞观八年(634年)虢州自卢氏县迁治弘农县(今灵宝市区)。神龙初改弘农县为恒农县;开元十六年(728年)复名弘农县。天宝元年,改桃林县为灵宝县,治今市东北旧灵宝,属陕州。

3、北宋改弘农县为常农县,至道三年(997年)改常农县为虢略县。元至元八年(1271年)废虢略县入灵宝县,皆属陕州。明、清因之。

4、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5、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57年灵宝县人民政府由老城(旧灵宝)迁至虢略镇(即今灵宝市城关镇)。1969年属洛阳地区,1986年属三门峡市。1993年撤县设市,由三门峡市代管。

二、地名来历

《元和郡县志》陕州灵宝县:“天宝元年,于县南古函谷关尹真人宅掘得天宝灵符,遂改县为灵宝。”

三、风景名胜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1、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是一处融军事文化和老子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游览区,以两个文化为主题,形成了文武合璧的太初宫和函谷关两大景区。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从时间意义上讲,堪称“天下第一关”。它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2、荆山黄帝铸鼎原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25公里处阳平镇境内,它是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铸鼎祭天、奠定邦国、驭龙升天的地方。铸鼎原现存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轩辕黄帝铸鼎碑铭》碑一通,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关于记载黄帝功绩的最早的一通碑刻,是研究黄帝文化的稀世珍品,也是铸鼎原悠久历史的见证。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3、亚武山。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南25公里的小秦岭山脉之中,相传真武大帝在此出家,后转至湖北武当山得道,这里便称作亚武山。远看诸峰如凤凰展翅,跃跃欲飞,故又名凤凰山。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4、窄口龙湖。位于灵宝市五亩乡与朱阳镇交界的山峪地带,距灵宝市区23公里。水库的位置,坐落在黄河支流、古老的弘农涧河上,是豫西地区唯一一座集防洪、灌溉、养殖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5、鼎湖湾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西闫乡文东村北,是一处以水波芦苇荡为主的湿地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有着黄河第一荡——西部白洋淀的称号。

河南省灵宝市,地处三省交界,弘农故地,因唐朝掘得天宝灵符得名

6、燕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灵宝市的东南部、国有川口林场境内,面积7.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6%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