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BAT二號人物搶跑

BAT二號人物搶跑

撰文 | 藍洞商業 郭朝飛

9月10日,這個日子對馬雲和阿里來說很特殊。

19年前,阿里巴巴在這一天成立;19年後,馬雲公佈了交班計劃。

2019年的今天,他將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逍遙子)接任。2020年阿里巴巴年度股東大會以後,馬雲甚至會退出董事會,不再擔任董事。

馬雲想回歸教育,但不會徹底離開阿里,會繼續擔任阿里合夥人。此前,馬雲告訴彭博TV,正把更多的時間和財富用於公益事業,已創立馬雲公益基金會,專注教育,就如同為億萬富豪的比爾·蓋茨的公益腳步。

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後,馬雲55歲,張勇只小他8歲。

這在中國企業界很少見。年過七旬的柳傳志仍是聯想控股董事局主席,與柳同齡的任正非還在掌舵華為,告別萬科的王石成為華大集團聯席董事長。

如果聚焦中國互聯網圈,對比則更加明顯,目前幾乎沒有二把手成功接班的先例。兩個多月前,陸奇從百度閃電離職,此前內部和外部都對其寄予厚望。劉熾平加入騰訊十四年,是名副其實的二當家,但至今馬化騰依然是CEO,劉以總裁身份更多地負責投資事務。

阿里是個例外。張勇加入阿里11年,並不是馬雲湖畔創業的原班人馬,卻成長為馬雲的繼任者。馬雲盛讚,張勇具有超級計算機般的邏輯和思考能力,交棒給他是“最應該做的最正確決定”。

1

挖來張勇的,是阿里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

2007年,兩人第一次見面,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吃了頓早餐。當時,蔡崇信還是阿里CFO,張勇是盛大副總裁兼CFO,蔡有意邀請張加入阿里。幾天之後,張勇趕往杭州,與馬雲、孫彤宇、彭蕾等阿里頭面人物見面。

馬雲問張勇為何加入阿里,張回答,“我已經做過一家30億美元的公司,想做個300億美元的。”

幾個月後,張勇成為淘寶網CFO,花名逍遙子。

加入阿里一年多,負責財務的張勇被安排代管了一個業務線,當時叫淘寶商城,後來改名天貓。對張勇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淘寶商城發展不順,團隊七零八落。更重要的是,他是財務出身,對業務涉獵不多。1991年,他進入上海財經大學學金融。畢業後,在安達信和普華永道兩家會計師事務所打拼十年,進入盛大還是財務線。

為了讓淘寶商城活下來,2009年張勇打造出“雙十一”。第一個雙十一,有27個品牌參加,做出了5200萬元的銷售額,第二年這一數字達到9.36億。對此,馬雲非常欣喜,2011年淘寶商城從淘寶拆分,獲獨立發展,張勇任淘寶商城總經理。

張勇沒有料到,他的一個舉動,給阿里、馬雲和自己帶來了一次重大變故,這甚至是阿里成立至今最嚴重的一次危機。

2011年10月,張勇調整淘寶商城招商規則,希望藉此提升商城的門檻與品質。此舉引發了淘寶中小商家大規模反對與攻擊,前後持續約一週,被稱為“淘寶十月圍城”。當年12月,甚至有人在香港中環廣場搭設靈堂洩憤。

面對如此危機,馬雲對張勇卻顯示出了極大包容。“我沒有說過張勇。你去問張勇,那次事情之後,我有沒有去批評過他。沒有。因為我知道他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了,而且不是他的錯,只是方法問題。”後來,馬雲接受《財經天下》週刊採訪時說。

讓張勇欣慰的是,淘寶商城和雙十一的業績節節走高。2012年,阿里雙十一銷售額達到191億元,其中剛剛更名天貓的淘寶商城132億,淘寶只有59億。後來,馬雲找到張勇,說業務越來越大,不能既是CFO 又是業務總經理,必須選一個。張勇沒有遲疑,認為做業務更有意思,不為財務。

