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另一個王戎,另一個魏晉

另一個王戎,另一個魏晉

1

王戎出身顯赫,是那種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後很有才的人。

上天雖然沒有給他一副高大的身材,但已然待他不薄。

他的父親王渾和阮籍是朋友。

但每次阮籍來王家,卻只和王渾待一小會兒,大多時間都是和王戎談論。

阮籍對王渾說:“阿戎比你強,我還是喜歡和他談論。”

濬衝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

王渾:“……”

那時,王戎十五歲,阮籍三十九歲。

能得到阮籍的青眼,足見王戎的不凡。

後來,阮籍就帶王戎加入了竹林VIP酒會。

王戎也因此成了竹林七賢之一,而名傳後世。

還有一次,王戎和眾多名士一起到洛水邊玩耍。

吃過燒烤之後,名士們就開始談天談地。

輪到王戎時,他發表了關於季札、張良的主題演講。

他的freestyle既深刻又玄遠,瞬間征服了在場的名士們。

可見,他做名士是夠格的。

步入官場以後,王戎一升再升,先後做過將軍、尚書一級的高官。

他不是一個只清談、不幹事的官。

相反,他能把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

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

這和他那個坑人的從弟王衍王夷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王戎的人生到這裡,還是基本靠譜的。

2

開始時,王戎也是一個頗為正直的人。

鍾會伐蜀時,和王戎分別,他問王戎有什麼建議。

王戎直言:“成功不難,難在保住成功。”

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保之難也。

鍾會先是征服蜀國,後來又據蜀作亂,果然還是保不住成功。

武帝死後,政局混亂,先是外戚楊駿專權,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

但很快,楊駿被誅殺,東安王司馬繇又專權,“專斷刑賞,威震外內”。

熱心腸的王戎又勸司馬繇:“大事之後,宜深遠之。”

剛剛誅殺了楊駿,人心思定,這個建議應該說是很對的。

但是司馬繇不聽,仍然我行我素,得罪了很多人,最後被貶出京。

忠言沒有人聽,比干選擇了取義,屈原選擇了投水,韓信選擇了易主。

王戎選擇了裝聾作啞。

在那個名士多故、腥風血雨的時代,你很難說王戎的做法不對。

他是個聰明人,聰明人都懂得保全自己。

在一些重大事情上,他不再發聲了。

這個經歷了楊駿專權、賈后專權、八王之亂的名士學會了明哲保身。

諷刺的是,他的官卻越做越大,最後竟做到了司徒。

3

王戎的自保辦法有兩個。

一是放任。

儘管身居高位,但他完全不做事情了。

有事情就讓下面的幕僚去做,他自己則不務正業,經常騎著小馬溜出去玩。

他是真怕了。

西晉這個朝代很奇怪,做實事的人都沒有好下場,你看看衛罐、張華,最後都不得好死。

而在社會上,肯做實事的官員竟然被輿論認為是俗吏。

在那樣的情形下,如果是你,你又能怎麼選擇呢?

這期間王戎還給齊王司馬冏出過一個主意,差點引來殺身之禍,他假裝掉進廁所才逃過一劫。

說好的名士風範呢?

為了自保,連做人基本的尊嚴都不復存在了。

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倖存之後的他會有多麼心灰意冷。

他只能選擇做一個聰明人。

戎以晉室方亂,慕蘧伯玉之為人,與時舒捲,無蹇諤之節。自經典選,未嘗進寒素,退虛名,但與時浮沈,戶調門選而已。尋拜司徒,雖位總鼎司,而委事僚採。間乘小馬,從便門而出遊,見者不知其三公也。

4

第二個辦法是自汙。

王戎的吝嗇貪財舉世皆知,令人瞠目結舌。

他家裡有顆很好的李樹,能結出很好的李子,王戎就想拿出去賣,掙錢嘛。

但是又怕別人得到種子,他就想了個辦法——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鑽破,別人不就得不到自家的種子了嘛,又照賣不誤。

能讓這麼一個國家高級幹部想出這麼一個法子,還真是絕了。

王戎說,這算什麼,我還幹過更絕的事。

他的女兒出嫁,向他借了幾萬錢,借了之後很久沒有還。

女兒回家省親時,發現老爺子沒個好臉色,馬上就知道是因為自己錢沒還呢。

還錢了之後,老爺子果然多雲轉晴。

還有一次,他老人家的侄子結婚,他就送了一件單衣做為禮物。

誰也沒有想到,侄子剛結完婚呢,他就派人去要了回來……

你就想了,王戎是不是窮的?

事實恰恰相反,王戎可謂富甲一方。

廣收八方園田水碓,周遍天下。

他老爺子的作風,跟葛朗臺比起來也絕對是不落下風。

王戎還覺得自家錢太少,只要一有空,不管白天黑夜,他和他夫人就拿著算盤在算錢。

別人家是琴聲棋聲讀書聲,他家就算盤聲。

阮籍以酒自汙,王戎以錢自汙。

那些野心家,誰會把一個吝嗇貪財的老頭子看在眼裡呢?

當然不排除王戎本身就愛財,但是像他這樣的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吝嗇的情況,畢竟少見。

在西晉那個拼演技的時代,王戎的表現並不算奇怪。

5

王戎七十二歲時去世,得享天年。

在他那個時代,這已經是奢侈。

如果他生在一個清平之世,或許可以做一個風雅的名士。

但是他生在西晉,這個曇花一現就又陷入深淵的朝代。

一個本質不壞的人,硬生生被現實塑造成了一個懶惰、貪鄙、狡猾的人。

這不可不說是時代之痛。

我們現在一提起魏晉,就使人想到竹林七賢、王謝風流,就下意識地認為那是一個名士風流、顧盼自雄的時代。

使人神采飛揚、心嚮往之。

然而實際上,卻還存在著另一個魏晉,它黑暗、血腥、殘暴不仁。

它讓嵇康這樣的人走上斷頭臺,讓王戎這樣的人噤若寒蟬。

名士說到底,也只不過是那個時代的一抹亮色、那黑色背景板上的一縷腥紅。

在他們風流自賞、榮辱不驚的背後,卻往往藏著對人生最深沉的絕望。

更不用說其中無數平民,遭遇了什麼命運。

你卻只看到了一個美顏了的魏晉。

這對那個時代來說,不也是另一種殘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