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不听话就用“打”,以“武力”的家庭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柯是我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在少数,有些导致了更恶劣的后果,去年13岁少年弑母案就轰动了整个社会,造成这样的结局难道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无关吗?所以,我对“打孩子”的教育方式持发对意见。那么“打”的教育方式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打”的教育方式是通过暴力让孩子屈服,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说服他,孩子在被打后只会感到委屈、怨恨,不会反思自己行为的错误。

第二、扭曲孩子的心理,如果孩子犯错就被打,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一步步恶化,到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更重,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情来激怒父母,成年后也会与父母关系疏远。

第三、影响孩子的性格,经常因为犯错被打的孩子,会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崇尚暴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发展为有暴力倾向,甚至会危害社会。

所以,父母应该摒弃“打”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犯了错,尽量采用说教的方式,有人会说,孩子根本不听,说教发挥不了作用,其实不是孩子不听,而是说教的方式不对,父母对孩子的说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让孩子情绪安静下来

第二、让自己情绪安静下来

第三、从孩子的角度分析说理

只有在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情绪下,父母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发挥说教的力量,教育出明辨是非、通情达理的好孩子,并建立起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


陈老师初中数理化


作为一个女性虽然从小到大没有被父母或者任何其他人动过一指头,拿我父亲的话来说,他的女儿他自己连大气都没哈过一下下。但是,我想说,对于顽皮的孩子来说,如果触犯原则性问题,打也是一种爱。

我在春节期间拿笤帚胖揍了两个男孩子一通。原因很简单:我在劝解闹情绪的哥哥时 ,他不耐烦的欲动手抗议。这是我绝对不允许的。回屋拿了扫帚照着低头玩耍的哥儿俩屁股一顿狠捋,弟弟当然是被“株连”挨打的。那也顺便让他见识一下和妈妈动手的后果。

凡事都有个度,并不是任何小事都要以打的方式在孩子身上做个了断。家庭有家庭的约束,社会有社会的规则,非道德即法律。触犯底线便会受处罚。管教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言传身教当然是第一位的。必要的时候受些皮肉之苦也会让他长长记性。因为体内激素使然在年少轻狂时可以有热血沸腾的骄傲,但是理智时刻要在线。

打或者不打,全凭家长拿捏到位,自己的孩子,退一步让别人打,进一步自己打傻了更是得不偿失。



育儿如育己



宋小芳386


真的是命或者是天生的吗?

我认为绝对不是!


同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完全不同教育方式的家庭,肯定会造就出不一样的孩子。

信奉武力教育的家长是很难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很难塑造出独立健全的人格。

武力教育有可能带来这几种后果:

1、孩子受父母影响,也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2、造成性格扭曲。武力教育下的孩子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后果是造成孩子性格暴躁,待他一天天长大,他甚至有可能暴力反抗;还有一种可后果有可能造成孩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唯恐遭受皮肉之苦。

3、影响亲子关系。武力教育只会让孩子暂时屈服,不可能让其心服口服。你以为靠武力制服了孩子,但是同时也伤了孩子的心。

虽然说父母打完孩子自己也心疼,但是你的心情孩子未必理解。


有个青春期男孩被父亲冲动之下打断了胳膊,他咬牙忍着一声不吭,母亲发现不对劲,要带他去医院,他也坚决不去。

你的教育带来的是孩子的恨意,这种强烈对峙的状态,怎会有教育效果?

爱的对,才不会累,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你的良苦用心。


妈咪老师


一不听话就用“打”,以“武力”的家庭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有人说,温和也好,棒棍也好,方法应因人而异。针对那些“吃硬不吃软”的孩子就得耳光棒棍相加。不妨追问:为何他“吃硬不吃软”?答曰:性格就是这样,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样的回答其实是混淆了性格和本性概念。

本性才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比如求生欲、防御心、羞耻感等。

性格是什么?性格的本质属性是天生的?

性格也可称为个性或人格,简单的说,性格就是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本质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既然性格是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那么“吃硬”的性格就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绝对的关系。这类孩子一般是在“呵斥”或“挨打”的环境下一路走过来的。当然,还有一类很听话的孩子也是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那就是胆小怕事、懦弱内向者。

所以,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的父母一定是不懂得教育的父母,或者说是不知道用更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的父母。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打人”就是不对的行为,孩子也是人,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一不听话就用“打”、以“武力”惩戒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真的不好的教育手段。

可能还有人说,我的孩子就是在打骂声中长大的,不仅听话,而且学习成绩也好。现实不可否认,的确有不少这样的孩子。但孩子听话,成绩好,你能肯定他心理就健康阳光?据犯罪心理学专家研究,暴力罪犯小时候多数接受的是“棍棒教育”,在长期的“武力镇压”下,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暴力”解决问题的性格行为方式。

打不得,骂不得,那么面对孩子的错误、叛逆,父母该怎么办呢?

