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熱血華靈鑄豐碑之上篇

熱血華靈鑄豐碑之上篇

熱血華靈鑄豐碑

華靈廟,又名華林廟,古為滑嶺廟,位於呂梁山最南端,汾河北岸的鄉寧縣關王廟鄉下川村委南山頂。

熱血華靈鑄豐碑之上篇

黃靈廟雖名不見經傳,但西觀龍門,南見中條,東望曲沃,整個晉南盆地盡收眼底,可謂北帥呂梁千重山,南含禹甸萬里秀。以其險要的地勢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曾為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文化交融道,晉狄通婚的和親道,經濟貿易的交流道,直至抗戰的軍需軍糧運輸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他不如呂梁之巍峨,也不如汾河之波濤,華靈廟戰役傳千古,抗日殉國壯舉震華夏。

熱血華靈鑄豐碑之上篇

“活炸彈”捐軀華靈廟

1949年10月,晉綏軍陸軍第19軍駐鄉寧東山一線,與臨汾,襄陵,汾城,新絳之日軍相峙,堅守各個運糧要道,掩護敵佔區群眾給我軍運糧。37師三團三營八連扼守華靈廟前沿陣地,在1000多來寬的地段上進行堅守。

1941年12月1日,日軍一架飛機在鄉寧南山地區邊緣上空盤旋偵察,我軍三營營長梁家勝(湖北光華人)指揮1072高地雲頭嶺守軍,用機槍將敵機擊落,敵機焚燬,五名機組人員當場死亡。三日下午大雪紛飛,至晚十時積雪有十幾釐米,仍繼續下著,日軍北支派遣部隊司令筱箸,指揮鈴木聯隊翻穿羊皮軍大衣,於四日凌晨三點,趁雪夜掩護偷襲我軍華靈廟陣地,日軍總兵力1000餘人,配有小炮四門,迫擊炮五門,輕重機槍數十挺,我軍僅四個班,共60餘人,配有四挺輕機槍,在兵力對比和武器裝備上處於異常懸殊的劣勢,日軍100多人不放一槍一炮從正面潛行偷襲,有300多人由溝內繞至我軍陣地左側,企圖有左側翼側擊我軍。凌晨四時,突然西北風大作,雪雖然停了,但西北風捲起的雪花密度更大,地面十米之外,就看不清了,加上上弦月西沉,“面月而視渾”,天時對我十分有利,日軍由東向西爬行,因頂風抬不起頭,睜不開眼,還喘不過氣來,我軍迅速將拉雷接通,以一個班嚴密監視正面之敵,三個班每人另帶十顆手榴彈潛伏於陣地左側,當日軍爬行至我軍伏擊圈時(30米以內),一身汗打400多顆手榴彈不到三分鐘,突然在300多人的敵群中爆炸,日軍慌張的拖著傷的遺棄死的向後撤退。我軍步槍機槍齊發向日軍進行火力追擊。我軍因射擊暴露目標,敵人用炮火向我軍陣地猛烈轟擊我軍迅速隱蔽監視敵人,日軍繼續轟擊30多分鐘後,有用400多人的兵力以炮火掩護向我軍正面陣地大踏步進攻,待敵人推進到我軍陣地200米以內的地段時,我軍的100多個拉雷同時爆炸炸的日軍暈頭轉向,殘敵潰退,日軍又以炮火機槍更猛烈的持續轟擊我軍陣地長達一個多小時,此時營長梁家勝命令,7,8,9連分別以攔頭斬腰結尾的打法立即出擊。

八連連長彭永祥(山西繁峙人)指揮戰士迅速隱蔽監視敵人,並重新調整部署,以防日軍再次攻擊,這時已經是凌晨六點左右,天色漸亮,考慮到如果戰鬥進行到天亮的話,八連全體指戰員將失去夜色掩護暴露在日軍的火力下,敵人將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和火力攻擊,我軍八連必亡無疑,更危險的是一旦敵人佔領了這塊咽喉陣地,不但切斷了山下通往山區的運梁通道,而且直接威脅到了第二戰區司令部。

熱血華靈鑄豐碑之上篇

大本營和國民黨山西省政府機關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指導員郝端溫(山西婁煩縣人)提出組織活炸隊,連長和營長同意後各個戰士自願報名,結果連同輕傷員在內異口同聲全部參加,張永祥與指導員郝端溫爭著要帶活炸彈隊,郝端溫說我上我無後顧之憂,彭永祥說你還小,還未結婚,我已40多歲,有兩個孩子再說你還年輕,留下來用處更大,抗戰勝利後,你到我家看看就好了我上,當郝端溫再爭著要上時,營長決定

欲知後事,請看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