或許是馬雲特別在意9月10日這個日子,在2013年的這一天,張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COO,向接任集團CEO不久的陸兆禧彙報。

彼時,阿里處於向移動轉型的焦慮期。2013年10月,張勇在集團組織部大會上提出,“整個集團把無線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要“allin無線”。當時,陸兆禧的思路是做大“來往”,通過社交轉型無線。張勇從陸兆禧手中接過無線事業部,傾集團之力,通過做手機淘寶讓阿里完成了移動轉型。

藉助這個關鍵舉動,2015年5月,張勇接替陸兆禧成為阿里第三任CEO。兩年前陸兆禧接任CEO,馬雲在杭州黃龍體育場舉辦了一場大會,這次甚至完全沒有什麼儀式,馬雲只發了一封公開信。

這並沒有影響到二人日後的合作。曾有人問張勇,是否擔心自己會成為馬雲陰影下的CEO,張勇回答,馬雲是阿里的創始人,馬雲的存在是客觀事實,是不是陰影完全取決於你怎麼做。要考慮的是怎麼樣去利用好董事會主席的資源,而不是把他看成一種負擔。

《中國企業家》曾如此描述馬雲與張勇的合作,兩人每天會在釘釘聊幾句,兩三個星期有一次長談,有時三四個小時。不一定都講業務,可能就是喝茶、抽菸,聊一些碎片化的話題,阿里的很多戰略決策就是這樣產生的,新零售亦如此。

馬雲拋出新零售概念,張勇負責落地執行。2016年12月,張勇首次對外公開解讀新零售的未來,他稱走向新零售的標誌是完成人、貨、場的商業元素重構。在張勇來看,每個企業都要走向數據公司,才可能走向新零售。盒馬鮮生被認為是阿里打造的新零售樣本,通過投資銀泰、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張勇佈局起阿里新零售的八路縱隊格局。

在阿里,能如此快速理解,並高效執行馬雲戰略意圖的人並不多,馬雲過往選中或青睞的職業經理人也沒有人做到,也許這正是馬雲最終選擇張勇接班的原因。

從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從商業公司到科技公司、從平臺到經濟體,在進入智能時代的前夜,張勇正在主導阿里巴巴進入更深層面的變革。

2

兩個月前,陸奇摘掉百度總裁的頭銜,正式離開這家公司。

曾有百度高管這樣對媒體評價,陸奇之於李彥宏,如同張勇之於馬雲,劉熾平之於馬化騰。但是相比張勇在阿里11年,一路高升的路徑,百度這位2號人物只存在了486天。

2017年1月18日,陸奇第一次亮相,李彥宏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來描述自己的心情。

挖來陸奇的,是百度老闆娘馬東敏,李彥宏也賦予了他絕對的權力。包括向海龍、張亞勤、朱光以及曾在百度任職的吳恩達和王勁等百度主要業務負責人都要向陸奇彙報,而陸奇的直屬上司只有李彥宏。

陸奇是來救火的。在他加入的前一年,百度經歷貼吧事件、魏則西風波,百度兩名副總裁王湛、李明遠相繼離職,連續兩個季度的淨利下滑,營收在第三季度出現近年以來首次下降。在BAT的隊伍中,百度市值明顯掉隊,陷入史上最大危機。

引入二號角色,被視為李彥宏重整百度的動作,也是百度從一家搜索公司轉型人工智能公司的決心。

57歲的陸奇,曾被譽為“硅谷最有權勢的華人”。在百度內部敢於“揮刀”,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裁撤醫療事業部和遊戲業務,分拆百度金融;打破官僚文化;整合人工智能團隊,確立百度AI路線。陸奇高調喊出,百度是一家AI公司,百度將allin AI。

