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走馬觀城——卑爾根

走馬觀城——卑爾根

一、城市概況

卑爾根(Bergen),倚著七座山頭和港灣,坐落在挪威西海岸陡峭的峽灣線上,頻臨直通大西洋的碧灣(Byfjord),海路東距奧斯陸港(Oslo)380海里,南距斯塔萬格港(Stavanger)102海里,鹿特丹港(Rotterdam)532海里,距多弗爾港(Dover)588海里,是挪威第二大城市和文化中心,是挪威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都,是風光明媚的港灣之城。因受墨西哥暖流影響,這裡氣候溫和,也常被人們稱作“雨城”。面積465平方千米,人口 24.3萬(2017年),經緯度座標:60 ° 20'N,5 ° 19'E,時區:UTC/GMT +1。

走馬觀城——卑爾根

一、歷史沿革

卑爾根古城,由國王奧拉夫三世•哈羅德森(Olaf III Haraldsson,1066—1093在位)建於1070年,12~13世紀曾是挪威首都,也是挪威國王最早奉行加冕典禮的地方。在整個中世紀期間,它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上最大的港口和貿易中心,北方的鹹魚、黃油、毛皮等產品運到卑爾根,從這裡裝船運往歐洲他國;外運而來的穀類、紅酒和蜂蜜等由此運抵北部山區。

走馬觀城——卑爾根

早在千年之前,卑爾根由於幹鱈魚交易而聞名一時。自14世紀中葉開始,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和政治聯盟)中的德國商人,在位於卑爾根以西3千米的海岸建立德國商館和居住社區,德商獨享與北部漁民的交易特權,北歐的商業得到繁榮與發展。這裡過去被挪威人稱為德國碼頭(Tyskebryggen),二戰後改稱為布里根(Bryggen)。

走馬觀城——卑爾根

一排式樣別緻、屋頂尖峭、古色古香、風格獨特,帶有頂層閣樓的3層木屋,正面入口向內延伸數倍于山牆的寬度;面向港口一側是一面等寬的、由五顏六色木條拼成的山牆,肩並肩地連為一體;樓內二層為住所,一層是貨倉,還有石砌的地下室;內部走廊、內外牆壁和地面也都用厚厚的長條木板拼接而成;在每棟木屋樓頂之上,還裝有吊裝貨物用的滑輪(當時的小街都是一條條可以行船的水渠,小船載著貨物駛進來之後,屋頂上的滑輪將空貨籃放下,再將貨物吊上來),貨棧或倉庫的功能凸顯。

走馬觀城——卑爾根

在這一排木結構建築群的最前方,有一幢“漢薩博物館”。據說是根據資料記載的16世紀商人居室、倉庫和辦公室的樣子復原的。在館內二樓的會計室裡,至今仍保留有著當時的賬簿;木屋的天花板上掛著曬乾的鱈魚;隔壁的房屋是一間貯酒室,裡面裝飾著一個鱈魚王的標本;三樓是商人的臥室以及員工們住的宿舍。

走馬觀城——卑爾根

1702年的一場大火將建築物化成灰燼;後來每50~100年就發生一次火災,舊貌不復;1955年末的一場大火將布里根再次燒燬。人們根據老屋圖紙和傳統的建造方法進行了重建,使老宅的主體結構得以保存,並充分還原了北歐地區歷史上一度非常普遍的木製城市住宅。現在,這裡約有62幢房屋,依然保留著原始的城鎮風貌。

布里根木屋建築群,主要以中世紀“漢薩同盟”時代的建築著稱於世,給予了這座海濱古城旖旎而古樸的魅力,因此於1979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走馬觀城——卑爾根

三、城市觀光

聖瑪麗教堂(St Mary's Church)是卑爾根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挪威最著名的羅馬式教堂,於12世紀中葉開始建造,現城市音樂會時常在此舉行。

走馬觀城——卑爾根

範托夫特教堂(Fantoft Stave Church)建於從北歐神話轉向信奉基督教的雙重信仰並存時期的1150年,是挪威僅存的39處木結構(在地基直立的木柱上層層加蓋屋頂)教堂之一。原建築位於松恩峽灣沿岸,1883年被遷移至現位置,1976年6月毀於火災,1997年5月重建。

乘坐單箱纜車登弗洛揚山(Flyen)。在蜿蜒的軌道上可逐步登高到海拔300多米的山頂,觀景臺上可以俯瞰整個卑爾根城市全景:碧綠的森林,紅頂白牆的房舍若隱若現;遠處碧波浩淼,白帆點點,巨輪穿梭;如果是清晨,朝陽將穿透山谷中飄移的雲霧,俯瞰金色的山城如同仙境,給卑爾根古城增添了幾分神秘。

走馬觀城——卑爾根

走馬觀城——卑爾根

走馬觀城——卑爾根

走馬觀城——卑爾根

走馬觀城——卑爾根

走馬觀城——卑爾根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