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小學三年級才開數學課?這種教育“創新”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有!

小學三年級才開數學課?這種教育“創新”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有!

從2015年秋季起,赤壁市正揚小學做了一次挑戰性嘗試:對小學課程優化,一、二年級不開數學課,學生從三年級起上數學課,用4年時間學完6年制小學數學內容。


湖北這場教育實驗的倡導者是75歲的正揚小學校長吳震球。校長在接受採訪時稱,一二年級不開數學課有4個理由:


“孩子在不認識字的情況下學習數學,很難掌握,在學校,老師讀題、講題意,在家裡,家長讀題、講題意。這就加重了學生負擔,耽誤了教學時間。”


“小學形象思維形成和發展時間,不適合學抽象思維的數學,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維再學就更好。”


“這麼多年招生來看,招一年級的學生,學生20以內的加減法都會了,數學書裡有重複學習的嫌疑。”


“一到小學,面臨兩門主課(語文、數學),壓力很大。小學一、二年級不學數學,多的課時怎麼辦呢?就加強語文教學,增加科學課,增加書法課,增加閱讀課。”


小學三年級才開數學課?這種教育“創新”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有!


實驗進行了3年多,看起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首批實驗班的孩子在前不久的三年級期末考試時,數學平均分比普通班高11.5分;語文平均分高15.3分。在其他方面,實驗班的學生也表現得更優秀。該校舉行的“詞語聽寫大賽”“默寫競賽”“迎十九大主題朗誦會”等活動中,實驗班學生的獲獎率、高分率都高於普通班。


仔細想一下,可以看出這個實驗其實只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教育創新!


首先,學習數學與識字並不矛盾。沒有聽說過學習識數之前一定要認識漢字。在美國的小學課堂上,老師就經常設計一個個生活中的場景,比如在便利店購物等等,來教小朋友數學計算。所以說學習數學並不等同於做題,說孩子在不識字的情況下學習數學很難掌握,說白了還是為了刷題做準備!


小學三年級才開數學課?這種教育“創新”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有!


其次,小學一、二年級的確是形象思維形成和發展的階段,但並不能說只有孩子具備了抽象思維能力才可以學習數學。在美國教室,老師常常使用各種各樣的教具來幫助小朋友學習。他們不提倡題海戰術,也不提倡單純地憑藉記憶來學習概念,而是更強調“脫離課本”和“創造情景”的重要性。


小學三年級才開數學課?這種教育“創新”可能只有在中國才會有!


再其次,中國的孩子在學習上的確是超前的,這也是為什麼剛上小學的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已經都會了。但很多孩子在做加減法的時候是靠死記硬背和掰手指來計算的。小學的課堂上應該更多地培養孩子解題的思維方法。美國老師在數學課上,最喜歡提的問題是“你用的是什麼方法算出的?” 同樣的問題,老師注重的不是最終答案,而是解題的思維。老師也會請孩子分享自己的解題方法和思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會不時地提問,如“你為什麼用了這種方法?” “你還有別的方法嗎?” “可以用畫圖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思考過程嗎”等等。


最後,談到同時學習語文和數學壓力很大的問題,其實還是源於國內基於“應試教育”的體制,而不是真正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出發。想必在這個實驗下,很多家長也會選擇在校外進行數學補課,生怕把孩子數學落下了吧!


正揚小學對於數學課程的探索的確很有價值,值得肯定。也希望後面可以多借鑑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做出進一步的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