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学问类】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一、 [原文]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译文] 古今来世代显贵家族,无不因积德造就;天地之间第一等好人品,还是由读书培养。

二 、[原文]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译文] 刻苦读书,即使功名未就,但使人品高雅,气度不凡;道德高尚,但不希图报答,时时恬然自安,饱食酣眠。

三 、[原文]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译文] 帮助别人,做善事,最令我愉悦;认真读书,重修养,最为人赞许。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四、 [原文]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译文] 诸位到书院为何,哪里仅仅限于是搞学问和写文章,具有一种技艺与特长,便可算得上是读书成才之人;我对所追求的也不过分计较,不过就是为子为臣为弟为友,尽到五种人伦的职责,共同成为恪守礼教的正人君子。

五、 [原文]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译文] 聪明用在正道上,越聪明越好,文才名声会帮助他事业渐进;聪明用在邪路上,越聪明越坏,文才名声只助长其伪诈丑行。

六 、[原文]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祭虽有仪,而诚为本;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译文] 战场交锋,即使列阵有方,但以勇猛为本;操办丧事,即使礼节周全,但以哀痛为本;文人学士,即使学富五车,但以德行为本

七、 [原文]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译文] 旋风不能奏出动听的音乐;心灵手巧的妇人未必能够主持好饮食家务;(只会)做文章的读书人不能够治理好国家。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八 、[原文]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译文] 经国济世之道来自广博的学问,它才有不竭的源泉;修心养性之道体现在建功立业上,它才算得上圆满。除了建功立业之外,世上没有真正的学问;要寻求修心养性之道,必须到圣贤的文章中去找

九、 [原文]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译文] 什么是卓越的品行?即日常的行事;什么是德高之人?是小心谨慎的人;怎么样才能够明了德义努力去做?惟有虚心学习;如何才能实现远大的抱负?只有对当前的问题深思熟虑。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十、 [原文]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 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译文] 能竭忠尽孝,才能称为人。治国安邦称为学问。能平定叛乱称为人才,编织天地事物称为文章。心胸光明坦荡称为风度。万物与我一体称为仁心。

十一、 [原文]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菑畬,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注释:菑畬(zī she耕耘)

[译文] 以心术为根本,以伦理为树干,以学问为良田,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果实,以书籍为园林,以歌咏为音乐,以义理为食物,以著述为彩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讨论学问为累积,以先贤的言行为师友,以敬忠笃信为修持,以行善降祥为给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十二、 [原文]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译文] 一人独处应谨慎自己的行为,预知每一心思所含的意念,严肃威仪安于天命,敬人伦以成圣贤,谨慎各种行为以成就德引,改过向善以成贤良。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十三、 [原文]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译文] 把仁心存在自己心中是先贤的最高学问,行为中尽自己的本分是圣贤的最高功夫。

十四 、[原文]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译文] 事理明白则心愈能清楚而专一,心能专一则事理愈能通达流畅。

十五、 [原文]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译文] 将宇宙万物的事视为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也就是宇宙万物的事。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十六、 [原文]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译文] 身虽处天地万物之后,心却不在天地万物之前;身虽处天地万物之中,而心却在天地万物之上。

十七、 [原文]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译文] 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景象,学习圣贤克己养性的工夫。行动上就是身体力行,奋斗不止,而最终的目的就是存诚自然。

十八、 [原文]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 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译文] 对圣贤的道理教导别人很容易,自己实践却是不容易的事。对圣贤的道理开始奋斗很容易,但坚持到底却很难。圣贤的道理与实践相结合,行仁政必本与德性。后代则相反,学问与实践不能统一,不修持自己的德性,而只管治理别人。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十九、 [原文]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独懔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译文] 满口仁义道理,但内心却充满邪念,只责怪他人而从不责骂自己,这种人称为“挂榜圣贤”。只怕恶行为人所见,能敬畏鬼神,知人又知天理,这才是实际的学问。

二十、 [原文]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 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译文] 没有根本的气节,就好像醉汉喝醉酒打人,酒醉时很勇敢,酒醒后勇气全消,没有一点气力。没有以学问为根本的见识,就好像厨师在炉灶前面,面前光亮而背后黑暗。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二十一、 [原文]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 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译文] 用心体会整理才能理解精确得当,所以应当沉着稳重,不然就成了口头耳边的小事,过后就忘了。事理要以典故为依据,因此必须学识广博,否则就成了随意推测,胡编乱造。

