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編者按:比武打擂是傳統武術裡一個重要元素,其在各種影視和文學作品中也經常出現,比如很多人喜聞樂見的比武招親之類。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傳統武術比武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過去的傳統武人混跡江湖,面對的情況種種類類,其比武的具體情況也是各有千秋。既有你好我好的文比,也有較真勁下死手的武比。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先說說文比:文比即指不直接交手的比武。即不比格鬥能力,比基本功之類的,比如硬氣功(抗擊打)。根據記載,清末民初,有某個善使大杆子的武師找形意拳李存義前輩比武,李存義讓對方用大杆子攻擊自己腹部。杆子打來時,李存義上前一步,運氣用腹部頂住杆尖,大杆彎曲成弧狀。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李存義



對方大慚,遂認輸;少林拳傳人劉永權有次有人比武,雙方商定互擊三掌,看誰扛不住;《清稗類鈔》中還記載,清代武術家許子遜與某和尚比武,先比射箭,平手;再比力量,又平手;許最後用氣功使辮子直立上指(這點相當存疑,當然會射箭,力量也有,說明人家是能打的),這才贏了……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更誇張的還有比吃餃子的。民國時,一個年輕人挑戰形意拳高手孫得宜,孫得宜先練了幾趟拳,又打了幾遍器械套路。年輕人見他雖然五十多了,但身手還可以,就慫了。可不敢打,又不想白來,於是想來想去就說,比賽吃水餃,看誰吃的多,誰就贏了。孫得宜一想,天上下餃子,不吃白不吃,於是就爽快地答應了。兩人來到一家飯館,各要了兩大盤水餃。年輕人吃了一盤半實在是吃不下了,抬頭看時,對方已經吃完。正驚愕間,只見孫得宜站起身來,慢慢地打了幾套拳,又要了一盤,吃光了。年輕人看得目瞪口呆,不禁說道:大爺,我沒帶這麼多錢……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總之,這種文比就是不真動手……這相當於泰森跟霍利菲爾德打的時候,不上擂臺拼拳,而是到健身房比賽誰的臥推重量更大。當然,有文比,自然有真動手的武比了。不過武比也是分層次的。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第一種是比勁兒。雙方較量的時候,手搭在一起,然後互相試一試勁力,點到即止。太極拳的推手就是這類方式的代表,所謂“搭手即飛”。這種形式可以說是傳武的基本比武方式,也是最為人所詬病的。因為雙方壓根就不是真打,連輕接觸實戰都算不上。比勁兒的過程中,沒有一般意義上的對於要害部位的防守(比如下巴、太陽穴),比的是一個發力是否純正。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典型例子是《武人琴音》一書的記載,形意拳前輩尚雲祥與一人搭手比勁兒,“手還搭著,腳下都很快,直出去二十多米,才停下”;再比如,有幾個摔跤運動員找到清末民初的太極拳大師陳發科,要試試他的功夫。怎麼比的呢?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尚雲祥



運動員抓住陳發科的胳膊,然後陳發科發力把人一一打出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種場景,根本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比武——比格鬥能力,說是力量練習倒更靠譜點。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陳發科



第二種是限定條件下的比武,算是比勁兒的升級版。當代陳氏太極拳傳人張志俊在其所著的《解密太極拳》一書中,記載了自己的兩個比武例子: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張志俊



第一個是他vs某散打高手,怎麼比的呢?雙方先站定,以雙方拳頭能打上對方胸膛為度,之後散打高手喊開始,雙方同時出拳,看誰先打到對方。結果張志俊獲勝;第二個是他vs某拳擊高手,張志俊問對方你發力最好的拳是什麼?答曰右擺拳。張志俊說那你就打你的右擺拳。然後又是站定對方喊開始,結果是“他的右擺拳還沒掄到我的臉上,我當胸一拳就把他放倒了”。這種形式總算髮全力動手了,但是距離現代擂臺格鬥體系下的實戰還差得遠。第一個算是比的反應速度,第二個就有點兒佔便宜了。因為已經知道對方只能出右擺拳,所以可以預先躲閃。而實戰中不會有人先告訴你自己要出什麼拳,然後站在那兒任你打的。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第三種是輕接觸實戰,也是不發全力,點到即止。但是與比勁兒不同的是,雙方是自由對打,相當於現在sparring級別的實戰強度。比如民國時期的韓其昌,到尹家拜師學梅花樁拳,與尹四多試手,進行輕接觸實戰,多次被打倒,這才拜師;形意拳前輩尚雲祥與某軍人比試槍法,第一次挑落對方的槍桿,第二次擦著對方脖子而過,表示這一槍要真扎就是鎖喉槍。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第四種就是全接觸實戰了。《清代武術史》一書中記載,少林拳傳人劉永權擅長使用流星錘,有兩次兵器比武的記載。一次是他vs一個使用單刀的人,對方站在屋內,劉永權從屋外進攻。劉永權先扔了一個手絹,對方誤以為是流星錘,就舉刀格擋,結果漏了破綻,被劉永權抓住機會,以流星錘擊斷對方肋骨兩根。一次是他vs一個使用長棍的人,劉永權第一錘打出,對方避開。第二錘打來,對方舉棍防守,纏住了錘繩。不想流星錘系的是活釦,錘繩被纏住後就脫離了繩子,正好打中對方肋骨。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李書文


清末民初的八極拳高手李書文也曾與四川武師殷某比試槍法,第一次李書文只是擊落對方的槍桿,第二次在其左臂點了一下。對方還是不服,於是第三次直接把殷某的左眼珠給打了出來。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郭雲深



類似的還有形意拳宗師郭雲深。他曾與人比武,前兩次都是把對方打倒在地。對方不服,還要再比。於是雙方簽了生死狀,郭雲深動了殺心,發全力進攻,把對方一擊斃命。上述的兵器比武,雙方都沒有現代的竹劍或者尼龍刀劍,也缺乏護具,是在無甲條件下真刀真槍開打。比如流星錘這玩意兒,砸腦袋上基本就完蛋了,極其兇險。最後的例子是徒手比武,結果直接把人打死了。


比武就是推推嚷嚷?說說傳統武術到底是如何比試的



由此可見,傳統武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就是全接觸實戰比武,缺乏防護又沒有規則。大家講究的是各安天命,打死勿論。而且這種比武很容易結仇,所以交戰雙方往往拼盡全力,給雙方造成重傷、甚至導致死亡的概率極高。這就導致練武的人儘量避免全接觸實戰比武,降低武比的實戰性,其結果就是發展出吃水餃這類的搞笑文比,限制了傳統武術的發展。這可能也是當初傳統武術發展的癥結所在吧。


參考文獻

徐珂《清稗類鈔》,徐浩峰《武人琴音》,洪均生《陳式太極拳》,張志俊《高手解密太極拳》,韓建中《梅花樁拳》,趙雙印《清代武術史》,王世全《八極拳珍傳》,李仲軒《逝去的武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