但這一說法在日後被李彥宏否認,從來沒有說過“Allin AI”。

陸奇主政期間,還把百度業務劃分為“四象限”。所有業務將按照座標劃分,縱座標分為關鍵使命(“夯實移動基礎”)和非關鍵使命(“決勝AI時代”),前者與搜索相關,後者與人工智能相關。其次橫座標再將業務劃為“主航道”和“護城河”,主航道為百度戰略級業務,護城河為主航道保駕護航。

陸奇曾表示,為了百度的名聲應該堅定幹掉某些垂直行業的競價排名廣告,“這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只會有收入上的影響。”但他的主張遭遇了四位百度高管的聯合抵制。

在陸奇的大刀闊斧下,百度市值差點觸及千億美金。

但是,不到一年之後陸奇閃電離職。就在陸奇宣佈離去當天,百度股價盤前大跌超過6%,市值蒸發100億美元。

關於離職原因,一種被傳播最廣的說法是,百度高級副總裁、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逼走”陸奇。也有說法稱,陸奇提出的“關鍵使命/主航道”戰略四象限動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陸奇本人則在5月21日親自否認了外界盛傳的“內鬥”戲,他闡述的離職原因是,“個人和家庭原因”。8月中旬,陸奇公佈新去向,擔任YC中國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外界都在關心,失去陸奇後的百度,是否能堅持AI既定主航道。這個問題需要一點時間給出答案。但今年5月百度聯盟峰會上,向海龍大談搜索,全面擁抱視頻時代,幾乎沒有提及AI。

李彥宏重回一線,百度的二號人物至此謝幕。

3

2004年底,騰訊上市後,劉熾平受邀加入。據說,當時他向馬化騰要的是“首席戰略投資官”的身份,負責戰略、併購和投資者關係。

僅僅兩年後,這位前高盛高管就升任騰訊總裁,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身為董事會主席、CEO的馬化騰則重點關注產品和技術趨勢,近幾年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中,也經常能看到馬化騰出現。

在騰訊五位創始人中的其他四位逐漸退出日常管理事務後,馬化騰與劉熾平的分工合作確保騰訊這家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方向正確,業績過關。

如果細數劉熾平對騰訊的貢獻,首當其衝是引入美國管理標準,比如設置營收目標,制定進入社交媒體和數字媒體等新業務的五年發展計劃。

在明確騰訊核心業務與投資項目關係上,劉熾平也做了很大努力。高瓴資本創始合夥人張磊評價他是一個偉大的商業分析師,他知道該打什麼仗。

是的,他知道該把什麼樣的項目以資本的方式囊括進騰訊版圖。比如,他一手促成騰訊收購芬蘭移動遊戲公司Supercell。

《彭博商業週刊》曾把劉熾平列入“2017年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他是榜單上唯一一箇中國企業家。理由是,作為騰訊CEO馬化騰的首席顧問,劉熾平正在帶領公司向核心產品微信以外的領域拓展。騰訊的志向變得更加多元,劉熾平主導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投資項目正在幫助騰訊實現這些目標。

但是,基於目前騰訊總裁辦治理結構的情況下,二號人物劉熾平分管的內容,實際上沒有太脫離戰略、投資與併購的範圍。

熟悉騰訊的人知道,2000年就加入企鵝的任宇昕,雖位列三號位,在這家公司的影響力卻同樣重要。

2017年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任宇昕直接負責三個事業群:為騰訊貢獻最多現金流和利潤的IEG、3Q大戰之後發展速度最快的開放平臺MIG和OMG。可以說,除張小龍直接統帥的微信事業群,騰訊核心業務均在任宇昕手中。

一位視頻業務創業者曾評價,任宇昕決策果斷,至少在他所轄三個事業群內,他要試圖打破此前業務相對隔離的格局。

1979年出身的任宇昕被寄予的期望顯然不止於促進三個事業群業務協同這麼簡單。

二號人物究竟是誰?以何種打開方式進入C位?讓我們靜候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