二十二、 [原文]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译文] 即使只有一毫粗疏的地方,就不能准确地认识事理,所以说一定要精确。不然,众说纷纭必会产生疑惑;仅存在一丁点杂念,便不能坚守事理,故而必须专心,否则在利害面前必定会经不起考验。

二十三、 [原文]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译文] 接人待物要平和而有节操,处理事情要明白而果断,识理要正直诚实而通达。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二十四、 [原文]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 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译文] 生于古人之后而议论古人的缺点失误容易,而若处于古人的位置做古人所做的事就很难

二十五、 [原文]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 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译文] 古时候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就会放在自己身上去实践;而现在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就必定想取悦别人。

二十六、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 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译文] 古代的学者,为自己才学不高而担忧,就发奋学习,迎头赶上;现在的文士,为自己才学不高而羞愧,就隐满短处,避忌批评。

二十七、 [原文]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译文] 眼界要开阔,就要游鉴名山大川;度量应宏大,须得熟读经史典籍。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二十八、 [原文]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 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译文] 先读经书,再读史籍,以经论史,评论古人史事,就不会与圣贤相悖;研读史籍,再温经书,以史证经,读书目的升华,决不仅为章句之学。

二十九、 [原文] 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 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译文] 读经书,阅传注,就为治学打下坚实基础;看史籍,鉴古今,就使宏论滔滔切中肯綮;游山川,观壮景,就使志气凌云眼界开阔;戒嗜好,弃私欲,就使胸怀磊落一尘不染。

三十、 [原文]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 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译文] 庭院虽小,自有赏心乐事;六经之外,更加无奇特之书。

三十一、 [原文]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 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译文] 阅读未见过的书,如结识好朋友,情意和洽;重读已看过的书,如老朋友相晤,叙旧联谊。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三十二、 [原文]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 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译文] 无思无虑,心境应当平静如水;不求冒进也不忘记,学业当如流水一般永无止境。

三十三、 [原文]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 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译文] 用心不能杂乱,杂乱则心神恍惚不能集中;用心不要劳累,劳累则精神疲倦不能有所收获。

三十四、 [原文]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 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译文] 内心慎防杂念,会更加机敏;眼光审慎万物,则愈加明亮。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三十五、 [原文]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译文] 书桌上不能有太多的书,心中则不能少书;这就好像鱼离了水则干枯,心中没有书则无寄托。

三十六、 [原文]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译文] 只要心中有远大的志向,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而心中所追求的,则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拦。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三十七 [原文]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 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译文] 使意念沉稳,任何事理都能通达;有志发愤图强,任何难事都能成功。

三十八、 [原文]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 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

[译文] 心有成见,就好像用水浇石头,水一点都进不去;对事理不能领悟,则拘泥而不变通,一点都转动不得。

三十九、 [原文]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 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译文] 读书不体验认识,就好像闪电照物,一点都抓不到;读书不能身体力行,就像水上行车、陆上行舟、一点用处都没有。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四十 [原文]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 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译文] 读书贵在能有疑问,有疑问方能增进对事物的了解。

四十一、 [原文]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 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译文] 读书求明理,须让自己满意;与别人谈道理,须令别人佩服。

四十二、 [原文]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 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

[译文] 爱惜精神以备日后担当大任,虚度时光何以报父母之恩?

四十三、 [原文]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 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 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 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 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译文] 戒酗酒,酗酒伤神;戒色欲,贪色灭精神;戒美味,美味使精神昏沉;戒过饱,过饱使精神郁闷;戒多动,多动使精神混乱;戒多话,多话损伤精神;戒多忧,多忧使精神郁结;戒多思,思虑多刺激精神;戒久睡,久睡使精神疲倦;戒久读,久读使精神苦劳。

国学启蒙读物《格言联璧》连载,第一篇学问类付译文,请永久收藏

作者山阴金先生,姓金,山阴人,清代学者,真实姓名和生平不详,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即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该书说理之切、其举事之赅、其择辞之精、其成篇之简,皆萃古今。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联珠妙语之中。一册在手,揣摩研读,细心体会,必能驾驭人生的真谛,游刃于生活空间,既能修身齐家,又能报效社会,不失为难得的济世良药,人生指南,因而其成书问世后即为宫廷收藏,流传民间,远播海外,成为影响深远、读者众多,历久不衰的蒙学读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