父母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孩子犯错是极为正常的事情,给孩子明确地说明,并提出让他改正的要求即可,为什么要打呢?行为叛逆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自我表现,是“没必要纠正的行为”,宜疏不宜堵,就如治水。

何况,打会给孩子日后的成长造成心理阴影,严重的话还会使孩子的心理扭曲,甚而至于伤害父母与孩子的亲情。正如一位育儿心理专家说,以武力治出来的孩子,将来不是残忍暴戾,就是懦弱无能。


浮尘微草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50,60年代的普遍现象。因为社会教育水平普遍低下,再加上大多数家庭子女多,家长忙于工作,无瑕照顾子女的教育,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大多如此。可我们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幼年,童年,少年生活,告诉我们,我们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教育,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随着物质文明滞后所产生的。

在现今物质丰富的条件下,独生子女家庭,少子女的家庭,如何教育培养好子女,越来越被社会和家长重视。如,各种声乐,歌舞,音乐等等学前教育,把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活动空间,几乎全部占用,家长稍不满意,要么是打骂,要么是怒颜呵斥,居高临下,以压迫的形式,管教子女。殊不知,这种简单粗暴的家教方法,恰恰伤害了孩子们本应,自由活泼,天真烂漫的天性,扭曲了幼小的心灵,极大的限制了孩子们天真好奇,兴趣爱好,自由发展的个性。无疑是在拔苗助长,将我们儿时的缺失,希望强加于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决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被社会普遍认可并接受。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不可过度的用极端的方法,用于家庭教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家饭养百样人,每个人天生的智商,身体的成长,性格的养成,都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但又各有特点,各有长短,这就是每个人所独有的个性。而个性的培养成长,则是每个人立身于社会的根本所在。

家长应放下长辈的架子,尽量抽时间,挤时间,和子女做朋友,不但要同吃同住,更重要的是要同学习,同玩耍,共喜乐,建立亦父《母》亦师亦友的关系,多层次多方位的融入子女的情感世界,达到无话不谈,有心直交的程度,及时准确的掌握子女品德,性格,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天赋和优劣。用细雨润物,温柔自然的方法校正。用十分的父母慈爱,滋养稚嫩的心灵,培伴呵护子女茁壮健康的成长。

我是这样想的,和我儿子也是这样做的。从小至今儿子和我在感情上,从未有过冲突,可以无话不谈。他喜欢哪个女孩子,想追人家,或有女孩儿喜欢他,儿子都会告诉我,征求方法和意见。他一直把我当做好哥们,当然也是父亲。儿子踏入社会的优秀表现,说明对子女,只有简单的爱,是不够的,一定要全方位,全身心的投入情感,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天马909张冰河


这要看打孩子时的心态,如果你打孩子是因为爱孩子,怒其不争想让他通过皮肉之苦加深记性,当然可以打。如果你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激惹到自己发泄情绪,这样的你可要考虑好了。因为就有孩子被打进清华北大,有的就被打进监狱。打孩子之前你要考虑好打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打,并愿意承担打孩子的后果是可以打的。打孩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

过去一直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时代在变,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在变,现在接触了各种教育是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朋友式关系,现在绝大部分家长也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出现问题要让孩子静下心来好好谈谈,共同找出问题出在哪里,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是家暴这种不良习惯是家传的,有的父母遗传了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一时难以改变的。但你要控制一下,反省一下是在发泄情绪,还是因为爱孩子,让孩子加深印象再决定,能用道理解决的问题尽量不动手。

凡事要有个度,偶尔一下可以,是那种触犯道德底线,你不打他,将来有人会替你管他。如果经常动手,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小心孩子会效仿你的行为,用你对待他的态度对待你,那是非常可怕的现象。





惠心兰质24


教育孩子到底应不应该打?结果跟你想的不一样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许多有经验的老人说:孩子小时候就得打。孩子可以适当惩罚,主要还是教育,打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很多儿童专家认为孩子是不能打,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然后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命运。

打孩子的结果,这不仅取决于孩子的性格,还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果只知道打孩子,而不注重教育方式,这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肯定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打了之后还应当“给颗糖吃”这是这非常重要的。

拒绝“武力”管教 教育孩子应该做有效沟通

沟通,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需要,是化解家庭成员矛盾的基础,是提升家庭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启家庭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孩子与家长有效沟通会和谐相处,而无效沟通就会产生冲突。有效的沟通,家长应关注孩子好的地方,忽视孩子不好的地方;对孩子的问题使用将来时,而不要去用过去式,比如对孩子说,那你准备下次怎么做?而不要去问你这次为什么会考这么差?以及家长与孩子沟通时用赞许、积极的词汇。家长长久以往的表扬孩子、鼓励孩子,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会积极的与家长交流沟通。

