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準確把握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深刻內涵

觀點提示

無論是基本國策的定位,還是必由之路的界定,都表明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對我國未來發展的極端重要性,需要從戰略佈局的高度認識其重大意義。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把“開放”納入新發展理念,強調要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並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向全世界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準確把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戰略部署的深刻內涵,使改革開放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注入更強大的動力,意義深遠。

一、從戰略佈局的高度認識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意義

無論是基本國策的定位,還是必由之路的界定,都表明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對我國未來發展的極端重要性,需要從戰略佈局的高度認識其重大意義。

首先,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部署,意味著我國要在全世界的時空中定位自身的發展。

歷史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可以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互聯互通、開放融通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全面開放是實現我國繁榮富強的根本出路,中國只有在全世界的時空中定位自身的發展,正確對待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理性處理當下各國分歧衝突、積極開拓世界各國共同未來,統籌國內國際,加強內部建設和外部合作,才能更好找準自己的座標,實現更好的發展。

其次,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部署,意味著我國要在全人類的命運中擔當自身的職責。

當前,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面對世界經濟、國際安全、國際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世界需要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選擇。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各國人民需要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做出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略抉擇,提出新的發展理念、探索新的發展道路,倡議蘊含在中華文化中的天下為公、求同存異、和合共生、美美與共等理念的獨特價值,向全世界、全人類全方位地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做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意在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以實際行動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二、在發展動力的層面把握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基本內涵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置身全世界的時空,面對全人類的命運,謀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來增加新動力。

首先,抓住機遇擴大開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經驗。

40年來,我國經濟、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競相對外開放。從改革開放初期注重引進來,到新世紀以來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對外開放形式發生了重大轉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二,高等教育規模全球第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高鐵、載人航天、高溫氣冷堆核電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湧現,國家整體科技實力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變的重要時期。對外合作全面雙向深入,出國留學和學成回國人數雙雙穩步提升,高層次人才迴流趨勢明顯,“一帶一路”倡議吸引了10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同。

實踐充分證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堅持對外開放,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才能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次,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科學把握了我國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集中體現了發展的思路、方向和著力點,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只有主動開放,才能積極學習借鑑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更好促進改革創新,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只有雙向開放,才能更好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只有全面開放,才能加快構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新格局;只有公平開放,才能實現內外資各類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局面;只有共贏開放,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普惠共贏方向發展;只有包容開放,才能促進各國互尊互鑑、共同發展、共享繁榮。因此,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實現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三、以互利共贏為準則落實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各項舉措

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就要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貿易強國建設,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互利共贏,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首先,全面開放新格局要服務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命運與共、休慼相關。習近平總書記順應時代要求,創造性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主張各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其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理念,是全面開放新格局形成的基礎,也是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建設目標。沒有互利共贏,各國難以平等合作,我國不可能對世界全面開放,世界也不可能對中國全面開放。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正確義利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全面開放新格局中,中國不但要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更好惠及世界,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形成各國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的新格局。

其次,發揮各層面作用形成立體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以互利共贏為準則的全面開放新格局要求國家、社會和人民一起努力,共同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在國家層面,要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堅持所有國家一律平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不搞唯我獨尊、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在社會層面,積極發揮企業、高校、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推動經濟、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各領域的務實對外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發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密切各領域往來。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旅遊、藝術交流和研討會、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在人民層面,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切實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選派和接收留學生、推廣語言學習、開展旅遊觀光和文化浸潤等多種“增進民心相通”活動,鼓勵更多中外民眾直接往來,讓廣大人民群眾深入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與體驗,成為推動開放、參與開放、促進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強大力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8-8-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