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就是很多飯店,動輒就會用上這樣一幅畫做裝飾: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這幅畫的名字,大家應該很熟悉:

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說真的,這幅畫的作者南唐畫家顧閎中,要是看到自己的畫居然被用在飯店聚會這種場合,估計內心是崩潰的。

因為這畫,和賓主盡歡的聚會根本沒有任何關係,而是他煞費苦心用來挽救南唐的工具!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韓熙載出身北方望族,後來逃到南唐,受到李煜他爹李璟的器重,當上了名臣。而後主李煜對這位老臣,感情比較微妙。一方面敬重他的才華,一方面又因為他是北邊來的,對他有猜忌。而韓熙載在南唐安定後,生活越來越放縱奢華,根本不像正常的公務員該有的樣子。所以李煜就派了畫院的小嘍囉顧閎中去暗中觀察。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顧閎中雖然地位輕微,但是為君上分憂、為國家解難的抱負可不小。他心想,韓熙載你這個蛀蟲,現在南唐受北宋威脅,你身為一代名臣不為國家排憂解難還自暴自棄,我一定要讓陛下驅逐你!

於是熱血憤青小顧,就在他奉命記錄韓熙載生活的情報圖中設了一個局。

我們今天看這幅《韓熙載夜宴圖》,會發現這幅長長的連環畫一共分五個部分:聚眾聽琵琶,聚眾看豔舞,聚眾嘮閒磕,聚眾聽絃樂,最後是送別。每一部分畫面都是靠屏風分割的。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很多對於這幅畫的分析,都是把屏風作為一個單純的畫面分割工具。實際上屏風的作用不僅僅止步於此,它其實是一個催眠工具。為的,就是讓看畫的人認定,韓熙載就是個縱情聲色的草包。

我們按照故事節奏重新看下這五部分畫面。

第一幕,聽琵琶。你可以看到這個時候,眾人還都是老老實觀賞演奏,男男女女之間還保持在1.2米左右的安全距離,衣衫整齊,動作也都很正式,還有點小拘謹。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第一幕

而到了第二幕,看到沒有,安全距離開始突破,人的動作開始有點小放縱,韓熙載擼起袖子,樂伎也開始舞腰扭胯。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第二幕

到了第三幕,安全距離已經完全突破掉

,韓熙載本身更是一幅沉溺溫柔鄉的軟骨頭樣。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第三幕

好,第四幕,看,韓熙載乾脆都脫掉了衣服,啥也不管了就是要high。連他請來的賓客也不老實,隔著屏風和小姐姐搭訕。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第四幕

到了第五幕,賓客們恭謹客套的面具全撕掉,直接溫香軟玉擁入懷中。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第五幕

要知道,古代畫卷的觀看順序是從右往左看。觀看畫的人拉動卷軸,一個時間只能看到畫面的一部分。所以,

當一個人拿到畫卷的時候,隨著屏風的不斷分割,他眼前的畫面也越來越開放,自然會對韓熙載縱情聲色的印象越來越深刻。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而且,屏風這個東西,意味其實非常曖昧。作為傢俱,它的作用是用來遮掩,本意是拒絕。但是它又不像門,關上就是徹底拒絕。它能被繞過,被推開,實際上包含著一股欲拒還迎的曖昧。像古代人寫些小豔詩的時候就經常用到屏風。

比如寫美人沉睡:

“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綠雲傾,金枕膩,畫屏深。”——韋莊《酒泉子》

比如寫閨房梳妝:

幾見纖纖動處,時聞款款嬌聲。卻出錦屏妝面了,理秦箏。——歐陽炯《春光好》

而你再看畫面中間,氛圍已經變得放縱享樂處的兩道屏風,韓熙載坐榻和旁邊的床,都是三道屏風圍繞,獨留一面空對著觀看者,無形中就有了偷窺般的隱秘感,更增加了畫面縱情聲色的意味。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觀看者視線:偷窺的意味

這麼一來,等到李煜拿到顧閎中這幅畫細細觀看的時候,一定是對韓熙載的印象越來越負面,說不定一怒之下把韓熙載逐出朝廷。到時候,小顧為國家鏟蛀蟲的計劃就大功告成了。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但是,就在這幅告密畫即將完成的時候,顧閎中描繪享樂場面的筆觸卻停了下來。

因為在宴會的最後,他看到了這樣的韓熙載。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筵席結束,酒飽飯足,人們開始毫無顧忌地展露自己的慾望。

有人手攬美人,將要共度春宵。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有人柔夷緊握,調笑玩鬧。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在賓客最衣冠不整放浪形骸的時刻,韓熙載居然沒有理所當然地沉迷聲色之中。他的眼神清醒而沉重,仔細看,甚至還有些悲涼。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這種悲涼的感慨,看過《紅樓夢》的人一定不陌生。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裡,賈府設燈謎會,看似是燈謎,實際上是大廈將傾之前的預示。賈政猜到元春燈謎的謎底是爆竹,想起“此乃一響而散之物”,內心不禁湧起無盡的愁悶悲涼。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清代孫溫繪紅樓夢插畫《元宵燈謎會》

韓熙載身為南唐重臣,歷經李昪、李璟、李煜三代帝王,他如何不知道偏居一隅,只顧紙醉金迷的南唐也必將像爆竹一樣絢爛過後,一響而散。但是洞察到真相的他,偏偏又身處權力傾軋的中心,再多的洞察,也只能化作掩飾無奈的聲色享樂。

但暗中窺探的顧閎中,卻以藝術家的敏銳直覺,察覺到了韓熙載放浪形骸背後所有的清醒和悲涼。所以他在本應為一場特務觀察的畫卷最後,特意將“清醒而悲涼”的韓熙載置於畫面正中。

飯店裡常常出現的這幅畫,其實暗藏殺機……|意外

他以這樣的方式將所洞察到的真相上達天聽,告訴高高在上的帝王,搖搖欲墜的大廈之中,還有這麼一位為國家命運而清醒、而擔憂的人。

可惜的是,沉浸在觥籌交錯、酥手紅顏裡的李煜,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

他通過這幅畫卷認定了韓熙載的放縱。拋下了對舊臣的猜忌,當然,也失去了那些曾真切在意過國之命運的人心。

1000多年過去,這幅畫如今又出現在各大觥籌交錯的歡樂場裡。

但它從來不是縱情享樂的頌歌,而是包含著對一個時代的洞察和思索。

千百年前的李煜,只看到了前半句。而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還要只看到前半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