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聽了那麼多高大上的教育理念,為什麼依然教不好孩子?

又到了一年開學季,放眼四周,你身邊肯定有很多這樣的父母,週末穿梭於各種輔導培訓班,一邊忙著帶孩子補習功課,一邊又練完舞蹈學繪畫,彈完鋼琴吹二胡,總之一刻不能讓孩子閒著。

聽了那麼多高大上的教育理念,為什麼依然教不好孩子?


前一陣火爆的“練舞時寫作業”、 “上學路上寫作業”、“打點滴時寫作業”的視頻還歷歷在目,每一個焦慮的父母都在不斷的努力讓下一代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將下一代送上超車道。

然而,為什麼聽了那麼多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學了那麼多興趣愛好,為什麼依然教不好孩子?你的孩子為什麼依然還是平平無奇呢?

有人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注重教育的時代,這也是最輕視教育的時代。

我身邊那些孩子剛上小學的父母,動用關係和金錢讓孩子躋身名校,甚至不惜借貸買學區優質房讓孩子能夠早一步跨入人生贏家的隊列中。

如今有一種觀點越來越盛行,即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空心的孩子,最終導致三敗俱傷。

如果你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那麼你就會深刻的感受到,在如今資訊獲取渠道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各種指導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和教育機構和教育專家層出不窮。

今天是歐美最先進的教育理念講座,明天是德國最優質的創新思維論壇,後天又會被朋友圈裡那些拼了命送孩子踏上海外留學之路的曬圖刷屏。

彷彿人人都在拼命學習,好似家家都有一個蟄伏的巨龍和雛鳳要在某一天騰空而起,去接受命運的饋贈,上天的洗禮,集齊“七科”龍珠後召喚神龍成為天之驕子。

可是,功利的教育,本身就是帶著巨大的透支希望的奢望在努力,一旦希望破滅,隨之而來的失望往往會吞噬掉利慾薰心的父母所有的夢想。

聽了那麼多高大上的教育理念,為什麼依然教不好孩子?


作家三毛曾說:“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伸與繼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更認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是產生了。”

難怪有人將其概況為時代病:功利的教育,焦慮的家長,空心的孩子。

雖然並不全對,但是,如果把教育看成是一種實現逆襲的工具,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基本朝著報廢的方向靠近。

一個當老師的朋友最近在開學季給自己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將曾經逼迫孩子不斷學習,參加各種輔導和培訓班的“罪行”進行了檢討,她是一個慈母和嚴厲的老師,但這幾年她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快樂。

那些孩子曾經喜歡但被家長定義為影響學習的流行音樂、彈珠玩具和自由自在的天性被封閉和壓抑,被扭曲和踐踏。縱然面臨升學和就業的壓力,孩子需要一個好成績來證明自己和考入名校學府,然而,最終這個朋友卻豁然開朗。

她允許孩子接觸曾經喜歡的歐美音樂,不用去輔導班死記硬背和照貓畫虎,雙休帶孩子去感受自然,節假日讓孩子盡情玩耍,可以找朋友一起旅行,可以不用做作業到凌晨。

之後,朋友的孩子變得開朗而樂觀,成績反而有了提升。

這個朋友說,什麼叫興趣?興趣就是把經歷不平攤,把你的精力側重在某些方面,不需要理性的計算要把精力主要投入在哪裡,你的興趣就給你做了最好的指導。一般來說,你的長項和你的興趣是貼合的。家長不要和老師同心同德逼迫孩子,不要急功近利。

我們說教育中讓孩子釋放天性,不是放手不管;自由無束,不是任其放縱。

教育總是強調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但是真正教起來的時候,卻往往是一個模子出來的。

甲生喜歡打羽毛球,乙生喜歡踢足球,可是上課的時候偏偏要求全部跑五公里。

教學者固定思維模式中考慮的,這是規定,要求就是這樣的,一起就不會亂。

而不會去考慮每個學生的愛好不同,身體發育不同,性格不同,從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個性,都適合一開始就用盡全力去跑。就像每隻馬的特性都不一樣。

有些馬的特性是在開始時領頭,但是有些馬留在後邊發力,開始時守在後面,到直路才衝出來。

如果孩子的特性是留後,在一開始就催迫他去跑,很可能跑到一半就潰敗,隨時死在跑道上。贏在起跑線的那一刻,未必贏在終點線。

跟著孩子一起玩,而不是帶著孩子一起玩,才是教育的最好模式。

聽了那麼多高大上的教育理念,為什麼依然教不好孩子?


那些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其實不是為了鍛鍊孩子實現人生逆襲,而是為了讓他們做一個合格的普通人,是為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定要去改變世界,成功教育的楷模。

教育,首先學著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普通人,反而成功的幾率會更大。

那些高大上的教育理念,本來就是把一個普通人培養成一個普通人,你聽到、看到的都是培養精英,都是哈佛女孩、北大驕子、音樂神童,一個個成功的案例把教育的功用放大到極致,彷彿每個接受教育的普通人都是可以走向人生巔峰的。因此,掩蓋了大街小巷裡,每天早出晚歸、勤奮好學但是依然是普通人的學生。

其次,你應當明白,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逆襲。他的成功只是付出了比別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才得到的。那些成功學中的勵志故事,聽聽就好了,自古名門多閨秀,虎父無犬子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此,很多父母眼裡看到的這些成功教育楷模,想要粘貼複製到自己孩子身上,並不是完全適用,用這類與你無關的高大上的教育成功楷模來激勵自己和孩子,這才是最可怕,也是最可悲的。

你要明白,那些成功的教育楷模,其實跟你沒有半點關係,他們的成功跟你無關,要麼是學識、經歷、財力,別人家孩子能做好的那些事情,能考上的那些名校,到你孩子身上未必能做到。

換句話說,如果現在送你孩子到北大清華,學習最有名的專業,但等你孩子學習時,可能又因為各方面能力不足,差距逐漸拉大,最終被迫退學。

所以,那些依靠教育塑造出來的天才神童,跟你孩子無關!

那些被雞湯洗腦和迷惑的父母,選擇以高大上的教育理念來灌輸和培養孩子的父母,又總想要免費的資源,可是最後免費的其實是最貴的。

表面上你免費加入了那麼多的學習群、分享群、互助群,可是往往因為免費你並不會懂得珍惜和認真學習,覺得浪費和錯過也其實並不可惜。反而最終,你加入的這些免費群都變成了免費發廣告發鏈接、免費拉票投票、免費雞湯狗血的集中營。

苦不堪言和不忍直視後,你只好一一退群,不好意思退的就設置為“消息免打擾”,讓他永遠沉睡在朋友圈。

焦慮的父母和三流的父母,憑什麼培養出一流的孩子?

不努力的父母,連自己的人生都無法掌控,又有什麼資格去掌控孩子的一生?

有人評論,所謂代溝,不過是孩子走得很快,父母卻原地不動。我們的童年已經過去,我們的孩子卻正在經歷。

你希望有什麼樣的孩子,就該努力成為什麼樣的父母。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只是根植於內心的沃土,它不會自動開花結果,還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才能成為有用之材。

好老師很重要,好父母更難得!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自媒體主編,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情感、家庭教育、心理學原創作者。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