过去常用“武力”去教育孩子,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身心的伤害。以后,会与孩子作深度的交流,改变从前的教育方式。


布衣学堂


这样做当然是极端,极其不好的,原因很简单,暴力教育传达的是“暴力",是极端的情绪发泄,是简单粗暴不走脑子的解决方式。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一定不能这样做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小孩,可能比较顽皮,或者做错了什么事儿,大人懒得耐心指出其错误的地方,却粗暴的一掌抽过去,或者一脚踢过去。

孩子疼得呲牙咧嘴,或者痛哭流涕,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更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要发这么大的火。

敢问这是教育孩子吗?不过是对孩子不满情绪的发泻。

中国政法大学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访问近500人是不是遭受被家长体罚。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孩子,幼年都遭遇暴力教育。

暴力方式有手打脚踹,甚至包括用棍棒,皮鞭,衣架等工具,想想不寒而粟,这是多大的仇恨,要这样体罚?还是亲生的不?

当然,很多家长会说,我对孩子严都是为他好,古代不是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名言吗?我们说,对于特别淘气故意破坏规则的孩子来说,给予一定的惩罚是有必要,但应明确,惩罚是为了教育,而不是为了纯粹的惩罚,打骂一顿,出心中一口恶气了事。

至于没有触及规则底线的孩子,切勿随意的非打即骂,而应耐心指出孩子的不足,给予他修正的机会,迈向更高级的人格,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说,体罚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的,它会将儿童底下黑暗的深渊。

家长简单粗暴的暴力教育,不是爱,而是害,他会给孩子今后的人生带来更多的问题。国外一项研究显示,在家里经常遭受身体暴力的孩子,其自我认知上可能会失衡。而且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在对父母的关系上,婚恋关系上,都会表现得缺乏信任,冷漠和疏离。

所以,千万别小视这个问题,教育孩子,一定不要从暴力入手!

谢谢,育儿请关注宝宝创意社,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土壤而努力!





宝宝创意社


虽然我性情很急躁,但从不轻易动手打孩子。尽管有时看到孩子踢倒葫芦打烂瓢,好说歹说不见效,心里也着实有用“武力”解决的念头。可是,一看见孩子那纯真的笑脸、机警的神态,一肚子气立时烟消云散。

我身边确实存在着一不听话就“打”,用武力解决的家庭,但是那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是怎么样的呢?

1,“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养成非常不利。

在这种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方面,会出现两大显著特征:胆小懦弱或性格暴躁。

孩子由于长期受到父母“武力”教育的负面影响,如果孩子长大后性格暴躁,那么很大程度上,是父母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导致的。

2,父母对孩子随意抬手就“打”,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长大后明显缺乏主见,潜意识里总是有一只巴掌悬在头顶,唯恐出错。会习惯性地迟疑:我这样做行吗?一副优柔寡断的模样。

3,“武力”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交能力。这种暴力对待方式,会让孩子心里常有“怕” 的念头。一看到施暴者就心惊,孩子就会尽量与父母避而远之,也就很少与父母沟通交流。

长此以往,孩子必然会封闭自己,与他人格格不入。像一只小乌龟,因为屡次遭受冷不丁的敲击,而把头紧紧缩在壳里。

一不听话就“打”“武力”教育方式确实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比如:我大儿子从小就是个调皮鬼,在他四岁那年,把邻居奶奶庭院里的一畦小青菜,拔了个精光。奶奶施肥、刨地、撒种、管理、浇水,累了很久,眼巴巴看着青菜一天天长大,都快能吃了。却被我儿糟蹋了,奶奶很生气,找到我家。妻子抓住儿子就是一顿揍,孩子嚎啕大哭,一副委屈的样子让人心疼。我就纳闷儿了,这孩子很皮的,今天怎么了啊?

奶奶走后,妻子一边哄着一边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我见奶奶也天天在拔啊!这时候,我和妻子四目相对,好像明白了:孩子还小,不知道青草和青菜各自的价值,压根儿就不知道哪是有用的,哪是没用的啊!儿子也纳闷儿了:奶奶能拔,我为什么就不能拔?我见样学样替奶奶办“好事”,错哪里了?妈妈怎么不理解我呢?

像这种情况,父母用“打”的教育方式能行吗?父母必须先问清事情原委,再施于温和的讲理、严肃的谈话、严厉的批评才行的。

父母的武力教育,虽然对孩子会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督促作用,但是,过于暴力的教育方式,对亲子关系的维持危害极大。严重的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亲近父母。

综上所述,父母的武力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带给孩子的隐形伤害是久远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父母在采用“武力”教育方式之前,还是应该谨慎考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